優酪乳怎麼挑才對?超市冷藏櫃前的選擇障礙有解啦!
你是不是也常站在超市的冷藏櫃前,看著花花綠綠的優酪乳包裝卻不知道怎麼選?明明想喝健康,又怕踩到地雷?台大聯和診所的張凱傑醫師就常遇到病人問:「醫生啊,廣告都說喝優酪乳顧腸胃,啊怎麼我喝了都沒感覺?」問題很可能出在你挑錯產品啦!
要訣一:認明「小綠人」標章才安心
活菌數量是基本功
張醫師邊翻著產品邊解釋:「很多民眾不知道,優酪乳不是隨便取名的喔!」根據台灣的規定,每毫升乳酸菌數量必須超過1000萬隻才能叫優酪乳。但重點是這些好菌能不能活著抵達腸道?這時候就要看包裝上有沒有衛生福利部核發的「小綠人」健康食品認證標章。
「這個綠色小人圖案代表什麼?」張醫師笑著說:「它就像產品的健康身分證啊!表示經過食品藥物管理署實測認證,活菌量夠、效果也有保證。」他提醒民眾挑選時直接翻到包裝背面,找找有無這個標章最實際。
保存條件藏魔鬼細節
「還有個小撇步大家容易忽略」張醫師補充:「看冷藏溫度!有些優酪乳號稱百億菌種,但如果放在常溫區販賣,活菌早就死光光啦!」真正有效的產品一定需要全程冷藏,從工廠到賣場都要維持低溫,這點認明小綠人標章就更有保障。
要訣二:成分單純度是關鍵
破解「原味」迷思
「很多人以為選『原味』就安全?」張醫師搖搖頭拿出兩瓶優酪乳對比:「你看這瓶寫原味,成分表卻有果膠、鹿角菜膠;另一瓶雖然是草莓口味,成分反而只有生乳跟菌種!」他強調重點不是口味,是成分表的長度。添加物越少越好,最好只有「生乳、乳酸菌」兩項,頂多加個糖。
小心隱形糖陷阱
張醫師特別提醒:「有些標榜低脂的優酪乳,為了補足口感反而加更多糖!」他建議對照營養標示的「碳水化合物」欄位,每100毫升超過12克就要警惕。隨手拿起一瓶示範:「像這瓶草莓優酪乳,小小一瓶就含4顆方糖,喝多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喝對時間效果加倍
「挑對產品只是第一步,喝的時間點更重要!」張醫師解釋很多人習慣空腹喝,但胃酸會殺死大部分好菌。飯後半小時胃酸被食物中和時喝最好,還能促進消化。他分享臨床案例:「曾有位上班族天天喝優酪乳還是便秘,改成午飯後喝,三天就有感!」
生活習慣才是根本
張醫師最後叮嚀:「別想靠優酪乳解決所有問題啦!」他遇過患者每天喝三瓶優酪乳,卻熬夜吃炸雞,這樣根本本末倒置。建議搭配三個好習慣:
- 定時定量:三餐時間固定,避免腸胃罷工
- 纖維優先:每天吃足三份蔬菜兩份水果
- 水分補足:每小時喝100cc溫水
「腸道就像第二個大腦」張醫師比喻:「你給它吃垃圾,它就用便秘、脹氣抗議!」下次挑優酪乳時記得兩要訣:小綠人標章是門檻,成分單純度決勝負。選對喝對,才能讓好菌真正為你的健康打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