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生活智識

借錢給別人?吳若權血淚告白:寧願貸款給自己,也別當濫好人!

「錢借出去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朋友沒了。」 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是作家吳若權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刻骨教訓。你是不是也常被親友借錢搞得進退兩難?借了怕錢回不來,不借又怕傷感情?今天這篇,就是要用吳若權的血淚史,加上超實用的應對心法,幫你徹底擺脫「人財兩失」的惡性循環!

💸 慘痛實錄:那些年,我借出去的錢,從來沒回來過!

吳若權坦言,自己雖然從小就被長輩告誡「千萬別借錢給別人」,但從「知道」到真正「做到」,整整花了幾十年!為什麼這麼難?因為我們總以為:

  • 「這次不一樣,他真的很急!」(結果還是一樣沒還…)
  • 「金額不大,幫一下沒關係…」(積少成多也很痛!)
  • 「不借,他會不會覺得我很小氣?」(結果借了,錢沒了,關係也毀了…)

更讓人心寒的是,吳若權發現一個殘酷真相不管金額大小,那些借出去的錢,對方從來、從來就沒有主動還過! 就算你鼓起勇氣開口討債,場面也尷尬到爆:

  1. 你明明是債主,卻得像孫子一樣低聲下氣:「那個…最近手頭方便嗎?」
  2. 對方不是裝傻就是擺爛:「啊!最近真的很緊,再緩緩?」(然後就沒下文了)
  3. 最惡劣的,直接翻臉不認人:「有嗎?我什麼時候跟你借過錢?」(聽到這句真的會吐血!)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這句老話,根本是借錢出去的最佳寫照!錢沒了,朋友也沒了,這種「人財兩失」的痛,經歷過的人都懂。

🛡️ 拒絕借錢的「心法+話術」:守住錢包,不傷和氣!

累積多次慘痛經驗後,吳若權終於練就一身「拒絕金鐘罩」。怎麼做?重點不是當冷酷無情的人,而是學會聰明劃界線

✅ 第一步:提早建立「不借錢」人設

  • 平常就要不經意透露你的原則:「唉,以前太傻借錢給人,搞到人財兩失,現在學乖了,打死不碰借貸這種事了啦!」(用自嘲帶出原則)
  • 讓親友圈都知道你的「地雷」:避免成為缺錢者「首選目標」。記住,專找親友調頭寸的人,最愛挑「看起來老實、和善、好講話(好欺負)」的人下手!別誤會是看重你,人家看準的是你「不好意思拒絕」!

✅ 第二步:遇到開口借錢?這樣回就對了!

  • 直球對決,分享慘痛經驗:「跟你說,我真的不是不幫你,是我之前借錢給幾個朋友,結果錢沒拿回來,連朋友都做不成,搞到現在自己也很難過… 真的怕了,立誓不再借錢了,拜託別為難我。」(真誠是最大武器
  • 強調原則,不開特例:「真的很抱歉,不是針對你,是我對所有人都這樣,有原則才能避免以後糾紛啦!」(一致性很重要)
  • 轉移焦點,提供其他幫助:「借錢我真的沒辦法,但如果你需要找工作、看有沒有其他資源,我很樂意幫忙想想辦法!」(展現關心,但不碰錢)

✨ 真正的「幫」:量力而為,不期待回報

吳若權強調,拒絕借錢給「擺明占便宜」的人,不代表我們沒有同情心。如果遇到真正急需、值得幫助的對象(例如親人重病、突發意外),他的做法是:

  1. 主動評估自己的能力:這筆錢拿出去,就算沒回來,也完全不影響我的生活嗎?
  2. 心中當作「贈與」,不期待歸還:與其說是「借」,不如說是「量力而為的捐助」。奇妙的是,當你抱著「這錢給出去就沒了」的心態,對方反而更珍惜、更可能主動還你!
  3. 避免複雜借據糾紛:省去日後追討、利息計算、撕破臉的難堪。

「救急不救窮,幫難不幫懶」,把錢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遠比借給那些「吃定你是好人」的對象有意義得多!與其借錢被倒,不如把這筆錢捐給值得信賴的公益團體

🚀 與其借錢給別人,不如「貸款給自己」投資夢想!

吳若權觀念中最關鍵的翻轉就在這!錢,與其冒險借出去給別人揮霍(或不還),不如拿來投資自己、成就自己

🔍 什麼時候值得貸款給自己?

  • 你有清晰、具體的「夢想計畫」:不是「我想創業」(太模糊),而是「我計畫在XX地點開一間OO風格的咖啡廳,已做好市場調查、成本估算、營運計畫,預計X年回本」。
  • 你有執行的熱情與能力:只是暫時缺乏啟動資金
  • 你有還款規劃與責任感:清楚計算每個月要還多少、多久能還清,並願意承擔風險。

📝 如何成功「貸款給自己」?

  1. 首選正式金融管道:
    • 銀行信用貸款: 信用良好者的優先選擇,利率相對透明。
    • 抵押/融資: 若有房產或其他資產,可作為擔保爭取較佳條件。
    • 關鍵:維護良好信用紀錄! 平時按時繳卡費、貸款,信用分數是重要資產。
  2. 群眾募資:把你的夢想「賣」給大眾!
    • 這不是乞討!是把你的計畫當成一個「有潛力的投資案」。
    • 製作專業提案: 像推銷員一樣,用簡報、影片、詳細計畫書,說清楚你的夢想是什麼、為什麼需要這筆錢、錢怎麼用、能帶給支持者什麼回報(實質或情感)
    • 展現真誠與責任感: 讓大家相信你會認真執行,並對資金負責
  3. 萬不得已需向親友募資?拿出「專業借款」態度!
    • 絕對不能裝可憐、用情勒! 這只會讓人反感且不信任。
    • 準備完整「商業計畫書」: 包含資金用途、還款時間表、甚至主動提出支付合理利息(比銀行定存高一點顯誠意)。
    • 簽訂簡單借據(雙方合意為前提): 白紙黑字寫清楚,保障雙方,避免日後爭議。展現「我是認真借,也認真還」的態度。

⚠️ 重點提醒:貸款給自己 vs. 借錢給別人 天差地別!

  • 貸款給自己: 錢的流向、成敗責任,100%掌握在自己手上。你是在投資自己的未來,風險自負,但潛在回報(實現夢想、提升能力、增加收入)也屬於自己。
  • 借錢給別人: 錢出去後,對方會不會還、何時還、怎麼還,完全失控!你只能被動等待,承受焦慮與可能損失,且通常毫無回報(除了心碎💔)。

❌ 警惕!那些披著羊皮的「借錢詐騙術」

吳若權也提醒,有些借錢手法充滿心機,務必提高警覺:

  • 「養套殺」模式: 先跟你借小錢(幾千塊),而且一定準時還,甚至附上小禮物或利息,建立「好借好還」的假象。幾次後,等你完全卸下心防,突然開口借一筆超大金額(十萬、數十萬),然後… 就消失了!電話不接、訊息不回,人間蒸發。
  • 「情感勒索」式: 「我們這麼好的朋友/親戚,你都不幫?」、「你不借我,我就完蛋了!(但具體困難含糊不清)」利用你的罪惡感或同情心逼你就範。
  • 「短期週轉」陷阱: 「下週發薪/工程款下來馬上還你!」結果下週復下週,藉口一大堆。

記住:真正講信用、珍惜關係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向親友開口借錢!會開口且手法粗糙的,往往風險極高!

💡 吳若權的終極借貸智慧總結

  1. 鐵則:沒事別借錢給別人! 這是保護你的錢包和人際關係的第一道防線。把「不借錢」塑造成你的個人原則。
  2. 學會溫柔而堅定地說「不」! 用自身慘痛經驗當擋箭牌最有效,真誠但立場堅定。
  3. 真要幫人?量力而為當「贈與」! 幫助真正急難、值得幫的人,且當這筆錢丟水裡也心甘情願,不期待歸還。奇蹟往往發生在你不期待時。
  4. 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 若有具體可行的夢想計畫,勇敢貸款給自己!透過銀行信貸、抵押,或認真準備提案進行群眾募資、甚至向親友「專業借款」(附計畫書+還款規劃)。為自己的夢想負責,風險自擔,但主導權在握!
  5. 認清借貸本質: 「有具體還款計畫的借貸,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看準親友情份好下手、借了就不打算還」的人!別讓你的善良,成為別人眼中的肥羊。

「借錢是破壞關係最快的刀,而貸款給自己,則是雕刻未來最穩的鑿。」 學會管理金錢往來,不是冷漠,而是成熟保護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智慧。別讓一時心軟,換來人財兩失的無盡懊悔!把資源留給值得的對象——最值得投資的,永遠是你自己! 💪🏻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