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試過,一到冬天晚上就癢到睡不著,全身像螞蟻在爬一樣?尤其是阿公阿嬤輩的長輩,或是皮膚比較敏感的人,簡直是癢到快起肖!我自己就聽過好多朋友抱怨,冬天根本是「癢癢季節」,抓到皮膚破皮還停不下來,超級痛苦。今天,我就來分享中醫師的實用秘訣,從吃東西到日常生活的小動作,幫你徹底KO這個問題。放心,這些方法都很接地氣,不用花大錢買貴桑桑的保養品,靠飲食跟習慣調整就能搞定!
為什麼冬天皮膚會癢到凍未條?原來是「風寒」和「血虛」在作怪!
先來搞懂原因,這樣才知道怎麼對症下藥。冬天一到,天氣又乾又冷,我們的身體為了不要讓熱氣散掉,會自動進入「省電模式」。這時候,交感神經就會叫肌肉跟脂肪細胞縮緊緊來發熱,聽起來好像不錯吼?但問題來了,這樣一縮,身體的血液循環就變慢啦,新陳代謝也跟著下降,皮膚分泌的油脂整個大減產。你想嘛,皮膚沒油又缺水,就像乾掉的橘子皮,當然會龜裂、脫屑,然後就開始癢了!
中醫師把這種狀況叫做「風寒」跟「血虛」。「風寒」簡單講就是冷風一吹,把皮膚的水分都帶走了;「血虛」則是說身體的氣血不夠力,沒辦法把養分送到皮膚表面。這兩個加在一起,皮膚就變成像沙漠一樣乾巴巴。特別是手腳、腳踝、脖子這些血液本來就比較難到的地方,最容易中招。有些住在海邊或濕冷地區的人更慘,皮膚不只癢,還會紅腫裂開,搞不好細菌感染,那就麻煩大了。
常見NG行為,你中幾個?
- 洗澡洗太爽:很多人冬天愛泡熱水澡,覺得超舒服,但水溫太高或泡太久,反而把皮膚的保護油脂都洗掉了。
- 狂用肥皂:以為洗乾淨就不癢,結果肥皂裡的化學成分讓皮膚更乾,癢上加癢。
- 懶得擦保養品:洗完澡直接穿衣服,沒補水,皮膚馬上乾到吱吱叫。
- 穿不夠暖:出門不戴手套口罩,冷風直接吹,皮膚水分被抽乾。
日常護理這樣做,皮膚不再乾癢抓不停!
要解決乾癢,關鍵就是「保濕」跟「鎖水」。下面這些方法都是我整理中醫師的建議,超級實用,照著做保證有感!
洗澡的眉角,你做對了嗎?
洗澡看起來簡單,但冬天真的要小心。水溫不要超過40度,不然熱水會把你皮膚的天然油脂都溶掉。最好是溫溫的就好,沖個10分鐘就夠了,別像泡溫泉一樣賴在浴室半小時。還有啊,肥皂或沐浴乳要選溫和的,最好標明「保濕型」或「低刺激性」。如果你皮膚已經在癢了,乾脆改用清水沖一沖,減少刺激。
洗完澡後的黃金3分鐘超重要!趁身體還濕濕的時候,馬上擦保濕乳液。記得選「不油膩」的,像含有神經醯胺或玻尿酸的產品,擦起來不會黏TT,但保濕力很夠。重點部位像手腳、脖子要厚塗,尤其是腳後跟這種容易裂的地方。
超強保濕小技巧,省錢又有效
- 保鮮膜大法:睡前在臉上跟四肢塗一層厚厚的乳液,然後用保鮮膜包起來(眼睛鼻子嘴巴露出來),像做面膜一樣。這樣能讓保濕成分好好吸收,隔天皮膚摸起來會嫩嫩的。
- 穿襪子睡覺:腳最容易乾癢,睡覺時穿雙棉襪,能鎖住水分,避免半夜癢醒。
- 開暖器要加濕:冬天開電暖器,空氣會變超乾。放一杯水在旁邊,或直接用加濕器,保持濕度在50%左右,皮膚才不會乾到脫皮。
-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000cc溫水,幫助身體從裡到外補水。不要等渴了才喝,小口小口慢慢喝效果更好。
出門防護不能少
冷風是皮膚的大敵!出門一定要全副武裝:戴手套、圍圍巾、口罩也要拉好拉滿。衣服選純棉或羊毛的,比較透氣又保暖,別穿尼龍那種會摩擦皮膚的材質。還有啊,如果風很大,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戶外,必要時可以擦點凡士林在暴露部位,形成保護膜。
吃對食物活氣血,從體內KO乾癢!
光靠外在保濕還不夠,中醫師強調要「內外夾攻」。透過飲食調理氣血,讓血液循環變好,皮膚自然水噹噹。下面這些食物都是我精挑細選的,分成日常食材跟中藥材,煮起來簡單又有效。
溫補食材清單,冬天必吃!
這些食物能幫身體產熱、補膠原蛋白,皮膚就不易乾皺:
- 膠質滿滿組:豬腳、鳳爪(雞爪)、牛筋或羊蹄。這些煮湯最讚,膠質溶在湯裡,喝下去皮膚直接補水。像阿嬤的古早味豬腳花生湯,暖身又潤膚。
- 蛋白質高手:雞蛋、牛奶、牡蠣跟蝦子。早餐吃顆水煮蛋配溫牛奶,晚餐來碗鮮蝦粥,輕鬆補充蛋白質,皮膚彈性UPUP。
- 暖身肉類:牛肉、羊肉跟雞肉。燉一鍋羊肉爐,加點薑跟當歸,整個身體都暖起來,血液循環也變好。
- 乾果能量包:芝麻、花生、腰果跟松子。當零食吃或撒在飯上,增加熱能又不會胖。芝麻糊當點心,養血又潤燥。
蔬果類推薦,平衡又營養
別以為冬天只能吃肉,蔬果超重要!選溫性的才不會讓身體冷到:
- 蔬菜:南瓜(煮湯超甜)、洋蔥(炒蛋超搭)、高麗菜跟青椒。這些富含維生素,能強化皮膚屏障。
- 水果:桃子跟栗子。糖炒栗子當零食,或煮栗子雞湯,補脾胃又不會太寒。
中藥材進補,活絡氣血一級棒!
中醫師常用的溫補藥材,煮湯或泡茶都行:
- 當歸跟黃耆:這兩樣是絕配!煮雞湯時加一點,補血又提氣,適合手腳冰冷的人。
- 人參跟川芎:促進血液循環,讓養分送到皮膚末端。人參切片含著,或川芎煮茶,簡單有效。
- 小茴香跟豆蔻:煮肉時當香料,能健脾胃,幫助消化吸收。
- 冬蟲夏草跟茯苓:高級一點的選擇,燉湯喝提升免疫力,皮膚自然健康。
記得哦,這些食材要搭配著吃,別只狂嗑一種。例如早餐喝芝麻牛奶,午餐吃南瓜燉牛肉,晚餐來碗當歸羊肉湯,點心吃幾顆腰果。這樣均衡攝取,身體熱能夠了,氣血活絡,皮膚就不會乾癢癢。
動一動促進循環,癢癢bye bye!
冬天大家最愛窩在沙發當馬鈴薯,但中醫師說這樣不行啦!吃多動少,脂肪囤積,血液更難流到皮膚。簡單運動就能改善:
- 每天散步30分鐘:不用激烈,去公園走走或逛街都行,重點是讓身體熱起來。
- 居家小運動:看電視時抬抬腿、扭扭腰,或做點瑜伽伸展。像是「手腳畫圈圈」:坐著時轉轉手腕腳踝,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 多喝水搭配運動:運動前後喝溫水,代謝率提升,皮膚更快得到養分。
我自己試過,睡前做5分鐘伸展,隔天皮膚就比較不癢。重點是堅持,別三天捕魚兩天曬網!
總結:養血潤燥,過個舒服冬天
總歸一句,對付冬季乾癢就是要「養血潤燥、顧好脾胃」。從日常保濕到飲食調理,每一步都簡單但關鍵。別再讓癢癢毀了你的睡眠,今晚就開始行動吧!擦乳液、吃碗熱湯,動一動身體,你會發現皮膚越來越乖。如果症狀太嚴重,記得去看中醫師調理體質。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告別抓抓樂,睡得香甜又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