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到連手機都不想滑的小寒時節,台灣街頭總飄著薑母鴨、羊肉爐香氣,但吃素或怕燥熱的人難道只能喝熱湯取暖?別急!這道改良版「十全藥燉蕈菇煲」用滿鍋鮮菇與當令高麗菜,顛覆你對藥膳的想像──沒有厚重油膩感,卻能從舌尖暖到腳底板!
▍為什麼小寒非補不可?中醫說給你知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句老一輩掛嘴邊的諺語真有道理!大觀堂中醫師鄭景中受訪時強調:「小寒前後是整年陰氣最盛時刻,寒氣會從毛孔鑽進經絡,尤其下雨濕冷時,那種冷是刺進骨頭裡的!」此時養生關鍵在「藏」:
- ✅ 溫陽禦寒:推動氣血對抗寒氣
- ✅ 養腎助陽:腎氣足就不怕手腳冰
- ✅ 健脾養胃:避免補過頭反脹氣
傳統十全大補湯雖有效,但葷食者常補到流鼻血。鄭醫師笑著透露:「現代人營養過剩,用蕈菇+高麗菜代替肉類,反而更符合台灣人體質!」
▍「十全藥材」超市就能買?行家挑選秘訣
走進中藥行喊「十全藥包」,老闆可能反問:「要燉肉還是煮菜?」其實配方大有學問!傳統十全包含:
藥材 | 功效 | 挑選重點 |
---|---|---|
當歸 | 活血不瘀滯 | 切片呈黃白、香味濃郁 |
川芎 | 驅寒祛風濕 | 表面灰褐、斷面有菊紋 |
熟地 | 養血首選 | 黑亮油潤為上品 |
白芍 | 緩解補性防上火 | 外皮淡粉、質地堅實 |
人參鬚 | 補氣主力 | 鬚根分明、帶清甜味 |
(其餘五味含桂枝、茯苓等) | 調和藥性 | 無受潮結塊 |
💡 主婦偷吃步:怕湯濁?把熟地用滷包袋另裝!高雄三鳳中街「永昌行」老闆娘教我:「熟地久煮易散,但精華在湯裡,介意賣相的人用茶袋分裝,喝湯時再取出。」
■ 菇類的鮮味心機!乾貨vs鮮貨黃金比例
「這鍋湯的靈魂在雙重菇類攻擊!」種菇20年的南投菇農阿坤伯拍胸脯保證:「乾香菇提香、鮮菇增口感,就像合唱分聲部!」他的私房搭配是:
- 乾貨三巨頭:香菇3朵+羊肚菌3朵+蟲草花5g(冷水泡發30分鐘)
- 鮮菇三劍客:猴頭菇1顆+杏鮑菇100g+鴻喜菇60g(手撕不切更吸湯)
✨ 關鍵技巧:乾鮮比例1:1最完美!「乾貨超量會有霉味,像在喝中藥;鮮菇太多又少了層次」阿坤伯邊翻動灶上湯鍋邊叮嚀:「泡菇水別倒掉!那是天然味精」
▍高麗菜竟是古籍認證補品?驚人功效揭秘
當我在廚房切高麗菜時,阿嬤總叨念:「這『玻璃菜』寒性啦!」其實《本草拾遺》早記載:「補骨髓,利五臟六腑…壯筋骨」中醫師更分析:
「冬季高麗菜甜度倍增,正是因寒氣轉化澱粉為糖分」鄭醫師拿起市場買的梨山高麗菜比劃:「它性平不寒涼,纖維質還能平衡藥膳溫性,怕補過頭的人多吃兩片!」
■ 超詳細步驟圖解!零失敗這樣煮
🍲 材料(3人份)
- 十全藥包1份(約掌心大)
- 高麗菜300g(手撕大片)
- 老薑3片(拍裂更出味)
- 乾香菇3朵+羊肚菌3朵+蟲草花5g
- 鮮猴頭菇1顆+杏鮑菇100g+鴻喜菇60g
- 調味:鹽1小匙+米酒30cc(起鍋前加)
🔥 做法
- 泡發乾菇:乾香菇/羊肚菌/蟲草花用冷水浸泡25分鐘(熱水會苦),菇水濾渣留用
- 處理鮮菇:猴頭菇撕塊泡淡鹽水去澀,鴻喜菇去根部,杏鮑菇滾刀塊
- 爆香起手式:砂鍋放1匙麻油,老薑片中小火煸到捲邊,飄香後倒入菇水+清水共1500cc
- 下藥材:藥包丟入鍋中,水未滾時就下才能釋放藥效
- 熬鮮味基底:大火煮滾轉小火,放所有菇類+泡菇水,蓋鍋熬20分鐘
- 蔬菜收尾:放高麗菜續煮8分鐘,起鍋前加米酒與鹽
👩🍳 主婦筆記:高麗菜別煮爛!「菜梗朝下鋪最上層,靠蒸氣悶熟才甜脆」煮完別急著吃,「關火燜15分鐘」讓藥材與菇味交融更醇厚~
▍加料升級版!冰箱剩菜變身豪華鍋
「十全湯底像空白畫布!」台北蔬食餐廳主廚林師傅傳授私房吃法:
- 清冰箱方案:凍豆腐吸飽湯汁、白蘿蔔切塊增甜
- 升級蛋白質:豆皮捲、天貝撕塊下鍋煮5分鐘
- 綠葉點綴:起鍋前撒茼蒿或青江菜,翠綠又解膩
他特別提醒:「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久煮會苦,要最後放!藥膳湯絕不加大白菜,酸味會破壞藥性」
▍誰適合吃?中醫師給三類人叮嚀
鄭景中醫師看診時常被問:「我能不能吃這鍋?」他笑著列清單:
- ⭕ 大力推薦:手腳冰冷族、熬夜臉蠟黃、吃素怕寒
- ⚠️ 少量淺嘗:正感冒發燒、皮膚過敏發作中
- ❌ 避免食用:腎功能不全者(藥材鉀離子高)
「連喝三天要停一天」他強調藥膳非日常飲食:「就像人參再好,也不能當水喝啊!」飯後若覺得身體發熱,代表藥效發揮,別急著脫衣吹風~
■ 保存妙招:隔夜湯更美味的秘密
「這鍋湯第二餐更驚豔!」家政老師王媽媽傳授:
- 當天沒喝完的湯撈出藥包與蔬菜
- 剩湯底+菇類煮沸後立刻裝玻璃盒
- 冷藏保存勿超三天,復熱時加新鮮葉菜
她眨眨眼說:「藥材久泡會發酸,重新加熱一定要煮沸!加點水稀釋再補半匙鹽,味道更圓潤」
結語:一碗湯的溫柔哲學
去年小寒採訪時,台南八十歲的陳阿嬤在灶邊說:「寒天喝暖湯,不是為驅寒,是讓心頭熱。」她堅持用陶鍋慢煨兩小時:「現在用快鍋十分鐘就好,但有些滋味急不得…」
當蒸氣模糊了窗戶,滿屋菇香與藥香交織,這鍋集結古籍智慧與台灣風土的蕈菇煲,喝的何止是補湯?更是對身心的溫柔款待──這個小寒,讓自己從內而外暖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