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在街上,十個人有九個半都戴口罩,超商藥局前總是大排長龍等買口罩。但你知道嗎?重症醫師陳志金和前疾管局長蘇益仁都跳出來說:「健康的台灣人,其實不用一直戴口罩啦!」這不是開玩笑,而是有科學根據的防疫觀念。
🧐 為什麼專家說不用戴整天?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的真心話
「社區裡既然沒有病例,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很低,實在搞不懂為何大家都要戴口罩!」蘇益仁局長接受訪問時這樣說。他強調台灣防疫做得超到位,病毒根本被擋在國門外,社區感染風險超低。與其搶口罩,不如給政府按個讚啦!
陳志金醫師的專業分析
「不要恐慌!不必搶購!請勿囤積!」陳醫師在臉書上大聲疾呼。他解釋口罩就像雨傘,沒下雨硬要撐傘根本多餘。健康的人沒感冒症狀、沒去醫院、沒接觸病患,真的不用把口罩當臉部裝飾品啊!
🚨 這3種情況才需要戴口罩(快筆記!)
情況1️⃣:當你「中標」的時候
- 打噴嚏咳嗽時:先摀住口鼻再洗手,雙重防護最安心
- 有呼吸道症狀:就算只是小感冒也要戴,保護別人就是保護自己
- 特殊提醒:慢性病患者出門建議戴,免疫力較弱的要特別小心
情況2️⃣:接觸「高風險族群」時
- 照顧確診者:近距離接觸一定要全副武裝
- 接觸居家隔離者:幫送飯倒垃圾也要防護
- 醫療場所:去醫院看診或探病必戴,沒得商量!
情況3️⃣:身處「高風險環境」時
場所類型 | 舉例 | 防護建議 |
---|---|---|
大眾運輸 | 捷運/公車/火車 | 全程戴口罩 |
密閉空間 | KTV/電影院/電梯 | 戴好戴滿 |
特殊職業 | 司機/櫃檯/醫護 | 上班就要戴 |
台大醫院黃立民主任補充:「學生上課根本不用戴!」教室通風良好,同學也沒出國旅遊史,真的不用把小孩包得像生化部隊啦~
🔄 口罩重複使用技巧大公開
健康者這樣做
- 脫口罩前先洗手(超級重要!)
- 桌面鋪乾淨衛生紙當底
- 手捏耳掛繩取下,內層朝上放紙上
- 吃完飯捏繩戴回,壓緊鼻樑條
- 最後再洗一次手
這些人要直接丟掉
- 出現感冒症狀者
- 接觸過呼吸道患者
- 進出醫院等高風險區
陳志金醫師小叮嚀:「重點是手別摸到口罩表面,放桌面要隔離!」如果真的沒口罩替換,記得用衛生紙當防護層,就像給口罩穿防護衣的概念啦!
👐 比戴口罩更重要的事:洗手!
台大醫師張上淳說實話:「勤洗手才是防疫王牌!」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更強調:「摸臉前不洗手,戴十層口罩都沒用!」正確洗手五步驟:
- 濕:沖濕雙手
- 搓:肥皂搓20秒(指尖/指縫/手腕全搓到)
- 沖:清水沖乾淨
- 捧:捧水沖水龍頭
- 擦:用紙巾擦乾(毛巾容易藏細菌)
特別是有寶寶的家庭,記得進門先洗手再抱小孩。辦公室上班族可以放酒精噴瓶在桌面,碰完電梯按鈕或門把就消毒~
💡 口罩使用3大迷思破解
迷思1:戴兩層更安全?
錯!醫療口罩過濾效果已達95%,多戴一層反而讓呼吸不順暢,可能更頻繁摸臉調整增加風險。
迷思2:N95才有效?
拜託別搶!N95要密合測試才有效,普通人戴著逛超市,不只憋氣難受,還可能因缺氧頭昏反而降低免疫力。
迷思3:口罩要每4小時換?
健康者日常使用根本不用!除非明顯髒污或濕掉,同個口罩用整天完全可以。重點是存放方式,亂塞口袋反而污染。
🌟 給台灣人的良心建議
- 別再囤貨: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醫護和病患
- 理性防疫:社區感染風險低,不用自己嚇自己
- 檢查庫存:你家抽屜有超過50片?分給買不到的鄰居吧!
- 相信專業:指揮中心天天開記者會不是開假的
蘇益仁局長暖心喊話:「台灣防疫是世界級水準!」與其搶口罩搶到吵架,不如給海關和防疫人員鼓掌加油啦!
📢 陳志金醫師最後提醒:「恐慌比病毒更可怕!健康民眾請把口罩讓給前線醫護、慢性病患、需要照顧病患的人,這才是聰明防疫!」
最後教大家自製「口罩收納夾」:用長尾夾夾住對折的A4紙,變成臨時口罩架。吃飯時把口罩放進去,就不怕污染桌面啦~簡單又實用,快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