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瘦10公斤脖子卻腫一包!58歲婦減肥成功反遇甲狀腺風暴

💡 減肥成功卻腫脖子?台灣阿嬤的甲狀腺驚魂記

苗栗一位58歲的王姓婦人,去年底開始靠嚴格飲食控制成功甩肉10多公斤。當她正開心「終於穿得下年輕時的衣服」時,卻被鄰居提醒:「阿嬤,妳脖子怎麼腫一丸?」自己照鏡子才發現,鎖骨上方凸出明顯硬塊,摸起來像乒乓球大小,嚇得她直奔醫院。

「少年時就有甲狀腺結節啊,但30年來都沒事,哪知減個肥就出問題?」王女士向醫師抱怨。原來她廿多歲健檢就發現結節,但外觀完全看不出來。這次靠少吃澱粉、晚餐只吃燙青菜瘦身後,全身都瘦了,唯獨脖子「逆向發展」,腫塊還越摸越硬!

🔍 揪出隱藏的健康殺手:毒性多結節甲狀腺腫

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王子源醫師用超音波一照,發現王女士甲狀腺藏著5顆以上結節,最大顆直逼3公分!更棘手的是,這些結節竟在「自主創業」——偷分泌過量甲狀腺素,確診為「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Toxic Multinodular Goiter)。

「這就像甲狀腺裡長了幾座小型工廠,不受控地生產激素。」王醫師解釋,這類患者通常60歲後發病,隨年齡增長風險飆高。最可怕的是,約7成患者初期毫無感覺,等到出現「暴瘦、手抖、失眠」等症狀,往往已亢進數月。

⚠️ 甲狀腺亢進5大隱形警報(別當成老化!)

  1. 爆瘦卻食量不減:王女士原以為瘦10公斤是節食功勞,其實是代謝失控
  2. 脖子腫脹變形:從「看不出來」到「藏不住」可能只要數週
  3. 心跳破百像跑百米:靜坐時心悸、胸悶,半夜被心跳聲吵醒
  4. 情緒坐雲霄飛車:突然暴躁罵家人,轉頭又躲著哭
  5. 手抖到無法寫字:拿筷子夾菜抖不停,常被誤認帕金森氏症

「很多長輩把爆瘦當成糖尿病或胃口差,錯過黃金治療期。」王子源醫師搖頭說,門診常見患者亢進到心跳破120下、體溫飆38度才就醫,嚴重可能引發心衰竭!

🩺 甲狀腺結節必知3關鍵

🔬 檢查不能只靠摸

王醫師強調,超音波+細針穿刺是黃金組合。即使結節小於1公分,現在用超音波導引穿刺,準確率可達9成。像王女士的結節雖是良性,但「毒性結節」仍會作亂。

💊 治療像階梯爬坡

graph LR
A[口服抗甲狀腺藥] --> B{甲狀腺指數正常?}
B -->|是| C[原子碘治療或手術]
B -->|否| A
C --> D[終身補充甲狀腺素]

「先吃藥控制火勢,等甲狀腺不再暴走,再決定滅火方式。」王醫師比喻,原子碘治療像精準空襲,但可能誤傷正常組織;手術切除則能根治,兩者都會導致甲狀腺低下,需終身補充激素。

🧓 高齡族更要定期追蹤

「超過50歲女性,每2年該做頸部超音波。」尤其符合以下條件:

  • 家族有甲狀腺癌病史
  • 年輕時曾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
  • 摸到會痛、質地堅硬、固定不動的腫塊

❗ 營養師警告:低卡飲食恐引爆甲狀腺地雷

王女士的案例揭開驚人真相——極端節食可能是甲狀腺暴走導火線!當身體長期缺乏熱量與微量元素(特別是硒、鋅、維他命D),會影響甲狀腺激素轉換。營養師提醒:

「日攝取低於1000大卡、完全戒澱粉或油脂的減肥法,
就像抽掉甲狀腺的煞車皮,
可能讓休眠的結節『甦醒』!」

建議想瘦身的中老年人: ✅ 每日熱量不低於1200大卡
✅ 每餐至少1掌心優質蛋白(豆魚蛋肉)
✅ 吃好油:每天1湯匙堅果或橄欖油
✅ 補硒元素:巴西堅果、鮪魚、牡蠣

💡 自救3招:脖子出現異狀這樣做

👉 鏡子檢查法

每天刷牙時「抬頭吞口水」,觀察鎖骨上方有無凸起,雙手輕壓頸部檢查硬塊。

👉 圍巾測量法

拿條細長圍巾繞頸部,打結後做記號。若3個月內頸圍增加超過1.5公分,快就醫!

👉 症狀日誌

記錄「心跳、體重、情緒」三角關係:

  • 無故瘦2公斤+心跳>90下=危險訊號
  • 失眠3天+對家人發怒=該掛新陳代謝科

🌟 醫師的暖心叮嚀

王子源醫師門診常有阿公阿嬤拿著「瘦身成功」的照片來炫耀,他總會多問一句:「有沒有量頸圍啊?」畢竟台灣每5人就有1個甲狀腺結節,60歲以上更高達5成!

「減肥瘦全身,只有脖子胖絕對有問題!」王醫師提醒,與其追求體重機上的數字,不如養成每月量頸圍的習慣。早期發現毒性結節,有機會靠藥物控制,不必走到開刀那步。健康,才是銀髮族最該收藏的寶藏啊!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