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西瓜白肉別急著丟!醫師激推:消水腫、護血管的神隊友在這

哎唷!夏天一到,大家最愛嗑西瓜消暑,但你是不是跟我一樣,習慣把紅肉挖乾淨,剩下那層白白的瓜肉連著綠皮就整顆丟進廚餘桶?先別急著丟啊! 台灣好多醫師跟營養師都在喊話:「西瓜最營養的寶藏,可能被你當垃圾了!」 這層不起眼、口感硬硬的白色瓜肉,根本是天然的健康法寶,丟掉不只浪費食物,更浪費了照顧自己身體的好機會!

西瓜白肉藏了什麼寶?關鍵在「瓜胺酸」這個大角色!

講到西瓜的營養,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茄紅素、維他命C這些紅肉裡的成分。但你知道嗎?靠近綠皮那層厚厚的白色瓜肉(就是我們常說的西瓜皮啦),裡面藏了一種超特別的胺基酸,叫做「瓜胺酸」(Citrulline)。這名字聽起來就很西瓜對吧?它可不是隨便取取的,真的是因為在西瓜裡面含量特別豐富才這樣命名!

這個瓜胺酸厲害在哪?簡單講,它就是我們身體製造「一氧化氮」(NO)的超級重要原料。一氧化氮你可能聽過,它就像是血管的「超級放鬆劑」。血管外科醫師常說,血管要健康有彈性,一氧化氮扮演了超級關鍵的角色:

  1. 軟化血管壁: 想像一下,年輕的血管就像新鮮的橡皮筋,伸縮自如。但隨著年紀、壓力、飲食不當,血管壁的肌肉會變僵硬,就像橡皮筋放久了變硬變脆。一氧化氮能幫忙放鬆這些肌肉,讓血管恢復彈性,管徑變大。
  2. 促進血液流動: 血管變軟、管徑變大了,血流自然更順暢!這對全身的循環超級重要,血液就是身體的運輸大隊長,氧氣、養分靠它送,廢物、毒素靠它排。 血流順,身體各部門才能正常運作。
  3. 穩定血壓: 血管柔軟有彈性,對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非常有幫助。硬梆梆的血管,血壓怎麼可能不高?

血流卡卡問題多?西瓜白肉可能是你的救星!

很多身體的小毛病,追根究底都跟「血流不順」脫不了關係。台灣基層診所的醫師們臨床上就常看到:

  • 手腳永遠冷吱吱: 尤其女生,冬天像冰棒,夏天冷氣房裡也要穿襪子?這常常就是末梢血液循環差,熱血送不到手指腳趾。瓜胺酸促進產生的一氧化氮,能幫助擴張微血管,讓溫暖的血液流到末端,自然就沒那麼怕冷!
  • 水腫像麵龜: 下午鞋子變緊、小腿一按一個坑?水腫原因很多,但循環不良絕對是幫兇之一。血流順暢了,多餘的水分才比較容易被帶走代謝掉。有些醫師觀察到,適量攝取瓜胺酸後,對於改善輕微水腫有不錯的幫助。
  • 這裡痠那裡痛: 腰痠背痛、膝蓋卡卡、肩頸硬梆梆… 這些惱人的慢性疼痛,雖然原因複雜,但「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絕對是讓疼痛加劇、恢復變慢的關鍵因素。 組織缺氧、代謝廢物堆積,能不痛嗎?促進血流,等於幫疼痛部位送補給、清垃圾。
  • 血管老化快: 血管失去彈性、變硬變厚(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奏曲。一氧化氮被公認是保護血管內皮、延緩血管老化的重要分子。 攝取足夠的瓜胺酸原料,就是幫身體準備好彈藥來對抗血管老化!

有醫師上節目做過小實驗,找幾位中年女性吃處理過的西瓜白肉,結果短短30分鐘後,用儀器測量,大家手腳的皮膚表面溫度真的上升了! 這直接證明了它促進末梢循環的效果,難怪對改善手腳冰冷那麼有用!

西瓜皮好處多多,但… 直接啃?母湯啦!

聽到西瓜白肉這麼神,你可能躍躍欲試想立刻去垃圾桶撈回來?冷靜!冷靜!直接啃那層又硬又沒味道的白肉,保證你咬兩口就放棄,還會覺得我在騙你…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大家習慣把它丟掉的最大原因—「口感差、難入口」

阿嬤的智慧:古早味「醃漬西瓜白」簡單做,好吃又有效!

要怎麼把這個健康寶貝吃下肚?其實台灣早期農業社會就有智慧了!物資缺乏的年代,阿嬤們才捨不得丟掉任何可以吃的部分。「醃漬西瓜白」就是流傳下來的好方法,利用醋的溫和酸味和軟化效果,把硬硬的白肉變身成開胃小菜! 作法超簡單,廚房新手也能零失敗:

🍉 材料準備 (份量可自行增減)

  • 西瓜一顆(吃剩的就可以!)
  • 食用級白醋或水果醋: 約300-500ml (能淹過西瓜白肉的量即可,米醋、蘋果醋、梅子醋風味都不錯)
  • 糖: 1-2大匙 (約15-30克,依個人口味調整,怕酸可多加一點點,或用代糖)
  • 鹽: 1小匙 (約5克,幫助殺青去生味)
  • 乾淨、可密封的玻璃罐:1個

👩🍳 超詳細步驟手把手教學

  1. 處理西瓜: 把吃剩的西瓜紅肉盡量刮乾淨(不用刮到見綠皮,留一點紅肉邊邊沒關係)。重點來了!用削皮刀(或鋒利的水果刀),把最外層那層深綠色的硬皮仔細削掉! 這層口感很粗,一定要削乾淨,只留下白裡透點粉(或綠)的瓜肉部分
  2. 切塊殺青: 把處理好的白色瓜肉切成自己喜歡的大小,條狀、塊狀、薄片都可以(約1-2公分寬比較好入味)。切好後放進大碗裡,撒上那一小匙鹽巴,用手輕輕抓一抓,醃個15-20分鐘。 這個步驟叫做「殺青」,可以去除瓜肉的生澀味,也會讓它稍微出水、口感更脆。
  3. 沖洗瀝乾: 殺青時間到,你會看到碗底有些水。把瓜肉用乾淨的冷開水(或過濾水)稍微沖洗一下,洗掉多餘的鹽分,不然會太鹹。接著務必把水份徹底瀝乾! 可以用廚房紙巾輕輕壓乾,或者放在瀝水籃裡靜置半小時。水分太多會稀釋醋,也容易壞。
  4. 煮醋汁 (可選但推薦): 把白醋、糖(如果用砂糖或冰糖)倒進小鍋子裡,小火加熱,輕輕攪拌到糖完全融化即可,千萬不要煮沸滾起來! 關火放涼。這個步驟能讓糖更快融化,醋汁味道也更融合。如果懶得煮,或用的是液態代糖、蜂蜜,也可以直接把醋和糖倒進罐子裡搖晃均勻。
  5. 裝罐浸泡:徹底瀝乾的西瓜白肉塊,塞進事先用熱水燙過、晾乾的乾淨玻璃罐裡。倒入完全放涼的醋汁(或生醋+糖混合液),一定要確保醋汁完全淹過所有西瓜白肉! 如果瓜肉浮起來,可以用乾淨的小碟子或耐醋的食材(如小石頭,但務必洗淨消毒)壓下去。
  6. 冷藏等待: 蓋緊瓶蓋,放進冰箱冷藏庫。耐心等個1-2天,讓醋汁慢慢入味,西瓜白肉也會變得越來越爽脆透亮。
  7. 開動享用: 時間到!夾一些出來當開胃小菜、配粥、配飯,或是切碎拌沙拉都可以!酸酸甜甜又帶點脆脆的口感,夏天吃超級清爽解膩!

📌 保存小叮嚀

  • 全程保持乾淨、避免生水: 這是醃漬品不發霉的關鍵!容器、工具、手都要乾淨,食材瀝乾,用冷開水沖洗。
  • 冷藏保存: 一定要放冰箱!大約可以保存3-4週。 但別放太久,放越久會越酸,口感也會慢慢沒那麼脆,建議1-2週內吃完最新鮮美味!
  • 取用用乾淨餐具: 要用乾淨、乾燥的筷子或夾子去夾,避免把細菌帶進罐子裡導致發霉腐壞。
  • 觀察狀態: 如果發現醋汁變混濁、有怪味、或瓜肉變得軟爛奇怪,就別吃了,安全第一!

除了醃漬,還有這些吃法!

  • 快炒: 把處理好的西瓜白肉切薄片或細絲,像炒小黃瓜或瓠瓜一樣,跟肉絲、豆干、木耳、紅蘿蔔絲一起快炒,加點蒜末、鹽巴、一點點糖提味,口感爽脆!
  • 煮湯: 切塊後跟排骨、瘦肉或雞骨一起煮湯,湯頭會帶點清甜,瓜肉煮軟後也好入口。
  • 打精力湯(少量): 切小塊,搭配鳳梨、蘋果等其他水果,加上適量冷開水,用強力果汁機打成蔬果汁。注意: 白肉部分纖維較粗,量不要放太多,避免口感太粗糙,可以加點蜂蜜調味。

吃西瓜白肉要注意這些眉角!

雖然好處多,但吃東西總有些地方要注意:

  1. 來源要安全: 這點超重要!盡量選購有信譽、標示清楚的西瓜,最好是有機或農藥檢驗合格的。 因為我們吃的是外皮附近的部位,如果西瓜表皮有殘留農藥,即使削掉綠皮,風險還是比吃果肉高。買回來後,務必用流動的清水搭配軟刷仔細刷洗表面,把可能殘留的髒污、部分農藥洗掉,再進行削皮處理。
  2. 腸胃敏感者留意: 西瓜白肉纖維比較粗,對於腸胃功能比較弱、容易脹氣或腹瀉的人,第一次不要吃太多,先試試看一小碟醃漬的,觀察身體反應。快炒或煮湯可能比生醃更容易消化些。
  3. 醃漬品鈉含量: 醋漬做法雖然美味,但過程中加了鹽殺青,成品還是有一定的鈉含量。高血壓、需要限鹽的朋友,吃的量要控制,或者殺青時鹽巴減量,甚至考慮用冷開水浸泡代替殺青步驟(但去生味效果較差)。
  4. 不是仙丹,均衡飲食是根本: 西瓜白肉、瓜胺酸對健康有潛在好處,但它絕對不是治百病的仙丹妙藥! 維持血管健康、促進循環、避免水腫,最根本的還是均衡飲食、多喝水、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控制體重和壓力。 把醋漬西瓜皮當成一個健康、惜食又有趣的飲食小幫手,而不是唯一依賴。
  5. 特定疾病用藥者諮詢醫師: 如果你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特別是硝酸鹽類藥物,如NTG)或威而鋼等PDE5抑制劑,因為這類藥物本身就會影響一氧化氮的代謝路徑,雖然從食物攝取瓜胺酸一般很安全,但理論上有極小機率可能增強藥效。為了安心,建議在大量或長期食用前,可以跟你的醫師或藥師提一下。

惜食又養生,從一片西瓜白肉開始!

看完這篇,下次剖開大西瓜,享受甜蜜多汁的紅肉時,別再急著把剩下的半顆丟掉啦!花一點點時間,學學阿嬤的惜食智慧,把珍貴的西瓜白肉變身成美味健康的開胃小菜。這不只是省錢、不浪費食物,更是把大自然隱藏的營養寶庫,轉化成照顧自己血管、促進循環、對抗水腫的日常小幫手。 簡單的醋漬做法,清爽無負擔,特別適合悶熱的台灣夏天。快點動手試試看,體驗這份來自土地的天然恩惠吧!記得,吃得健康,也要吃得安心,挑好瓜、洗乾淨,享受這份「綠金」帶來的清爽與活力!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