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打完疫苗發燒別慌!醫師親授接種前後『四大地雷』千萬別踩

台灣疫情燒不停,自從今年五月開始,全台就像被病毒龍捲風掃過一樣,每天確診數字看得人心驚驚。這時候啊,打疫苗變成最強的保命符,不只是防中鏢,更重要是萬一真的確診了,也能讓自己不要變重症。不過吼,打疫苗前後其實藏了好多學問,一不小心踩到地雷,可能讓保護力打折!全台各科醫師急吼吼跳出來提醒大家:這四件事千萬別做

🚫 地雷一:接種前亂吃退燒藥!恐讓疫苗白打了

為什麼醫師急喊「母湯」?

  • 美國CDC直接掛保證:施打疫苗「之前」絕對不要吃任何退燒止痛藥!這不是隨便說說,是有科學根據的。
  • 日本10位權威醫師合寫的《新冠疫苗接種Q&A100問》 也講得很清楚:理論上啦,如果你事先吞了退燒止痛藥,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度估」(打瞌睡),反應變遲鈍,這樣疫苗的效果就可能被拖累,等於你挨那一針的保護力可能沒那麼夠力!

台灣醫師加碼解釋:

  • 重症醫療專家黃軒醫師 拍胸脯掛保證:「如果你是在打完疫苗之後,因為發燒、頭痛不舒服才吃藥,這樣就完全沒問題啦!」關鍵在哪?就是要等你的免疫系統先開工(就是開始發燒),啟動防衛機制之後,再吃藥緩解不適,這樣才不會擋住免疫系統好好幹活。
  •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 更直白點破:「打疫苗會發燒?安啦!這是你身體的免疫大軍在認真操練啦!這時候如果隨便吞一顆普拿疼(就是常見的退燒止痛藥),抗體的生成量可能直接被打折,超划不來!」他接著透露小撇步:「如果真的燒到整個人『阿雜』(煩躁)受不了,可以考慮改吃『非類固醇消炎藥』,像是大家可能聽過的『布洛芬』(Ibuprofen)。」為什麼?因為類固醇類的藥物反而可能影響免疫力生成,非類固醇的相對比較不干擾。

💡 貼心小叮嚀:打針前如果本來就有在吃慢性病藥物,記得先跟醫師討論,不要自己隨便停藥或加藥喔!重點是「預防性吃退燒藥」這個動作不要做!

☀️ 地雷二:烈日下排隊打到虛脫!高風險族群的隱形殺手

台灣夏天的太陽有多恐怖?

前陣子新聞畫面大家都有看到吧?阿公阿嬤頂著35度以上高溫,戴兩層口罩加面罩,在太陽底下排好幾個小時,就為了打到疫苗。有人甚至喊出「再熱也要打!」的悲壯口號… 但醫師們看到這種畫面,心臟差點跳出來!

中暑專家急喊危險!

  •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 緊張地說:「拜託!長輩打疫苗千萬不要在戶外『罰站』(逗留)太久!」他強烈建議各接種站:「改用叫號牌讓長輩在涼快的地方等,不要讓大家曬成人乾!」如果真的非得在戶外排不可,他千交代萬叮嚀:
    1. 水壺不離手!一直補充水分(別等渴了才喝)。
    2. 陽傘、帽子絕對不可少,別讓太陽公公直接親吻你的頭皮。
    3. 隨時注意身邊長輩狀況:如果出現頭暈、頭痛、喘大氣(呼吸急促)、噁心想吐,這很可能就是中暑前兆!立刻連拖帶拉把人移到陰涼處,幫忙搧風、用水擦身體降溫,必要時快點叫救護車!

💦 防中暑實戰技巧:出門前先裝好冰涼的運動飲料(加水稀釋一半更佳),帶條濕毛巾放在保冷袋裡,排隊時拿出來擦脖子、手腕內側降溫超有效!穿著選淺色寬鬆透氣的棉麻材質。

😷 地雷三:打針現場當菜市場!群聚風險超高

別以為打疫苗的地方就絕對安全!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病房大神陳志金醫師 一語道破:「打疫苗的場所根本是政府認證的『合法大型群聚』!」想想看,一堆人擠在同個空間,你旁邊排隊的、坐你隔壁休息的,搞不好就是無症狀感染者!

自保關鍵動作:

  1. 口罩戴好戴滿是基本:醫療口罩至少一層,如果很擔心,可以戴兩層(醫療+布口罩),但不要戴兩層醫療口罩,反而影響密合度。N95留給前線人員。
  2. 面罩或護目鏡加分:尤其當你前後左右都有人時,多一層防護眼睛黏膜被飛沫噴到。
  3. 閉上嘴巴!不要聊天:很多人一緊張或排隊無聊就開始跟鄰居「開講」(交談),飛沫病毒最愛這種時刻!安靜滑手機或閉目養神比較實在。
  4. 保持社交距離當孤鳥:看到有空位就自動退開,絕對不要人貼人,特別是繳交資料、問診、等待注射和休息區這幾個點,最容易擠成一團。

🚶 動線聰明走:打完針到休息區觀察時,挑選靠牆、人少的角落位置,把隨身包包放旁邊空位,自然形成小防護圈。手機先下載好音樂或Podcast,安靜享受15分鐘不尷尬。

🍺 地雷四:打完針就衝去運動、開喝?身體會抗議!

運動休息是關鍵!

  • 日本厚生勞動省官方建議:接種完疫苗「避免做激烈的運動」。
  • 黃軒醫師補充實戰守則:「打完針24小時內,拜託當個懶人!」為什麼?不是說運動會讓疫苗失效,而是你如果跑去跑跳蹦,身體的不舒服反應(像頭暈、心悸)可能會被忽略,或誤以為只是運動太累。乖乖休息才能好好觀察身體有沒有特殊狀況。如果過了一天感覺「頭好壯壯」,那第二天開始恢復運動就沒問題。但要是覺得「累累的、體力變差」,這就是身體在喊「麥擱操啊!」(別再操了!),請放慢腳步多休息。

酒精絕對是豬隊友!

  • 《新冠疫苗接種Q&A100問》直接點名:雖然沒有白紙黑字說「不准喝酒」,但強烈建議別過量!尤其打完疫苗後,本來就可能出現疲倦、頭痛等副作用,這時候再灌酒下去,根本是雪上加霜,不舒服感會放大好幾倍!
  • 黃軒醫師苦口婆心:「打針後24到48小時,酒杯請先放下!」特別是平常喝酒容易宿醉、頭痛的人更要忍住。為什麼?因為酒精本身就會引起頭痛、肌肉痠痛,這些症狀跟疫苗副作用一模一樣!萬一你喝完酒覺得不舒服,以為只是副作用或喝掛了,但其實是嚴重的過敏反應,錯過黃金就醫時間就完蛋了

🍜 打完針這樣吃更聰明:這幾天多吃優質蛋白質(魚、蛋、豆腐)、彩色蔬果(補充維生素C、抗氧化劑),避開油炸、超甜食物讓身體發炎。想放鬆可以泡杯無咖啡因的花草茶,溫熱喝幫助舒緩緊繃感。

💪 結語:保護自己,這四件事真的母湯做!

台灣醫師們急著把這些經驗喊出來,不是要嚇大家,是真的看過太多人因為忽略這些小細節,讓自己更不舒服,甚至影響疫苗保護力。簡單幫大家畫重點:

  1. 打針前: 退燒藥? NO! 乖乖喝水、防中暑裝備傳便便(準備好)。
  2. 打針時: 閉嘴!保持距離!口罩面罩戴牢牢
  3. 打針後: 當個 24小時懶人,運動?改天啦! 酒精?絕對母湯!

發燒是身體免疫大軍開工的訊號,只要不是超高燒或極度不適,其實不用太緊張。記住醫師們的叮嚀,避開這四個大地雷,讓你的疫苗保護力衝到最高點,平安挺過疫情難關!大家相挺,台灣加油! 🙏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