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三陰性乳癌有救了!免疫療法聯手化療,晚期患者存活期延長

聽到「乳癌」兩個字,相信很多女生心頭都會緊一下。萬一醫生再告訴妳是「三陰性乳癌」,那種無助感真的會讓人瞬間腳軟。別慌!這幾年醫學界真的殺出一條新血路——免疫療法,讓過去治療選項超少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終於看到一道曙光!

為什麼「三陰性」這麼讓人頭痛?先搞懂乳癌的「生物標記」

當醫生確診乳癌,第一件事就像在幫癌細胞「驗明正身」!關鍵就是要看癌細胞表面有沒有三種重要的「生物標記」:

  • 雌激素受體 (ER):就像細胞的耳朵,專門聽雌激素荷爾蒙的指令。
  • 黃體激素受體 (PR):另一個聽荷爾蒙指揮的耳朵。
  • 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第二型 (HER2):這個受體要是太活躍,癌細胞就會像吃了大力丸一樣瘋狂分裂!

重點來了! 如果醫生檢查完發現:「啊,這三個受體都沒有耶!」那妳的乳癌就是所謂的「三陰性乳癌」。這種類型大概佔所有乳癌的 15% 到 20%,比例不算低!

三陰性乳癌的三大難關,讓醫病都傷腦筋

  1. 武器少得可憐: 因為沒有 ER、PR,所以荷爾蒙治療完全無效;HER2 也是陰性,標靶藥物也派不上用場。過去主要靠 手術、化療、放療 這「老三樣」。
  2. 個性超兇悍: 三陰性乳癌的癌細胞通常「長相」跟正常細胞差很多(醫學上叫細胞分級高),這代表它們 長得快、跑得快,特別愛轉移到肺、腦這些遠端器官。
  3. 復發陰影大: 即使辛苦做完治療,在三到五年內復發的風險,比其他類型的乳癌要高。

更讓人心疼的是… 得三陰性乳癌的人,常常是 比較年輕的女性,可能還沒 50 歲,甚至不到 40 歲!如果本身帶有 BRCA 乳癌基因變異(像安潔莉娜裘莉那種),得三陰性乳癌的機率也會升高。

治療策略大轉彎!「術前化療」成新主流

對付三陰性乳癌,醫生現在會更積極地運用 「術前輔助化療」。什麼意思?簡單講就是 「先化療,再開刀」

為什麼要反過來做?好處超實際!

  • 即時看效果: 先化療幾次,醫生就能用超音波或觸診,直接觀察腫瘤有沒有乖乖縮小。如果縮得很明顯,代表這組化療藥有效,繼續用就對了!
  • 不行就快換: 萬一腫瘤愛理不理、沒啥變化,醫生就能 馬上換藥,不用等開完刀才發現無效,白白浪費寶貴時間。
  • 提高保乳機會: 腫瘤先被化療打小了,後續開刀要保留更多乳房組織的機會也變大,對女生來說心理負擔減輕很多。

完成化療療程後,接著才是乳房手術,後面可能再視情況追加放射線治療。

免疫療法登場!喚醒身體的「抗癌軍隊」

過去三陰性乳癌患者聽到「沒有標靶、沒有荷爾蒙藥」真的很沮喪。但現在,醫生會多做一項關鍵檢測:「PD-L1」

PD-L1是什麼?癌細胞的「隱形斗篷」!

想像一下,我們身體裡有一支保衛健康的軍隊—— 免疫系統,主力是 T 細胞。它們像巡邏兵,專門揪出壞份子(像病毒、細菌,還有…癌細胞!)消滅掉。

但癌細胞很狡猾!它們表面會產生一種叫 PD-L1 的蛋白質。當 T 細胞表面有個叫 PD-1 的接收器碰到 PD-L1 時,就像被按了「煞車」一樣,T 細胞會被「關機」,失去攻擊力。癌細胞就這樣披著「隱形斗篷」(PD-L1),大搖大擺躲過免疫追殺!

免疫治療藥物:撕掉癌細胞的隱形斗篷!

免疫療法藥物(像是 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就是專門設計來對付這個騙局的!它們像精準的導彈:

  1. 鎖定癌細胞上的 PD-L1 並緊緊結合上去。
  2. PD-L1 被藥物佔住了,就沒辦法再去「煞」T 細胞的 PD-1
  3. T 細胞的煞車被放開了!重新 認出癌細胞是壞蛋,發動猛烈攻擊!
  4. 身體自己的免疫大軍成功被「喚醒」,去追殺癌細胞。

這個偉大的機制,讓日本免疫學家 本庶佑 教授拿到了 2018 年諾貝爾醫學獎!台灣的醫院也早已將相關藥物應用在治療上。

誰適合免疫療法?關鍵在「PD-L1陽性」

不是所有三陰性乳癌患者都適合。研究發現,大約 40% 的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其腫瘤表現 PD-L1 陽性。這群患者,就有機會使用免疫治療。

目前標準做法是:免疫治療藥物 + 化學治療! 兩者聯手,效果比單獨化療更好:

  • 腫瘤縮小更明顯: 先打化療,部分破壞癌細胞結構,反而更容易讓免疫細胞「看見」癌細胞,加上免疫藥物解除煞車,雙重打擊!
  • 延長存活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對於 PD-L1 陽性 的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能 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讓患者活得更久、更有生活品質。

免疫療法有副作用嗎?常見狀況報你知

比起傳統化療「通殺」快速分裂細胞(好壞一起殺)造成的掉髮、嚴重嘔吐、白血球低下,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相對溫和,主要是因為它「啟動免疫系統」的機制所引起,稱為「免疫相關副作用」:

  • 很常見: 疲倦感、輕微發燒、食慾不振、噁心、皮膚癢或起紅疹。
  • 較常見: 拉肚子或便秘、想吐甚至嘔吐、關節肌肉痠痛。
  • 需警覺: 雖然少見,但若出現嚴重咳嗽、呼吸困難(可能肺部發炎)、持續嚴重腹瀉或腹痛(可能腸道發炎)、尿液變茶色或眼白變黃(可能肝炎)、極度疲倦或心跳變快(可能內分泌腺發炎如甲狀腺、腦下垂體),一定要立刻回診告訴醫生!

重要觀念: 副作用 ≠ 藥物無效!出現副作用反而是免疫系統有被活化的跡象。醫生都有豐富經驗處理這些狀況,千萬不要自己硬撐或擅自停藥!

給三陰性乳癌姐妹的真心鼓勵與提醒

  1. 「三陰性」不是末日判決書! 這只是乳癌的其中一種分類。妳最終的治療結果和存活率,最關鍵的還是發現時的「分期」!早期發現,就算是三陰性,治療效果一樣有機會很好。
  2. 年輕女性更要提高警覺! 三陰性乳癌好發年輕女性。別以為年輕就不會得! 定期做 乳房超音波(尤其 40 歲以下,乳房組織較緻密)或 乳房 X 光攝影(通常建議 40-45 歲開始)是保命關鍵。摸到硬塊、乳頭異常分泌物、皮膚凹陷等,別猶豫,快就醫!
  3. 基因檢測可以考慮: 如果年紀輕就得三陰性乳癌,或家族中有多人罹癌,可以和醫生討論做 BRCA1/BRCA2 基因檢測,了解自身風險,也關係到後續治療藥物選擇(如 PARP 抑制劑)。
  4. 積極詢問「PD-L1檢測」與「免疫療法」: 特別是在晚期或復發轉移的情況,主動問醫生:「我的腫瘤適合做 PD-L1 檢測嗎?有沒有機會使用免疫療法?」了解自己的治療選項。
  5. 身心都要照顧: 治療過程辛苦,除了配合醫療團隊,也別忽略心理壓力。尋求病友團體支持、家人陪伴,或專業心理諮商,都有助於走過抗癌路。

結語:充滿希望的未來

免疫療法的出現,絕對是對抗三陰性乳癌的一大躍進!它利用我們身體與生俱來的防禦武器,更聰明、更有針對性地打擊癌細胞。雖然不是萬靈丹,但它為許多過去苦無良藥的患者,點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記住: 面對三陰性乳癌,不再束手無策。與妳的醫療團隊充分溝通,了解最新的治療選擇(包括免疫療法),積極治療,定期追蹤。早期發現、精準治療、保持信心,才是戰勝乳癌的王道!

(本文參考最新醫學實證與治療指引,並以台灣臨床經驗為基礎撰寫)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