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因為新冠肺炎,大家口罩戴牢牢,有些人真的戴到怕了,連去醫院、診所都覺得毛毛的,能不去就不去。但是啊,「怕看醫生」的代價,有時候比你想像的還要恐怖一百倍! 彰化基督教醫院就遇到一個讓醫師都搖頭嘆氣的案例。
口罩下的無聲危機:舌頭破洞變吃骨頭的惡魔
今年51歲的周先生,年初就發現自己「舌頭破了一個洞」。這種「嘴破」大家都有經驗對不對?通常擦個藥膏、忍個幾天就好了。周先生一開始也是這樣想,加上那時候疫情正燒,他心裡超怕:「去醫院會不會反而中獎啊?」就這樣,他選擇「自己當醫生」,能忍則忍,口罩也繼續戴緊緊。
結果咧?這個不起眼的破洞,根本是披著羊皮的狼! 它在口罩的掩護下,偷偷摸摸越長越大。周先生自己沒特別講,家人天天見面也沒發現異狀(畢竟口罩遮著嘛)。就這樣拖啊拖,拖到今年八月,事情大條了!那個破洞早就不是普通的破洞,它已經變成一個兇猛的腫瘤,而且恐怖到把下巴的皮膚跟骨頭都『吃穿了』! 去醫院一檢查,晴天霹靂——口腔癌第四期!
數字會說話:拖越晚,活下來的機會越渺茫!
你可能會想:「蛤?不過是嘴破變嚴重,有這麼嚴重嗎?」來來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 
台灣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學中心院長陳穆寬醫師 就點出一個關鍵:很多人怕得新冠不敢就醫,特別是40到60歲這個年紀(正是頭頸癌好發族群)。但陳醫師急呼:「拜託!這個年紀就算真的得新冠,死亡率也是很低的好嗎?大部分都像感冒而已啦!為了怕一個死亡率低的病,結果耽誤了真正會要命的癌症治療,這不是撿芝麻丟西瓜嗎?」 
- 
殘酷的存活率對比: - 陳穆寬醫師強調: 如果是「第一期」口腔癌,乖乖配合治療,成功率超過90%! 等於幾乎可以治好啊!這機會多高!
- 但是吼,如果拖到「晚期」甚至「末期」,治療成功的機率會直接掉超過40%!陳醫師更透露一個驚人事實:台灣竟然有高達60-65%的口腔癌患者,都是拖到晚期才來治療! 為什麼大家都要等到這麼晚才來?真的很讓人痛心。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邱昱瑋醫師 補充說明:如果已經不幸是第三、第四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只剩40%-50%。什麼是五年存活率?簡單講,就是診斷後能活過五年的病人比例。從90%掉到剩一半,這個差距,就是「早期發現」和「拖到晚期」的血淚教訓!
 
口罩不是藉口!口腔癌其實比你想的更好「抓」
臺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楊政杰醫師 和 王俊勝牙醫師 都說過,比起藏在身體裡面的癌症(像肝啊、肺啊),口腔癌真的算是「很給面子」的癌症了! 因為它長在嘴巴裡、臉上,你自己看得到、摸得到! 重點是,只要你知道怎麼看、怎麼摸!
王俊勝牙醫師大力推廣一個超實用的「自我檢查5字訣」——「破、斑、硬、麻、腫」。這五個字記起來,洗澡、刷牙時花個一分鐘檢查,可能就是救自己一命!
🚨 保命5字訣,每個人都要牢記 🚨
- 
破:同一地方破兩週,絕對有問題! - 這是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警訊!誰沒嘴破過?但關鍵在於:「同一個位置」的破洞或潰瘍,如果超過「兩個禮拜」還沒好,甚至越來越大、越來越痛、越來越深,拜託你!這絕對不是一般的『火氣大』! 別再喝青草茶了,快去找醫生!周先生的例子就是從一個小小的「破」開始,結果拖到無法收拾。
 
- 
斑:嘴巴裡長怪東西,紅紅白白要當心! - 張開嘴,照照鏡子。看看你的口腔黏膜(就是嘴巴裡面的皮)、舌頭(尤其是舌頭側邊和底下)、牙齦、顎(天花板),有沒有出現一些「不該存在」的東西?
- 「白斑」:像擦不掉的口香糖渣,一片白白的。
- 「紅斑」:一片紅紅的,天鵝絨那種感覺,或是混合著白白的紅白斑。
- 「突起物」:莫名長出一顆顆或一塊塊的東西。
- 這些「斑」或突起物,很多時候不會痛,所以更容易被忽略。但它們常常是「癌前病變」,也就是癌症的預備軍!發現它們,是阻止癌症發生的黃金時間點!
 
- 
硬:摸到不會痛的硬塊,別以為是痘痘! - 用手摸摸看臉頰外側、下巴邊緣、脖子兩側(淋巴的位置)。也把手指伸進嘴巴裡(記得手洗乾淨),摸摸臉頰內側、舌頭、牙齦、嘴唇。
- 重點來了:如果你摸到「硬硬」的腫塊或結節,而且這個硬塊「持續存在」不會消(不是那種今天長明天消的痘痘或淋巴結腫),就算它不會痛,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口腔內的硬塊有時還會伴隨「不明原因的出血」(比如刷牙沒特別用力卻流血),這更是危險訊號!
 
- 
麻:舌頭嘴唇麻CC,說話吃飯卡卡! - 感覺舌頭或嘴唇「麻麻的」,好像被電到或打了麻藥還沒退的感覺?或是說話變得「大舌頭」、吃東西覺得吞不順、嚼東西感覺怪怪的?這些「感覺異常」或「功能障礙」,很可能是腫瘤壓迫到神經了!這絕對不是「睡姿不好壓到」那麼簡單,快就醫!
 
- 
腫:臉腫歪一邊,左右不對稱! - 最後一個比較明顯:整個臉或脖子,莫名地「腫起來」了。而且仔細看,左右兩邊變得不對稱(一邊腫一邊不腫)。這通常是腫瘤已經長到相當大,造成外觀明顯變化了。就像周先生那樣,等到腫到穿出皮膚骨頭,通常都已經非常晚期了。
 
誰是高危險群?檳榔、菸、酒是頭號戰犯!
衛福部資料講得很白了:「嚼檳榔」是口腔癌的超級元兇! 將近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的習慣。有多可怕?嚼檳榔的人得口腔癌的機率,是沒嚼的人的28倍! 如果又加上「抽菸」,風險再往上飆!更恐怖的是,如果「檳榔+菸+酒」三項全來,罹癌風險是一般人的123倍! 123倍耶!這不是玩命是什麼?
政府有補助!這些人快去免費檢查!
政府也知道問題嚴重,所以有提供免費篩檢!符合以下資格,每兩年就有一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
- 30歲以上,有嚼檳榔(現在戒掉也算)或吸菸習慣的人。
- 18歲以上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的原住民朋友。
去哪檢查?很簡單!拿著你的健保卡,到有參與的健保特約牙科診所、耳鼻喉科診所,或是大醫院的口腔外科、耳鼻喉科掛號,說你要做「口腔癌篩檢」就對了!檢查過程很簡單,醫生會用目視和觸診,看看你的口腔有沒有異常,不用幾分鐘,一點都不麻煩。
別讓恐懼害你失去半張臉!早期治療是關鍵
陳穆寬院長語重心長地呼籲: 很多人不敢就醫,除了怕疫情,也怕「萬一真的是癌症怎麼辦?」、「聽說治療會把臉切掉變得很醜?」陳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臉部外觀的改變真的非常小!」 手術範圍小,復原快,對生活的影響也最小。
但是!如果拖到晚期、末期才治療,那就真的需要做大範圍切除,甚至要拿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來做「臉部重建」了。 想想看,原本好端端的一張臉,因為拖延治療,最後可能得經歷多次痛苦的整形重建手術,還不一定能恢復原貌。值得嗎?為了怕那幾分鐘的檢查,賭上自己的臉和性命?
現在就行動!自我檢查+定期篩檢 雙重防護
疫情或許還沒完全結束,但生活總要繼續,健康更不能等!與其提心吊膽,不如做好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去醫院,事先預約好時間,減少在醫院的停留,風險其實很低。
保護自己遠離口腔癌,就從今天開始:
- 戒掉檳榔、菸、酒! 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預防之道。省下來的錢,買什麼都開心!
- 牢記「破、斑、硬、麻、腫」5字訣! 養成習慣,每個月至少一次,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張大嘴巴對著鏡子好好檢查一遍,手也要摸摸看。
- 符合資格者,善用政府補助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每兩年一次,不去做真的太可惜了!
- 發現任何異常,別自己當醫生! 不管是不是符合5字訣,只要覺得嘴巴怪怪的、不舒服持續沒好轉,別猜了,快去找專業的牙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寧可白跑一趟,也不要錯失良機。
周先生的例子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用半張臉和晚期癌症的痛苦,告訴我們「輕忽」和「拖延」的代價有多大。 口腔癌不是絕症,早期發現的治癒率超高!別讓無謂的恐懼或僥倖心理,擋住了你求救和自救的路。記住這五個字,關心自己的嘴巴,就是愛自己、愛家人的最好方式!你的健康,真的值得你鼓起勇氣,踏進診間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