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中醫師私房菜單大公開!40歲後想維持「走路有風」的行動力,這些食材要常吃

還記得30歲時拚事業像拚命三郎,熬夜應酬沒在怕?到了40歲,身體開始「討債」,動不動就喊累;50歲後更明顯,關節卡卡、爬樓梯喘吁吁,健康說走就走,完全不跟你商量! 中醫師陳淑芬點出關鍵:「行動力下滑不是突然的,是日積月累的結果。40歲後保養差1分,50歲就差10分!」

好消息是,中醫講究「治未病」——在問題爆發前就從根源調理。現代科學漢方更把老祖宗智慧變簡單,不用守爐火熬藥,輕鬆就能養出好腳力。今天不藏私,把中醫師的保養行動力秘訣一次告訴你!

💪 行動力保衛戰!40歲是關鍵分水嶺

「很多人以為行動力是老了才要顧,錯!」陳淑芬醫師強調,肌肉量從40歲開始,每年以1-2%的速度流失。她常遇到患者感嘆:「醫師啊,我去年還能爬山,今年走市場都腳痠!」這就是沒提早「存肌肉本」的後果。

為什麼行動力這麼重要?

  • 生活自主權:能自己買菜、散步、抱孫子,尊嚴不打折
  • 避免跌倒風險: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6人就有1人曾跌倒
  • 遠離臥床危機:行動力差是失能前兆,影響全家生活

🔍 自我檢測!你的行動力及格嗎?

□ 從椅子起身需用手撐扶手
□ 爬兩層樓梯需中途休息
□ 走路速度比同齡人慢很多
□ 單腳站立無法超過10秒
中2項以上,要注意保養了!

🥣 中醫師廚房筆記:這些「平民神食材」天天吃最好

陳淑芬醫師笑著說:「保養行動力不用吃龍蝦鮑魚,菜市場銅板食材就有效!」她分享門診最常推薦的 「護關節菜籃清單」

🌟 蛋白質霸主|給肌肉的鋼筋水泥

  • 豆製品:豆腐、豆干、無糖豆漿(植物性蛋白好吸收)
  • 魚類:鯖魚、秋刀魚、虱目魚(富含Omega-3抗發炎)
  • 雞蛋:每天1-2顆,膽固醇正常者安心吃

「很多長輩怕胖不敢吃肉,反而加速肌少症!優質蛋白質是肌肉原料,一定要吃夠。」——陳淑芬醫師

🌟 好油護關節|潤滑防鏽劑

  • 苦茶油:發煙點高,適合台灣熱炒文化
  • 芝麻油:涼拌淋幾滴,香氣足又護關節
  • 堅果:每天1湯匙無調味核桃、杏仁

🌟 天然抗發炎|關節的滅火隊

  • 薑黃粉:煮飯撒一點,搭黑胡椒吸收率倍增
  • 鳳梨:含鳳梨酵素,幫助分解發炎物質
  • 深綠色蔬菜:地瓜葉、菠菜(維生素K強健骨骼)

🧂 中醫師特調|補氣活血茶飲


作法:500cc熱水悶泡20分鐘,當水喝
功效:改善手腳冰冷,促進循環```
**注意**:感冒發燒停用,糖尿病患者紅棗減半

## 🧴 科學漢方新選擇:保養也可以很「便利」

陳醫師坦言,傳統中醫補品如龜鹿膠熬煮費時,味道也讓人卻步。現在台灣藥廠用 **「GMP科學中藥」技術**,把千年漢方精華濃縮成膠囊,上班族、銀髮族保養更方便。她分析常見組合:

### ✅ 中西合璧複方趨勢
1.  **龜鹿精華**:中醫補腎強筋骨經典方
2.  **葡萄糖胺+軟骨素**:西醫認證關節潤滑要素
3.  **茯苓、白朮**:健脾去濕,提升營養吸收力
4.  **紅麴萃取**:調節代謝,心血管也照顧到

「像老牌藥廠的『固關四珍』就是典型例子,把中西優點結合。重點是選**有衛福部認證、重金屬檢驗合格**的產品,吃得更安心。」她提醒別買來路不明的「黑藥丸」。

## ✋ 懶人保養術!3個黃金穴道隨時按

「免工具、免花錢,手指就是最好的保養品!」陳淑芬醫師現場示範 **「強筋健骨穴位三寶」**,等公車、看電視都能做:

### 1️⃣ 足三里|膝蓋的天然護膝
*   **位置**:外膝眼直下**4指寬**(約三寸),脛骨旁肌肉凹處
*   **按法**:大拇指深壓畫圈,每秒1圈按30下
*   **功效**:俗諺「按足三里,健步如三里」!改善膝無力、消化差

### 2️⃣ 三陰交|氣血循環充電站
*   **位置**:腳踝內側**凸骨往上4指寬**,脛骨後緣
*   **按法**:食指關節垂直按壓,微痠脹即可
*   **功效**:調肝腎、消腿部水腫,更年期女性必按

### 3️⃣ 委中穴|腰背痛救星
*   ****位置**:膝蓋正後方,橫紋中央點
*   **按法**:握拳用指節頂住,輕微上下推按
*   **功效**:緩解腰痛、坐骨神經痛,久坐族要常按

> 「穴位按摩貴在堅持!每天按3次比一週按1小時有效。」——陳淑芬醫師

**加分技巧**:用吹風機溫熱風吹穴位(距離30公分),或泡澡時按摩,效果加倍!

## 🌞 樂齡族必學!全天候行動力保養時程表

陳醫師強調:「保養要融入生活,才不會三分鐘熱度。」她分享患者實證有效的 **「行動力維持SOP」**:

| 時段       | 保養行動                     | 關鍵重點                      |
|------------|------------------------------|-----------------------------|
| **早晨☀️** | 起床前抬腿30下               | 喚醒肌肉,預防晨僵            |
|            | 曬太陽15分鐘+喝溫水          | 補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
| **中午⛅** | 餐後散步10分鐘               | 助消化、避免血糖飆            |
|            | 按壓足三里穴                 | 飯後半小時按,促進營養吸收    |
| **傍晚🌆** | 做毛巾操或太極               | 強化平衡感,預防跌倒          |
|            | 補充漢方保健品               | 隨晚餐服用,吸收率最佳        |
| **睡前🌙** | 熱敷膝蓋10分鐘               | 放鬆關節,改善循環            |
|            | 抬臀運動20下                 | 強化核心肌群,減輕膝蓋負擔    |

## ❗ 中醫師的良心提醒:這些地雷千萬別踩!

「很多人吃一堆保健食品,生活習慣卻在扯後腿!」陳淑芬醫師嚴肅列出 **「加速行動力退化」的壞習慣**:

### 🚫 地雷行為排行榜
1.  **久坐不動**:每坐1小時要起身5分鐘
2.  **愛喝手搖飲**:糖分引發慢性發炎,關節更疼痛
3.  **過度爬山爬樓**:錯誤姿勢傷膝蓋,應選平路快走
4.  **夏天狂吹冷氣**:關節遇冷僵硬,空調維持26度
5.  **自行停降血壓藥**:三高失控恐致中風,行動力全失

她特別提醒銀髮族:「**溫差是隱形殺手!** 冬天起床先坐床邊1分鐘,等血液回流再站起。浴室放防滑墊、穿止滑鞋,避免一摔成千古恨。」

## 🌿 養生不麻煩!台灣當令食材就是最好的藥

陳醫師最後暖心鼓勵:「台灣是寶島,四季都有養生好食材。春天吃韭菜補陽氣,夏天冬瓜退濕熱,秋天山藥健脾胃,冬天黑芝麻暖腎。**與其迷信高貴補品,不如吃對當季食物。**」

她舉例門診案例:70歲阿嬤天天用**地瓜葉+蒜末+苦茶油**拌炒,搭配飯後散步,半年後膝蓋痛改善大半。「簡單、持續才是王道。行動力保養從今天開始,80歲依然能遊山玩水!」

> 預防勝於治療,投資健康永遠不嫌早。現在開始存「行動力老本」,才能樂享自在的第二人生!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