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體內濕氣退散!中醫親授「山藥紅棗湯」健脾排濕法

🤢 你被「濕氣」綁架了嗎?三分鐘自我檢測

最近總覺得身體重重的?早上刷牙發現舌苔又厚又膩?明明沒喝多少水,小腿卻按下去一個凹洞?小心!這些都是台灣濕熱氣候下最常見的「濕邪」搗蛋症狀!尤其梅雨季、夏天冷氣房進進出出,更容易讓濕氣鑽進身體裡賴著不走。

先來快速檢視你的「濕氣指數」:

  • □ 舌頭有白白厚厚的舌苔,怎麼刷都刷不乾淨
  • □ 小腿或眼皮按下去會凹陷,久久才彈回來
  • □ 大便黏馬桶,沖好幾次才沖得掉
  • □ 頭像戴了濕毛巾,整天昏昏沉沉
  • □ 吃不多但小腹特別凸,減肥永遠瘦這裡
  • □ 女性分泌物多還帶異味

中超過兩項的朋友注意囉!這篇教你用廚房食材自救的方法一定要看完…

💦 「濕氣」根本是體內漏水!中醫師解密形成原因

為什麼台灣人特別容易「濕漉漉」?

老中醫常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台灣四面環海又高溫多雨,就像住在超大蒸籠裡。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濕氣大魔王其實藏在身體裡!中醫說的「內濕」根本不是外面下雨造成的,而是你的「脾胃」這台除濕機故障了!

脾胃=人體除濕機的運作原理

想像脾胃是身體的物流中心:

  1. 吃進去的食物在這裏拆箱(消化)
  2. 營養成分上架到全身(輸送養分)
  3. 垃圾打包丟出去(代謝廢水)

當這台機器故障時(脾虛),該送的貨堆在倉庫發霉(營養滯留變痰濕),該丟的垃圾袋破掉漏水(水濕停積)。所以會看到:

  • 倉庫爆倉 ➜ 體脂肪堆積(中醫說的「肥人多痰」)
  • 漏水淹地板 ➜ 小腿水腫、眼袋泡泡
  • 發霉味飄出 ➜ 身體有異味、舌苔厚膩

⚠️ 濕氣最愛找這些人:

graph LR
A[濕氣最愛體質] --> B[天天手搖杯+冰咖啡]
A --> C[愛吃麻辣鍋配啤酒]
A --> D[熬夜追劇不運動]
A --> E[壓力大就狂吃甜食]

🍠 菜市場的排濕救星!山藥的6大神奇用法

台灣人不知道的山藥冷知識

  • 不是所有山藥都一樣!中醫用「淮山藥」特指河南產的藥效最佳
  • 新鮮山藥黏液會咬手?那是珍貴的「黏液蛋白」能修復胃黏膜
  • 日治時期台灣就大量種植,阿公輩叫它「田薯」

為什麼濕氣重的人該吃山藥?

中醫師臨床發現:「十個脾虛九個濕」,山藥根本是台灣濕熱島的生存必備品!它厲害在:

  • 🛡️ 溫和補脾不上火:不像人參容易燥熱,適合天天吃
  • 💧 雙向調節水份:既能改善腹瀉又能緩解便秘
  • 🧪 天然降血脂:幫你清血管裡的「痰濕」(現代醫學說的膽固醇)

超實用山藥食譜(廚房小白也會做)

類型 作法 適合症狀
懶人電鍋粥 白米+山藥丁+雞肉絲,外鍋1杯水 沒食慾/消化不良
排水腫飲 蒸熟山藥+蘋果+奇亞籽打汁 晨起臉腫/小腿脹
阿嬤秘方湯 山藥排骨+枸杞+4片生薑,燉煮時加1小匙米酒去濕 手腳冰冷+易疲倦
上班族點心 山藥切條蒸熟,沾蜂蜜或無糖優格 下午虛累累想吃甜食
經期養生羹 紫米粥煮好後拌入山藥泥,加紅棗碎 生理期水腫/分泌物多
消夜救星 山藥磨泥加蛋煮成鹹粥,撒海苔香鬆 胃不舒服又餓得睡不著

📦 紅棗不是愈大愈好!台灣主婦挑選秘訣

市場挑紅棗看這三點:

  1. 捏下去有彈性:太硬的放太久,一捏就爛的受潮了
  2. 皺褶深卻有光澤:像葡萄乾的天然皺褶,但表面要亮
  3. 撕開果肉淡黃色:肉色太白可能燻硫,咖啡色是變質

吃錯反助濕!三種人要小心

雖然紅棗是婦科寶物,但中醫師提醒:

  • 🚫 痰多喉嚨卡卡的人:越吃痰越黏,先處理濕氣再補
  • 🚫 痘痘大爆發時期:紅棗溫補可能火上加油
  • 🚫 感冒咳嗽初期:把病邪關在體內難好

紅棗的神搭配(效果加乘)

  1. 壓力大失眠:紅棗5顆+小麥一把+甘草3片(甘麥大棗湯簡易版)
  2. 經期後貧血:紅棗+枸杞+桂圓煮蛋,加半匙黑糖
  3. 吃藥傷胃時:藥方裡放2顆去核紅棗,保護胃黏膜
  4. 更年期燥熱:紅棗去核塞微量黃連粉(需醫師指導)

🧪 濕氣分三層!對症自救法大公開

中醫把濕氣比喻成衣服沾濕的程度,處理方式大不同:

第一層|濕氣在表皮(像外套潑到水)

  • 症狀:頭重腳輕、肌肉痠、輕微水腫
  • 解法:生薑3片+紫蘇葉5片煮水,趁熱喝到微出汗

第二層|濕氣滲肌肉(像毛衣浸水)

  • 症狀:身體沉重、大便黏膩、舌苔厚
  • 解法:四神湯(山藥/茯苓/芡實/蓮子)燉豬肚

第三層|濕氣入臟腑(像濕衣服穿整天)

  • 症狀:水腫不消、分泌物多、關節卡卡
  • 解法:中醫師處方「五苓散」或「平胃散」搭配食療

❌ 排濕地雷區!這些事正在害你

以為在排濕其實更濕的迷思

迷思行為 真相 建議改善方式
猛喝紅豆水 過利反傷腎 1週3次,每次不超300ml
狂運動流汗 大汗耗氣更虛 改快走/八段錦等溫和運動
吃大量水果 果糖生濕+寒涼傷脾 每日2拳頭量,避開瓜類
喝冰涼青草茶 脾胃被凍住更不運化 改喝室溫的玉米鬚茶

濕氣最愛的日常習慣

  • 洗澡後不吹乾腳趾縫
  • 在冷氣房吃剉冰
  • 熬夜追劇配鹹酥雞
  • 下雨天穿未乾的鞋子

🌿 進階版排濕茶飲(中醫師私房配方)

適合濕氣久纏不去的朋友,連喝7天有感:

✅ 材料(藥房都買得到): 白朮10g、茯苓10g、陳皮5g、生薑2片、去籽紅棗3顆

✅ 煮法:

  1. 材料洗淨泡水15分鐘
  2. 加水600ml大火煮滾
  3. 轉小火悶煮20分鐘
  4. 濾出當水喝

⚠️ 注意: 經期停喝!容易上火的人把紅棗減為1顆

💡 濕氣退散生活小物推薦

不用花大錢的排濕神器:

  1. 廚房紗布包:裝生米放潮濕角落,吸濕力媲美除濕劑
  2. 艾草暖暖包:微波加熱敷小腹,促進脾胃循環
  3. 木質砧板:比塑膠砧板不易滋生濕氣細菌
  4. 藺草拖鞋:吸濕透氣,預防腳底悶出濕疹

📌 關鍵提醒:早上7-9點是脾胃經時段,這時吃山藥粥效果加倍!記得避開冰奶茶,改喝溫熱的四神飲才能根本斷濕根哦!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