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台灣死亡率11年首見負成長!癌症時鐘慢3秒,肺癌肝癌連41年奪命王

大家好啊!最近衛福部公布了109年(2020年)的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真的讓人又驚又喜。驚的是癌症還是穩坐第一名,連續39年都是頭號殺手;喜的是死亡率居然出現11年來第一次的負成長,你說這是不是超意外的?而且啊,那個「癌症時鐘」還慢了3秒,平均每10分30秒才有一個人因為癌症過世。這可是自民國97年以來頭一遭的反轉耶!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份報告的細節,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健康提醒,畢竟誰不想活得更久更健康呢?

死亡率負成長的背後故事

先說說這個死亡率負成長是怎麼回事。衛福部在6月18日公布這份數據,結果顯示109年的死亡人數比108年減少了2,357人,整體死亡率下降了1.3%。如果按照WHO的2000年世界人口標準來調整,標準化死亡率更是大降4.3%。這代表什麼?簡單講,就是台灣人整體上死得變少了啦!

本來啊,隨著人口老化和總人數增加,死亡人數應該一年比一年多才對。但2020年卻反過來變成負成長,這是11年來第一次發生。衛福部分析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齊心抗疫啦!因為COVID-19疫情,全台灣人都繃緊神經,戴口罩、勤洗手、少群聚,這些防疫措施不只擋住了病毒,還意外讓其他疾病的傳播變少。舉個例子,因為大家更注意衛生,去年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過世的人,死亡率一口氣降了10.2%,用標準化計算的話更誇張,降了12.6%!肺炎的死亡率也掉了9.5%,標準化後降12.1%。這真的是疫情帶來的意外好處,誰想得到啊?

不過,老齡化問題還是很嚴重。65歲以上的長者占總死亡人數的73.3%,雖然比前一年微降0.5%,但整體趨勢還是逐年上升。特別是85歲以上的超高齡族群,死亡人數增加超快的,這點我們後面再細聊。

2020年十大死因完整排行榜

來來來,重頭戲就是十大死因的排名啦!衛福部整理出的順序,前三名跟往年差不多,但後面的名次有小變動。我用表格幫大家整理清楚,看起來更一目瞭然:

死亡原因 死亡人數 死亡率(每10萬人)
癌症 50,161 212.7
心臟疾病(高血壓除外) 20,457 86.7
肺炎 13,736 58.2
腦血管疾病 11,821 50.1
糖尿病 10,311 43.7
事故傷害 6,767 28.7
高血壓性疾病 6,706 28.4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5,657 24.0
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病變 5,096 21.6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3,964 16.8

從表格可以看出,癌症真的是大魔王,死亡人數超過5萬人,占總死亡數的29%,等於每三個過世的人就有一個是癌症帶走的。心臟疾病排第二,死亡人數2萬多,也不容小覷。比較有趣的是排名變動:高血壓性疾病從第8名升到第7名,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從第7名掉到第8名。衛福部說這跟防疫有關,因為大家少出門、空氣品質變好,呼吸道問題自然減少。

癌症時鐘首度慢下來!肺癌肝癌穩坐冠亞軍

癌症這部分真的要好好講一講。它已經連續39年蟬聯死因榜首,去年有50,161人因癌症過世,其中86%集中在55歲以上的長者族群。不過,好消息是癌症死亡率睽違11年首見下降,癌症時鐘從每10分27秒死一個人,變成每10分30秒,足足慢了3秒!這雖然只是小進步,但代表預防和治療有在起作用。

最新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出爐:

  1.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就是我們常說的肺癌)
  2. 肝和肝內膽管癌(主要是肝癌)
  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大腸癌)
  4. 女性乳癌
  5. 前列腺(攝護腺)癌
  6. 口腔癌
  7. 胰臟癌
  8. 胃癌
  9. 食道癌
  10. 卵巢癌

重點來了,肺癌和肝癌這兩個老面孔,已經連續41年包辦前兩名,真的是「奪命王中王」!衛福部數據顯示,肺癌死亡人數占所有癌症的兩成以上,肝癌緊跟在後。另外,前列腺癌的排名上升,和口腔癌互換位置,這可能跟男性健康意識提升有關,越來越多人去做攝護腺檢查。

為什麼長者死亡比例這麼高?

回到前面提到的老齡化問題。65歲以上長者占死亡總數73.3%,等於每四個過世的人就有三個是老人家。雖然109年長者死亡人數微降0.5%,但長期趨勢還在上升,主因是85歲以上超高齡人口增加超快。這些長輩常見的死因就是癌症、心臟病和肺炎,尤其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壓,往往拖垮身體。

我覺得這提醒我們,照顧長輩不能只靠醫療,平時就要注意他們的飲食和運動。很多阿公阿嬤不愛動,又吃太鹹太油,結果血壓血糖飆高,心臟負擔大。防疫期間大家少出門是好事,但也要在家簡單活動筋骨啊!

健康建議:從死因數據學預防

看完整份報告,我最大的感觸是:很多死因其實可以預防啦!癌症、心臟病這些都不是突然發生的,平時生活習慣差,累積久了就爆掉。這裡分享幾個實用 tips,大家參考看看:

  • 癌症預防: 肺癌和肝癌連41年奪命,主因是吸菸、空污和B肝C肝。戒菸絕對是第一步,再來就是定期做篩檢。衛福部有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檢查,肝癌則靠超音波和抽血。飲食上多吃蔬果,少吃燒烤油炸物,能降低大腸癌風險。

  • 心臟保健: 心臟疾病排第二,跟高血壓、高血脂有關。建議大家量血壓要像量體重一樣定期做,飲食少鹽少糖,多走路或爬樓梯。我阿嬤就是每天散步30分鐘,心臟狀況穩很多。

  •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腎病變這些都是沉默殺手。控制血糖超重要,少吃精緻澱粉,多喝水。腎臟保健則要避免亂吃止痛藥,並定期驗尿。

  • 長者照顧: 家裡有老人的話,注意他們的肺炎風險。打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很有幫助,居家環境保持通風,避免潮濕發霉。

2020年的負成長證明一件事:小改變能救大命!防疫讓我們更注重衛生,連帶降低死亡率。未來如果繼續保持好習慣,癌症時鐘說不定還能再慢幾秒。大家加油啊,健康才是真正的財富!

結語:數字背後的意義

這份死因統計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它反映台灣人的生命軌跡。死亡率負成長是值得開心的里程碑,但肺癌肝癌連41年稱王,也提醒我們預防不能鬆懈。衛福部的報告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健康弱點。從今天起,多關心自己跟家人的身體吧!定期健檢、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這些老生常談的話,真的能讓癌症時鐘越走越慢。你有什麼健康心得?歡迎分享喔~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變得更長壽!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