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天氣真的有夠熱,走在路上就像進烤箱一樣!台大醫院急診部發現,這幾天因為熱衰竭衝急診的人多到嚇死人,比平常多了整整2成以上。有的病人體溫飆破40度,整個人昏沉沉,連話都講不清楚,超級危險。尤其老人家最容易被忽略,像有個阿公為了省電費,整天忍著不開冷氣,結果兒女下班回家一看,發現他反應變超慢,全身濕答答像從水裡撈出來,趕快送急診。抽血一檢查,原來是嚴重脫水,差點就變中暑,好在醫生緊急給水補充,才撿回一命。所以啊,這種天氣真的不能鐵齒,一覺得不對勁就要快點處理!
熱傷害不是小事!熱衰竭vs中暑差在哪?症狀一次看懂
很多人以為熱只是流流汗、累一點,但衛福部資料講得很清楚,熱傷害分兩種:熱衰竭跟中暑。熱衰竭算是初期警訊,症狀包括:
- 口渴到爆:喉嚨乾到像沙漠,狂喝水還是覺得渴。
- 頭痛到炸裂:太陽穴那邊抽痛,像被槌子敲。
- 全身軟趴趴:明明沒做啥事,卻累到連走路都懶。
- 心情超暴躁:一點小事就火大,整個人躁躁的。
- 噁心想吐:胃裡翻騰,吃不下東西。
- 臉色蒼白:照鏡子發現臉白蒼蒼,沒血色。
- 抽筋來亂:尤其小腿或肚子突然抽一下,痛到哎哎叫。
如果這時候沒趕快降溫,體溫一路飆到40.5度以上,就會升級成中暑。中暑更恐怖,腦子都可能燒壞,會開始胡言亂語、意識模糊,嚴重還會休克送命。台大急診醫生李建璋就提醒,最近急診塞滿這類病人,很多都是拖到快中暑才來,超危險。所以啊,一有這些症狀,別硬撐,快點休息降溫才是王道!
降溫急救SOP!陰涼處休息+冰敷大血管,濕衣服別急著換
萬一自己或家人出現熱衰竭症狀,別慌!照著醫生教的步驟做,能快速降溫救命:
- 躲到涼快地方躺平:馬上找有冷氣的地方,像超商、車子裡,或至少樹蔭下。躺下來休息,別再走動讓身體更熱。
- 冰袋敷3大重點部位:拿冰袋或包冰塊的毛巾,壓在脖子兩側、腋下、還有鼠蹊部(大腿根部)。這些地方血管粗又靠近皮膚,冰敷能讓全身血液快速降溫。記得別直接貼皮膚,會凍傷,要隔層布。
- 噴水+吹電扇超有效:如果衣服濕了不用急著換,反而要善用!拿噴霧瓶裝冷水,往身上狂噴,同時開電風扇直吹。手腳或身體可以用濕毛巾蓋著,靠水分蒸發帶走熱氣。這招在戶外超好用,瞬間涼感。
日醫獨門降溫3部位:手掌、臉頰、腳底冷卻術
日本內科醫生久住英二最近分享一個超神招,說降溫關鍵在手掌、臉頰、腳底這三個部位。為什麼?因為這些地方有種叫「動靜脈吻合」的血管,能像開關一樣調節血流,快速散熱。奇美醫院心臟科黃柏森醫師也證實,手掌腳掌的微血管超密集,一碰到涼的東西,體溫就能咻咻降。日本橄欖球隊隊醫坂根正孝更補充,這方法連美國NBA球員都在用,普通人當然也OK!實際操作超簡單:
- 手掌降溫法:把手泡進冷水盆裡,或握著冰寶特瓶。黃醫師叮嚀,別用超冰的冰塊直接握,會讓血管縮起來反效果。最好包層毛巾,每次冰15分鐘就好。像吃飯前洗個手、或握冷藏的飲料罐,日常就能做。
- 腳底降溫法:脫掉鞋子襪子,把腳泡進冷水,像泡足湯那樣。久住醫生說,腳底散熱效率超高,泡個5分鐘全身就涼了。
- 臉頰降溫法:用冰水洗臉或濕毛巾擦臉,重點是把汗水擦掉,不然鹽分卡皮膚會阻礙散熱。尤其額頭和臉頰多擦幾遍,涼感直衝腦門。
預防熱傷害懶人包:省電別拿命拚,高風險群要當心
熱傷害最怕就是拖,醫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
- 冷氣該開就開:別像那個阿公硬撐省電,尤其中午到下午3點最熱,開冷氣設26-28度就夠,搭配電扇更省。
- 喝水有訣竅:不是渴了才喝!每小時喝一小杯水,加點鹽分更好(如運動飲料兌水),避免電解質失衡。如果尿尿顏色太深,就是水喝不夠的警訊。
- 高風險群注意:老人、小孩、慢性病患(如高血壓或糖尿病)最容易中招。兒女要多關心爸媽,看他們反應有沒有變慢。戶外工作者記得每30分鐘到陰涼處休息。
- 穿著要聰明:穿淺色寬鬆棉質衣,戴帽子遮陽。避免大太陽下運動,真要動選清晨或傍晚。
總之,台灣這波熱浪不是開玩笑的,台大急診案例暴增就是警鐘。記住醫生教的手掌、臉頰、腳底降溫3招,搭配陰涼處休息,就能平安度夏。身體是自己的,別等送急診才後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