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圍爐、親友聚餐總免不了大魚大肉,你是不是也常遇到這種狀況?明明才剛吃飽,胃卻像吹氣球一樣脹得難受,嚴重時還會絞痛到坐立難安!別以為吞顆胃藥就沒事,中醫師提醒,長期靠藥物壓症狀,反而讓腸胃越來越虛。今天不藏私分享過年急救妙招,從自製油切茶到隨時能按的消脹穴道,讓你吃得盡興又不傷身!
過年腸胃罷工?中醫點名3大地雷習慣
「醫師,我明明沒吃很多,為什麼肚子一直脹氣?」這是我在診間最常聽到的抱怨。其實問題往往出在「吃的方式」比「吃多少」更重要!過年最傷胃的3大壞習慣,快看看你中了幾個:
🚫 地雷1:先攻油炸肉類+糯米點心
很多人一上桌就猛夾香噴噴的炸年糕、東坡肉,這些高油脂+糯米組合,在胃裡就像黏呼呼的糨糊,腸道根本推不動!等你想吃蔬菜時,胃早就塞滿了。
🚫 地雷2:冷熱交替狂灌飲料
左手熱騰騰的佛跳牆,右手冰涼的汽水啤酒?腸胃最怕這種「冰火二重天」!溫度劇變會讓胃部肌肉緊縮,脹氣疼痛馬上找上門。
🚫 地雷3:熬夜打牌+補眠打亂生理時鐘
半夜摸兩圈餓了再吃消夜,隔天睡到中午跳過早餐…這種作息會讓腸胃搞不清楚什麼時候該工作,消化酵素分泌大亂,食物堆在肚子裡發酵產氣,不脹才怪!
年夜飯聰明吃攻略!中醫親授「護胃流水席」
✅ 開動前必做!準備一壺「解膩神茶」
在餐桌擺上山楂陳皮烏梅茶(做法在後文),邊吃邊小口喝。別小看這個動作!山楂的酸能啟動消化酶,就像幫胃部按下「開工鈕」,預防食物堆積。
✅ 夾菜順序藏玄機
用「綠→白→紅」口訣夾菜更順暢:
- 綠:深綠色蔬菜打頭陣(長年菜、芥菜),膳食纖維是腸道清道夫
- 白:白肉海鮮優先選(清蒸魚、白灼蝦),比紅肉更好消化
- 紅:紅燒蹄膀、東坡肉等重口味,控制在3塊以內
✅ 佛跳牆撈寶技巧
看到浮在最上層的炸芋頭、炸排骨了嗎?這些吸飽油脂的食材是脹氣元凶!改撈底層的香菇、筍絲,鮮味十足又減負擔。
4大特效穴道!隨時解救脹氣胃痛
中醫師最推薦這4個「腸胃急救站」,按對位置真的會馬上打嗝排氣!特別教你在家就能做的加強版按法:
🖐️ 內關穴:止噁心、消脹超有感
位置:手掌朝上,手腕橫紋中點往上三指寬(約5公分),兩條筋中間凹窩處
加強按法:
用拇指指甲垂直掐按(會有點痠痛感),同時做深呼吸吸氣時按壓、吐氣時放鬆。連續做10次,脹悶感會像消氣球般緩解。
🦵 足三里:腸胃的萬能補藥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外膝眼)往下四指寬,小腿骨外側一橫指處
加強按法:
握拳用指關節頂住穴位畫圈揉壓,同時腳尖上下勾動(坐著也能做)。這個動作能刺激胃經氣血循環,飯後做助消化,飯前做增食慾。
🔥 中脘穴+下脘穴:熱敷勝過吃胃藥
位置:
- 下脘穴:肚臍正上方3指寬(約5公分)
- 中脘穴:肚臍正上方6指寬(約10公分)
加強熱敷法:
用紅豆袋或微波毛巾(溫度約40-45℃),以順時鐘螺旋狀按摩熱敷5分鐘。中醫師透露秘訣:熱敷前喝半杯溫水,能讓腸胃蠕動效果加倍!
💡 真實案例:過年急診室最常見的錯誤按摩
很多人肚子痛就胡亂揉肚子,反而讓脹氣更嚴重!切記要避開肚臍周圍,順時鐘按摩時手掌要「貼著皮膚平移」,不是用力壓到底。
自製油切茶飲!中藥行老闆教你挑材訣竅
🍵 消脹氣首選:山楂陳皮烏梅茶
材料(2-3人份):
- 山楂片 9克(選暗紅色、有自然果酸香的)
- 陳皮 6克(買三年以上老陳皮,聞起來有柑橘清香)
- 烏梅 3克(表面有白色結晶的「霜梅」效果最好)
煮法關鍵:
- 藥材用冷水快速沖洗(勿浸泡!會流失風味)
- 加1000cc冷水,大火煮滾立刻轉小火
- 維持鍋蓋開小縫煮5分鐘(香氣不散失)
- 關火後放3顆生津的九製話梅(非必要,但能平衡酸味)
中醫師小叮嚀:這款茶喝起來「酸中帶甘」才是對的!若只有死酸味,可能是用了化學熏製的假烏梅。
🌺 去油解膩神器:洛神荷葉茶
材料(4-5人份):
- 洛神花 12克(選完整花朵非碎瓣)
- 荷葉 6克(嫩荷葉尖效果更佳)
- 秘密武器:加半顆新鮮鳳梨芯(天然酵素助分解油脂)
煮法升級版:
- 洛神花和荷葉裝入紗布袋
- 水滾後放入茶包+切塊鳳梨芯
- 煮到洛神變白撈起(營養素完全釋放)
- 放涼後加少許蜂蜜(中和酸澀又能護胃)
👉 市場採買Tips:荷葉要挑「正面青綠、背面灰白」的當季品,若聞到刺鼻酸味可能是漂白過!洛神選深紫紅色,花瓣厚實的更新鮮。
中藥入菜實戰!年夜飯升級養生宴
🥤 開胃解膩飲:烏梅氣泡飲
材料:煮好的山楂陳皮烏梅茶300cc+無糖氣泡水100cc+醃漬紫蘇梅2顆
超加分做法:
杯緣抹梅子粉再沾鹽(平衡酸甜),杯底放新鮮山藥泥增加滑順口感,最後插上迷迭香枝增添香氣。這款連年輕人喝都驚艷!
🍧 低負擔甜點:紅豆薏仁燕麥盅
傳統吃法大改造:
- 紅豆+薏仁(比例2:1)浸泡後用電鍋蒸熟(非水煮!保留營養)
- 拌入蒸軟的紫地瓜塊增加甜味
- 淋上新鮮百香果汁取代砂糖
- 撒上烤過燕麥片增加脆度
中醫師解析:薏仁要選「大顆飽滿」的才能健脾,瘦扁的反而利水過度傷胃氣。紅豆用圓潤飽滿的赤小豆,比長形的補血效果更好!
腸胃弱的人必看!過年前調理黃金期
如果你是以下這幾種人:
- 吃一點就脹得像懷孕
- 常莫名悶痛找不到原因
- 大便總是不成形或黏馬桶
郭家榕醫師強烈建議:過年前兩週是調理黃金期! 這時做「臍灸+三九貼」效果最好:
- 臍灸:在肚臍(神闕穴)放特製藥粉,用艾條溫灸20分鐘,暖胃效果能持續3天
- 三九貼:在背部脾俞、胃俞穴貼溫熱藥膏,刺激腸胃自癒力
📍 真實見證:曾有位上班族長期脹氣,西醫檢查都正常。連續做兩次臍灸後,她驚喜發現「按壓肚子變軟了」,排便也從黏膩變成形。過年吃年夜飯竟沒胃脹!
腸胃顧好才能過好年!給你的終極提醒
- 穴道按摩要持續:飯後按足三里+內關穴,就像幫腸胃做SPA,比吃消化藥更天然
- 油切茶別喝過量:每天1000cc就夠,過度消導反而傷胃氣
- 大餐後補救法:若真的吃太多,快用熱鹽袋敷中脘穴(粗鹽+八角+花椒炒熱),暖胃效果立竿見影
最後叮嚀: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人要暖胃、有人需清濕熱。過年吃出問題別硬撐,快找專業中醫師把脈調理。腸胃顧好了,才能年年健康吃團圓飯!
(本文由馬光中醫郭家榕醫師審訂,內容為台灣在地養生智慧,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