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一年一度的台北馬拉松又來啦!今年選在12月15日(禮拜天)熱鬧開跑,全台灣的跑友早就摩拳擦掌準備衝一波。但是!中央氣象署的預報真的讓人笑不出來捏,東北季風加上冷空氣雙重夾擊,氣溫根本像坐溜滑梯「唰」地往下掉!北部地區的低溫,甚至可能掉到只有10度左右,這種天氣去跑馬拉松,實在有夠「剉」的啦!
⚠️ 低溫路跑揪恐怖!醫師警告:猝死風險激增
你可能會想:「阿不就跑個步,有這麼嚴重?」哎唷,別鐵齒!胸腔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點出關鍵問題:馬拉松這種超高強度的耐力運動,會讓人體像被擰乾的毛巾一樣,水分和電解質狂流失。要是沒及時補回來,血液裡那些維持心臟正常跳動的「關鍵角色」— 鉀、鎂、鈣 — 通通不夠用,心臟電氣活動直接給你「秀逗」!
更揪恐怖的是,國外研究早就發現,馬拉松竟然是猝死率偏高的運動之一!急診科醫師高偉峰也補充,天氣一冷,血管會像橡皮筋遇到冰一樣「縮起來」,血壓「蹭蹭蹭」往上飆,心臟負擔瞬間加重。如果本身心臟功能沒那麼勇,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有狀況,風險真的超高!
🚨 跑者必看!身體發出「3大危險訊號」絕對不能硬撐
黃軒醫師特別叮嚀所有跑友:過程中一定要「聽身體的話」!如果出現下面這三種感覺,拜託拜託 立刻停下來,別再拚了:
- 極度口渴,喉嚨燒聲像沙漠:這不是普通的渴!是那種怎麼喝水都解不了,喉嚨乾到發痛、聲音沙啞的感覺。這代表身體已經嚴重脫水,血液都變濃稠了,心臟要推動血液變得超吃力。
- 頭重腳輕,眼前發黑像坐船:突然覺得頭暈目眩、天旋地轉,走路像踩在棉花上,甚至眼前一陣發黑?這很可能是腦部血液供應不足的警報!再跑下去,下一秒可能直接「碰咚」倒地。
- 心悸狂跳,心臟像要衝出來:心臟「撲通撲通」跳得又急又亂,感覺它好像要從嘴巴跳出來,或是突然「漏拍」一下?這就是典型的心律不整!在低溫下硬撐,分分鐘可能惡化成致命性的心室顫動。
「吼醫師啊,我停下來休息一下、喝個水就好啦?」黃軒醫師搖頭說:「沒那麼簡單!」他強調,冬天低溫會讓心血管特別脆弱。如果出現上面任何一個訊號,絕對不能只靠意志力硬ㄍㄧㄥ。正確做法是:
- 立刻停止跑步,慢慢走到路邊安全處。
- 小口補充溫水或運動飲料(含電解質)。
- 尋求支援:趕快揮手請旁邊的志工或跑友幫忙,或是直接走到最近的醫護站!
- 持續不舒服?馬上求救! 千萬別想說「再撐一下就到終點」,立刻請醫護人員評估。
🧐 這兩種人,比賽前一定要先衝心臟科報到!
高偉峰醫師點名兩類高風險族群,拜託大家跑前一定要先去心臟科「檢查一下」才安心:
- 家族有心臟病史:如果爸媽、兄弟姊妹有過心肌梗塞、猝死、心律不整等問題,你的風險天生就比別人高!
- 自己曾莫名昏倒、胸悶、頭暈:特別是那種找不到原因(不是因為沒吃早餐或太累)、突然發生的狀況,絕對是心臟在跟你抗議!
高醫師也教戰賽中保命小技巧:
- 補水要「少量多次」:別等到渴爆才灌一大瓶,每15-20分鐘就喝幾口。
- 能量補充選「高糖、低纖維」:像能量膠、香蕉段(別整根,容易脹)比較好消化吸收,避免高纖食物(如全麥麵包)在腸胃道鬧革命。
- 隨時注意身體訊號: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別只顧著拚成績!
🧣 低溫路跑保命4大招!國健署:保暖、熱身、補水、挑時段是關鍵
台北馬拉松是台灣最大咖的路跑盛事,但因為年年都在冷吱吱的12月舉辦,「跑者猝死」的遺憾新聞幾乎沒斷過… 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出 「低溫運動保命4大原則」,大家一定要筆記:
🧅 1. 保暖工作做足,洋蔥式穿搭是王道!
- 內層排汗:貼身一定要穿吸濕排汗的機能衣,別穿純棉!濕掉黏在身上會讓你冷到「皮皮剉」。
- 中層保暖:抓絨、輕羽絨背心超好用!鎖住體溫不流失。
- 外層防風擋雨:一定要有件防風外套或輕便雨衣擋住刺骨寒風和毛毛雨。
- 配件不能少:毛帽、手套、脖圍(或魔術頭巾) 超級重要!熱量最容易從頭頸和手腳散失。記得選透氣材質,流汗才不會濕答答。
- 隨時穿脫:跑熱了可以脫掉中層或外套綁腰上,但千萬別嫌麻煩不帶!休息或跑完立刻穿上,避免風一吹就感冒。
- 跑後立刻擦乾:抵達終點全身汗?馬上用毛巾擦乾身體(特別是後頸、胸口),換上乾爽保暖衣物!濕衣服是失溫的幫兇。
🔥 2. 熱身拉筋要做「夠久」!冬天暖身至少15分鐘起跳
- 冬天肌肉關節就像「冷掉的麻糬」又僵又硬,隨便亂拉亂動很容易受傷!
- 動態暖身:別再做傳統的「靜態拉筋」壓著不動了!試試開合跳、高抬腿、弓箭步走路、扭轉軀幹這些動態動作,讓身體真的「熱」起來。
- 時間拉長:夏天暖身5-10分鐘可能夠,冬天請至少做滿15-20分鐘!做到身體微微發熱、關節活動開才夠。
- 重點部位加強:腳踝、膝蓋、髖關節、肩膀這些在跑步中負擔大的地方,多繞圈、多活動幾次。
💧 3. 補水是保命關鍵!每15分鐘喝300cc溫熱水
- 別以為冬天不流汗就不用喝水!冷空氣乾燥,加上運動呼吸,水分流失比你想得多!缺水會讓血液變濃稠,心臟負擔暴增。
- 帶保溫瓶裝溫水:冷水會讓身體核心溫度下降,溫熱水(約30-40度) 最好,小口喝也舒服。
- 定時定量喝:建議 每15分鐘就補充200-300cc,別等到口渴才喝,那時已經輕微脫水了!
- 小口慢喝:咕嚕咕嚕灌一大瓶,小心胃痛、脹氣甚至水中毒!分多次、慢慢啜飲最安全。
- 電解質別忽略:跑超過1小時或流汗多,光喝水不夠!要搭配含鈉、鉀、鎂的運動飲料或電解質補充品。
⏰ 4. 挑對時間跑!避開清晨傍晚超低溫時段
- 清晨和傍晚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溫差又特別大!從溫暖的被窩或室內衝進冷風中,血管會「咻」地急劇收縮,超容易誘發心臟病或中風!
- 比賽無法選時間怎麼辦?
- 出發前加強保暖:外套穿好、圍巾戴好再出門,別一出門就急著脫。
- 起跑前充分熱身:在室內或遮蔽處先做好暖身,讓身體準備好再出去。
- 結伴同行互相照看:跟跑友一起,隨時注意彼此狀態,有狀況立刻求救!
- 賽後盡快進入室內:別在終點逗留吹風聊天,趕快領物資、換乾衣服、喝熱飲!
 
❤️🩹 真實案例分享:忽略小警訊,差點出大事!
一位有經驗的跑友阿明(化名)分享,去年跑台北馬時,跑到一半覺得有點「累累的、心跳好像比平常快一點」,但心想「應該是太冷吧?撐一下就過了」,沒停下來。結果快到終點前500公尺,突然眼前一黑、胸口像被大石頭壓住,差點倒在路上!還好旁邊的跑友和醫護志工馬上衝過來幫忙,緊急送醫發現是嚴重的心律不整,差一點點就心跳停止。阿明現在回想起來都怕:「真的不能鐵齒!身體一點點不對勁就要停,面子哪有命重要!」
🏁 總結:開心參賽,平安回家最重要!
台北馬拉松是挑戰自我、感受熱血氛圍的超棒活動!但在享受比賽的同時,「安全回家」絕對是唯一目標。請所有跑友務必:
- 賽前評估風險:高風險族群務必先做心臟檢查。
- 嚴格遵守4原則:保暖做足、熱身做久、定時補水、注意時機。
- 牢記3大危險訊號:極渴、頭暈、心悸,立刻停!別猶豫!
- 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跟自己的身體「對話」,不舒服別硬撐。
- 互相關照:多留意身邊跑友,尤其是獨跑的參賽者,一個小關心可能救回一條命。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萬全準備,在寒風中穩穩地跑、開心地笑,平平安安衝過終點線,帶著滿滿成就感回家!加油啦,各位勇腳們!安全第一,我們賽道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