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熱到爆,走兩步路就滿身汗,這時候來杯手搖飲或剉冰,根本是天堂級的享受對吧?但你知道嗎?程惠政中醫師門診擠滿了因為「貪涼」搞壞身體的病患!他說台灣人十個有八個濕氣重,罪魁禍首就是冰品冷飲傷了脾胃,想祛濕排毒卻忽略「補氣」,根本治標不治本!
🥶冰水下肚的恐怖真相:你的脾胃正在罷工!
程醫師解釋,當你大口灌下冰涼飲料時,腸胃就像突然被丟進冷凍庫!中醫說的「脾胃」可不只是器官,它是掌管消化代謝的超級除濕機。想像一下:
- 脾胃凍僵:冰品讓腸胃血管急速收縮,蠕動能力直接打三折
- 消化液罷工:酵素活性降低,食物堆在胃裡像發酵的廚餘
- 水濕囤積:代謝不掉的廢水變成體內「淹水災」,這就是中醫說的「脾虛濕盛」
更可怕的是,這種傷害會累積!程醫師嘆氣說:「很多年輕人以為喝冰沒事,等到變易胖體質、過敏鼻水流不停、女生生理期亂七八糟才來求救,通常脾胃已經傷得很深了…」
💦濕氣重的5大警訊!你中幾個?
症狀類型 | 具體表現 |
---|---|
外表看得見 | 臉和腳浮腫、肚子像泳圈、頭髮容易油 |
身體感覺 | 整天疲倦、大便黏馬桶、嘴巴有怪味 |
女生專屬 | 白帶多、經期不準、經痛加重 |
過敏反應 | 皮膚癢、狂打噴嚏、氣喘發作 |
長遠危機 | 代謝變差吃什麼都胖、關節痠痛卡卡 |
程醫師強調:「這些問題追根究底,就是脾胃除濕機壞掉了!只顧著排濕卻不修機器,就像拿水桶接漏水的屋頂,永遠接不完啊!」
🧊傷脾胃的4大地雷行為!九成台灣人都踩過
❌地雷1:冷飲不離手+生食當正餐
「門診最常見OL帶1000cc冰茶上班,中午又吃生菜沙拉」程醫師搖頭說:「這根本是雙重暴擊!」生冷食物會讓脾胃「凍傷」,長期下來連常溫食物都消化不動
❌地雷2:甜食控的恐怖代價
珍珠奶茶、蛋糕甜點…這些糖分超標的食物會癱瘓消化功能!程醫師比喻:「就像把砂糖倒進引擎,脾胃這台機器當然卡住生鏽」
❌地雷3:炸雞配啤酒的致命組合
「年輕人愛吃麻辣鍋配冰啤酒,或炸雞排加珍奶」這種油膩+冰冷的吃法,程醫師說會養出最難搞的「寒熱夾雜」體質:身體又燥又濕,痘痘狂冒卻手腳冰冷
❌地雷4:沙發馬鈴薯的惡性循環
「坐著追劇三小時不動,你的脾胃也跟著躺平!」程醫師指出,久坐會讓消化液停滯、血液循環變差,特別容易下半身水腫,還可能便秘脹氣
🌟養脾祛濕黃金守則!中醫親授8招見效
✅吃飯皇帝大!定時定量是鐵律
「很多上班族餓過頭又暴食,脾胃像被忽冷忽熱對待的員工」程醫師建議:
- 早餐7-9點(脾胃經最旺)
- 每餐七分飽就好
- 細嚼慢嚥至少20下
✅黃色食物是脾胃救星
中醫五行中脾屬土,對應黃色,這些平民食材超養胃:
🍠地瓜飯:連皮吃助排便
🎃南瓜濃湯:修復胃黏膜
🌽玉米鬚煮水:利尿消腫
🍎蒸蘋果:溫和止瀉
✅薑的魔法比你想的更強
「煮冬瓜、白菜這些寒性菜時,記得扔幾片薑!」程醫師分享私房喝法:
- 早晨薑茶:生薑3片+紅棗2顆煮10分鐘
- 淋雨後:薑末+黑糖沖熱水
- 吹冷氣頭痛:薑片貼太陽穴10分鐘
✅四神湯這樣喝才有效
傳統市場賣的四神湯其實有改良秘訣!程醫師提醒:
- 便祕型:多加薏仁
- 腹瀉型:把薏仁換山藥
- 吃素者:用豆包代替豬腸
- 重點! 要喝湯也要吃料,精華在澱粉裡
❗紅豆水、薏仁水喝錯更傷身
「很多女生天天灌紅豆水消腫,結果月經不來找我報到」程醫師點破盲點:
- 薏仁偏寒性,體虛者越喝越累
- 紅豆要選細長赤小豆才利水
- 最佳喝法:紅豆+炒過薏仁+3片生薑煮
📌體質不同祛濕法差很大
程醫師強調一定要先辨體質:
體質類型 | 特徵 | 適合食療 |
---|---|---|
寒濕型 | 怕冷、白苔多、水腫軟綿 | 四君子湯+乾薑 |
濕熱型 | 口臭、痘痘多、大便黏臭 | 綠豆薏仁湯(不加糖) |
混合型 | 上熱下寒最常見 | 找中醫調理別亂吃 |
🕛吃冰的保命時機:中午12點!
「完全戒冰太殘忍,那就挑陽氣最旺的時段」程醫師傳授安全吃冰3原則:
- 飯後1小時再吃(避免食物凝結)
- 含在口中5秒回溫再吞
- 每次不超過拳頭大份量
「太陽下山後絕對別碰冰!晚上脾胃要休息,這時冰就像半夜叫員工加班」
🚶♀️最強補氣藥其實免錢!
「病人常問吃什麼補氣,我都說:去走路!」程醫師激動表示:運動才是終極解方
► 每天快走30分鐘 = 啟動全身除濕機
► 微出汗時濕氣隨毛孔排出
► 下肢肌肉收縮消水腫超有感
他分享案例:「有患者每晚散步三個月,不只瘦8公斤,連吃十年的抗過敏藥都停了!」
🌞夏季養脾胃關鍵行動清單
- 冷氣房必備:薄外套蓋腹部,喝常溫水
- 雨季除濕:衣櫃放除濕盒,開電扇對牆吹
- 外食技巧:跟老闆說「去冰」、「醬料另放」
- 簡易居家運動:
- 飯後靠牆站10分鐘
- 抬腿時腳尖勾繃各20下
- 穴位按摩:
- 豐隆穴(小腿外側消水腫)
- 足三里(膝蓋下養胃聖穴)
程醫師最後叮嚀:「與其花大錢買排毒產品,不如把冷飲換成溫開水、電梯改走樓梯。脾胃顧好濕氣自然退散,這才是台灣濕熱島的生存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