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健康保養

壓力大到胃抽筋?博士親授2招「情緒排毒術」:拍拍手肘解鬱悶、按壓肚腹消脹氣!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天要開重要會議,今天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叫;跟家人大吵一架後,胃像被揪住一樣抽痛;或是工作壓力爆表時,明明沒吃什麼卻脹氣到坐立難安?這些啊,都不是你的腸胃在鬧脾氣,根本是「情緒毒素」在體內作怪啦!

「阿嬤常說『氣到胃痛』可不是亂講的喔!」擁有中西醫背景的陳淵渝博士笑著說:「咱的身體跟心情根本是綁作伙的雙胞胎啦!你看嘛,有人本來心情美賣(不錯),結果一生病就開始煩惱東煩惱西,心情自然變差。反過來講,情緒卡關的時候,身體也跟著罷工給你看。所以啊,情緒過量會致病,生病也絕對會拖累心情,根本是惡性循環!」

陳博士分享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有位成功戒掉菸酒藥癮的患者,不到半年又衝回診間,拍桌大罵治療無效,整個人氣噗噗像座火山。當下陳博士沒跟著上火,反而很淡定。「我知影(知道)伊不是真在氣治療沒效啦,」他解釋:「表面是生氣,扒開來看其實是『挫折』,最底層啊,藏著滿滿的『傷心』啦!情緒就是這樣一層包一層,混在一起分不開。」

講到這,陳博士特別強調:「在台灣,很多人習慣把情緒『吞落腹』(吞下肚),不想給人添麻煩。但這些沒處理的鬱卒,最後通通變成身體的抗議信號——尤其是咱的『第二個大腦』:腸胃道!」為了解決這個困擾無數台灣人的問題,陳博士親自示範兩招超接地氣的「情緒排毒術」,隨時隨地都能做,幫你把卡住的情緒和脹氣的肚子一起疏通!

第一招:空掌拍肘「排心毒」—— 把焦慮煩躁「拍」出去!

「手肘就像身體的情緒開關,拍一拍,悶氣不卡關!」—— 陳淵渝博士

陳博士說,咱的手臂彎彎(手肘)內側,藏著三條跟情緒超有關的「經絡」:「肺經」、「心經」跟「心包經」。這三條經絡就像身體的「情緒高速公路」,氣血堵住時,人就容易鬱卒、緊張、睡不好。用「空掌」拍打產生的震動,能讓卡住的氣血重新「動起來」,效果就像看到朋友心情差,你會自然拍拍他肩膀安慰一樣!

✦ 適合什麼時候做?

  • 腦子像漿糊,提不起勁做事
  • 心頭像壓大石,悶悶不樂
  • 緊張到坐立難安,手心冒汗
  • 晚上躺平卻腦子轉不停,數羊數到天亮
  • 一點小事就炸毛,煩躁到想罵人

✦ 超詳細動作分解(一定要照順序!)

  1. 「挖寶手」預備!
    先把右手掌凹成像要「捧水」、「挖寶」的形狀,五指自然彎曲,掌心留一個小凹洞(像握著一顆小雞蛋),這就是「空掌」。絕對不能「啪」一聲用整片平掌打下去,太大力反而會瘀青、更堵住!(阿嬤說「拍到黑青」就是反效果啦!)

  2. 左臂開拍!從手肘彎彎往手心「順氣」
    把左手臂輕鬆彎起來(像跟人打招呼那樣)。用剛剛預備好的「空掌」,開始輕輕拍打左手臂的「內側」—— 從手肘彎彎最凹的那個點(曲池穴附近)開始,慢慢、慢慢沿著手臂內側,往手腕、手掌心的方向拍。
    ✓ 重點技巧:

    • 速度要慢: 別像打鼓!想像在幫小寶寶拍嗝,一下、一下,帶點節奏感。
    • 力道要柔: 拍到皮膚微紅、有溫熱感就好,絕對不要拚命打到瘀血!「有爽快感」不是「痛感」啦!
    • 意念要專: 邊拍邊想像身體的「烏煙瘴氣」從手心被拍出去,吸氣進好氣,吐氣排濁氣。
  3. 時間自己抓,舒服最重要!
    拍多久?沒有硬性規定!通常一邊拍個1-3分鐘就很有感。覺得這邊拍夠了、舒服了,就換邊。千萬別當功課硬做,有壓力就失去放鬆的本意囉!

  4. 換手操作,平衡能量!
    左手臂拍舒服了,換成左手做「空掌」,一樣的方法拍打右手臂內側,同樣從手肘彎彎處往手心方向拍。

✦ 拍完有什麼感覺?

  • 手臂會熱熱麻麻的,像通電一樣
  • 胸口沒那麼「ㄎㄟˊ ㄎㄟˊ」(卡卡)了,呼吸變順
  • 腦袋的雜音變小,比較能專注
  • 緊繃的肩膀不知不覺放鬆下來

✦ 博士小講堂:這三條經絡堵住,身體會怎麼抗議?

經絡名稱 不通的常見症狀(台語俗稱/身體感受) 對應的情緒困擾
手太陰肺經 胸口「ㄇㄚˋ ㄇㄚˋ」(悶悶)、吸氣吸不飽、動一下就喘、喉嚨乾愛咳嗽、皮膚「糙灰搭」(乾燥粗粗)容易過敏 容易傷感、對事物失去興趣
手厥陰心包經 「睏昧去」(失眠)、整晚「亂夢」、注意力「散ㄆㄧㄚˊ ㄆㄧㄚˊ」(渙散)、心頭「阿雜」(煩躁)、忘東忘西 壓力山大、腦子停不下來
手少陰心經 心跳「蹦蹦跳」、莫名「驚驚」(心悸)、「煩惱」到坐立難安、「憂頭結面」(憂鬱)、一點小事就「火大」 焦慮恐慌、情緒起伏大、易怒沒耐心

⚠️ 誰不適合拍?注意事項看這邊!

  • 65歲以上的阿公阿嬤: 皮膚較薄、血管脆,輕輕摸就好,避免拍打。
  • 有在吃「通血路」藥物的人: 如阿斯匹靈、可邁丁、伯基等抗凝血劑,或本身有血友病、血小板問題,絕對禁止拍打,容易瘀青出血。
  • 女生「好朋友」來的時候: 生理期期間氣血波動大,拍打可能讓經量變多或不舒服,建議暫停。
  • 皮膚有傷口、發炎、或是嚴重靜脈曲張的地方: 當然不能拍啊!

第二招:溫手按腹「造胃藥」—— 緊張型胃痛、脹氣靠這招KO!

「思慮傷脾,緊張想太多,腸胃第一個倒楣!」—— 陳淵渝博士

陳博士解釋,中醫講「思慮傷脾」,這個「脾」可不是單指西醫的脾臟,而是掌管整個消化吸收的系統!當你緊張兮兮、腦子轉不停「操煩」的時候,氣血全跑去腦袋救火,腸胃就「罷工」給你看:胃痛、脹氣、打嗝、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統統來。考試前衝廁所、上台簡報前肚子絞痛,都是這個道理啦! 這時按壓「中脘穴」,就像在體內自製一瓶溫和的「天然胃藥」。

✦ 適合什麼時候做?

  • 緊張到胃「糾作伙」(揪在一起)、悶痛
  • 壓力大就「腹肚脹」(脹氣)像青蛙肚
  • 一焦慮就「溢赤酸」(胃酸逆流)、火燒心
  • 覺得「腹肚歸ㄟ胃」(腸胃)都不動,食物卡卡
  • 上台、面試、重要約會前後預防不適

✦ 超詳細動作分解(搭配深呼吸效果加倍!)

  1. 「搓熱手心」暖機先!
    雙手掌心用力互搓,像冬天想取暖那樣,搓個10-20下,直到手心溫溫熱熱的。這不只是暖手,更是啟動「氣」的流動,讓接下來的按壓效果更好!

  2. 找到「肚臍上的黃金點」—— 中脘穴!
    把溫熱的手掌(可以疊在一起增加力道)輕輕放在肚子上。位置超級重要!

    • 先找到你的肚臍眼(神闕穴)。
    • 從肚臍中心點,垂直往上量「4吋」。不用緊張,「4吋」怎麼抓?很簡單:併攏你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四隻手指(不算大拇指喔!),這四指併攏的寬度,大約就是「4吋」啦!也就是大約5個橫指寬(用大拇指指節橫紋來量)。
    • 這個點,就是大名鼎鼎的「中脘穴」!它剛好位在胃的中間,是治胃痛的超級大穴。
  3. 溫壓「中脘」往下滑到「關元」!
    手掌覆蓋住中脘穴後,不要急著用力壓! 先感受掌心的溫度傳到肚子裡。接著,用很溫和、穩定的力道(像輕輕壓一顆熟番茄)垂直往肚子裡按壓下去,停留約3-5秒鐘,同時慢慢用嘴巴吐氣(想像把脹氣吐掉)。
    然後,保持這個溫和的壓力,手掌(或手指)開始慢慢、慢慢地往下滑動,經過肚臍,繼續往下,直到肚臍正下方「3吋」的地方(併攏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的寬度,約4橫指寬),這裡是另一個重要穴位「關元穴」(丹田所在)。滑動的過程大約持續5-10秒,配合深長的呼吸。

  4. 重複循環,時間自訂!
    從中脘按壓下滑到關元算一次。可以重複做個5-10次,或做到你感覺肚子比較鬆、有咕嚕咕嚕蠕動的聲音、或是打嗝排氣出來,就代表氣開始通了!做完後,可以再用溫熱的手掌整個覆蓋住腹部,靜靜感受幾分鐘,超級舒服!

  5. 什麼時機做最好?

    • 預防性: 知道等一下要面對壓力源(如開會、見客戶、家庭聚餐)之前半小時,先做幾次,幫腸胃「暖機」,降低不適發生率。
    • 急救性: 已經開始胃痛、脹氣、火燒心時,馬上找個地方坐下來做,通常幾分鐘內就能緩解不少!
    • 保養性: 每天睡前或起床前,躺在床上做幾次,幫助腸胃規律蠕動。

✦ 按完有什麼感覺?

  • 緊繃的胃部肌肉慢慢放鬆,痛感減輕
  • 肚子咕嚕咕嚕叫,開始排氣(放屁或打嗝),脹氣消一半
  • 一股暖流在肚子裡擴散,很舒服
  • 莫名跟著深呼吸好幾次,連帶心情也平靜下來

✦ 博士小講堂:為什麼這兩個穴道是「體內胃藥」?

  • 中脘穴: 根本是「胃的靈魂之窗」!直接對應胃部。按壓它能:

    • 緩解胃痛、胃痙攣: 放鬆過度緊繃的胃部平滑肌。
    • 促進消化、消脹氣: 刺激胃腸蠕動,把卡住的氣跟食物往下推。
    • 降胃氣、止嘔酸: 改善胃食道逆流、噁心感。
    • 轉移焦慮: 當你專注在溫和的按壓和呼吸上,自然沒空胡思亂想,切斷「焦慮→胃痛」的惡性循環!
  • 關元穴: 人體的超級能量庫「丹田」所在!按壓它能:

    • 溫補下腹: 改善小腹冷痛、腸子不蠕動(便秘或拉肚子都可能)。
    • 緩解經痛: 對於下腹悶脹型的經痛有幫助。
    • 強壯根本: 補益整體的元氣,元氣足,抗壓性自然好!

博士的暖心叮嚀:養成習慣,身心自然勇!

「這兩招啊,不是仙丹妙藥,做一次就永遠有效,」陳博士特別提醒:「就像運動健身一樣,情緒排毒也要『練身體』!」他建議台灣的鄉親:

  1. 「有感覺」就做: 別等到胃痛到冒冷汗或焦慮到快崩潰才做!一覺得「心頭悶悶」、「腹肚怪怪」就可以隨時拍幾下、按幾下。在辦公室、通勤時、睡前都能做。
  2. 搭配「深呼吸」: 做動作時,配合深、長、慢的呼吸(鼻子吸氣,嘴巴吐氣),效果直接翻倍!呼吸是最好最快穩定自律神經的方法。
  3. 別追求「痛才有效」: 無論拍打或按壓,都以「舒服、溫熱、微酸脹」為原則。痛到皺眉絕對是錯的!「輕柔持久」比「大力按到哀哀叫」有效太多了。
  4. 觀察身體的回應: 做完後,留意身體給你的回饋:是打嗝放屁了?還是心頭輕鬆了?這些都是好轉的反應,記住這種感覺。
  5. 長期抗戰,打造「抗壓體質」: 把這兩招當成日常保養,就像刷牙洗臉一樣。每天花個幾分鐘照顧自己,長期下來,身體應對壓力的能力會越來越好,胃痛脹氣自然少來煩你!

「身體是情緒最誠實的翻譯機。」 陳博士最後語重心長地說:「當胃在痛、肚子在脹,別只是急著吞胃藥。停下來,問問自己:『最近心裡,是不是也卡了什麼沒處理的鬱卒?』學會用這兩招簡單的身體語言,幫情緒找出口,才是真正的『體內環保』,治標也治本!」 從今天起,把「拍手肘」、「按肚腹」變成你的日常儀式吧,照顧好身心,才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活得更輕鬆自在、元氣滿滿!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