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案件頻傳,每次看到新聞上那些兒虐、隨機傷人的事件,真的會讓人又氣又難過。但你有沒有想過,除了在螢幕前氣憤掉淚,我們普通人到底能做些什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周榆修說得很實在:「社會安全網光靠政府機關絕對不夠,需要每個人願意『雞婆一點點』!」
一、血淚教訓催生的安全網:從「小燈泡事件」說起
聊到台北市推動社會安全網的起點,周榆修局長語氣變得沉重:「2016年小燈泡事件震撼全台,那就像記悶棍打醒所有人。」當時他還在第一線服務,親眼見證悲劇發生後,民眾的憤怒與恐懼排山倒海而來。
「但罵完之後呢?我們發現真正的問題是──社會防護網破洞了。」周榆修回憶,當時跨單位開會時,各部門手上都有零碎片段:有人掌握高風險家庭名單、有人知道精神醫療資源缺口、學校通報系統卻卡在個資法過不了件…「就像拼圖缺角,沒人看得見全貌。」
安全網破洞的殘酷真相
- 資訊孤島效應:社政、警政、醫療各自為政
- 社區防衛力薄弱:鄰里間「自掃門前雪」心態
- 污名化築高牆:對精神疾病&弱勢的標籤阻斷求助
「最諷刺的是,加害者常是我們『曾經能幫助的人』。」周榆修舉例,北市近年處理的「囤物癖」個案,陽台堆滿雜物快塌了,鄰居只會檢舉髒亂,卻沒人問過:「阿伯你最近是不是睡不好?」
二、你的一句話可能救人一命!全民必學3大接地氣技巧
「別以為助人要多專業!」周榆修笑著分享熱騰騰的案例:去年萬華有位超商店員,發現常來買咖啡的上班族突然不刮鬍子、衣服皺巴巴,結帳時隨口問:「大哥你還好嗎?看你很累的樣子。」結果對方崩潰大哭,原來他被裁員不敢告訴家人,正想跳河…
簡易助人黃金三步驟(友善路人甲行動)
-
主動開口問
- 別怕尷尬!從「最近看你比較少笑」或「需要幫你買飯嗎」開場
- 周榆修提醒:「重點是給對方『台階』,像對囤物長輩說:『這紙箱我剛好要用,能分我嗎?』」
-
安靜耐心聽
- 切記三不原則:不批判、不打斷、不亂給建議
- 「你只要『嗯嗯、然後呢?』點頭回應,很多人哭完就沒事了」
-
熱心連資源
- 手機存這專線:台北市關懷專線 02-2737-8377(全台可撥1925)
- 周榆修傳授秘訣:「別說『我幫你找社工』,改說『我有朋友很懂這個』」
驚人數據:北市社會局統計,112年透過「民眾主動通報」介入的高風險個案中,有27%是便利商店員工、大樓管理員等第一線接觸者發現的!
三、比監視器更準!北市鎖定「2大危險訊號」
聊到如何提早發現潛在危機,周榆修透露台北市正建立危險行為預警系統:「我們發現有兩件事比『情緒暴躁』更需要警惕:」
風險指標 | 真實案例 | 該怎麼做? |
---|---|---|
虐殺動物 | 連續毒死社區流浪貓 | 通報動保處+社會局雙軌並行 |
危險駕駛 | 無照飆車還炫耀「差點撞到人」 | 記錄車牌通報警方做家訪 |
「這不是要貼標籤!」周榆修強調,曾有虐貓少年被通報後,社工發現他長期被家暴,動物是他唯一能控制的對象。「及時介入反而阻止他傷害人。」
四、破除「精神疾病=不定時炸彈」的致命誤解
「你知道嗎?隨機案件兇手有精神病史的比例,其實不到20%。」周榆修嘆氣說,污名化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不敢就醫。他分享震撼教育:某次街訪民眾,超過6成認為「精障者該集中管理」!
撕掉標籤的日常行動
- 用「生病」取代「瘋子」:說「他憂鬱症發作了」而非「他又發瘋」
- 關心話術升級:別問「你吃藥沒?」,改說「最近睡得好嗎?」
- 當個橋樑者:看到街友別閃躲,簡單一句:「需要幫你聯絡平安站嗎?」
北市正與超商合作「安心小屋」計畫,在門市設置臨時避難角。周榆修笑說:「就像有人在地鐵昏倒,大家不是叫救護車而是先錄影。我們要恢復把人當人看的本能。」
五、從出生到老年!安全網這樣接住每個人
社會局的行動比你想得更早!周榆修帶我看組驚人數據:透過與戶政事務所合作「新生兒關懷計畫」,社工主動訪視登記出生的家庭,112年就攔下41起兒虐風險:
[真實案例] 新手媽媽產後憂鬱,辦出生登記時不斷發抖掉淚。 戶政人員遞衛生巾時輕問:「需要聊聊嗎?」 當晚社工帶著月子餐上門,發現她抱著嬰兒坐在窗台…
現在連垃圾清潔隊都受訓成「關懷特攻隊」。周榆修舉例,隊員發現獨居老人連三週沒丟垃圾,通報後開門驚見中風倒地的阿公。「你家的垃圾車師傅可能是救命恩人!」他半開玩笑說。
六、當個「有策略的雞婆人」!避開地雷這樣做
「很多人怕關心反而刺激對方。」周榆修傳授安全守則:
- 公開場合優先:在超商、公園等地方開口,避免獨處空間
- 不勉強自曝隱私:對方不想談就說:「等你準備好,我都在」
- 善用「轉角咖啡」技巧:邀對方喝杯咖啡,走動中較易卸心防
他特別提醒:「別當拯救者!像發現鄰居有家暴,千萬別自己衝去勸架,立刻打113。」
七、你的行動能改變什麼?從這些小事開始
最後周榆修說個暖心故事:有次他在龍山寺看到擺攤的老婆婆,天天把賺的錢給旁邊年輕街友吃飯。某天年輕人消失了,半年後卻穿著西裝回來,塞給婆婆一包紅包:「阿嬤,我找到工作了!妳當年問我『要不要去學修冷氣』,救了我一命。」
「你永遠不知道哪句話會成為別人的浮木。」他認真地說。現在就做三件事:
- 手機存社會安全網專線 02-2720-8889
- 下載北市「關懷e點通」APP(可匿名通報)
- 明天對某個人說:「最近還好嗎?」
社會安全網不是冷冰冰的政策名詞,當我們願意對電梯裡沉默的同事、公園發呆的長輩、超商角落哭泣的學生多問一句,那張網就已經悄悄張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