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體育鍛鍊

運動前拉筋害你更容易受傷!骨科醫師親授動態伸展3招護關節

最近疫情期間,大家悶在家裡想動一動,結果沒幾天就腳踝痛到不行?這狀況超常見啦!很多健身房暫停營業,大家只能在家隨便動,空間小又沒教練盯著,足踝根本是受傷大地雷。我診間就接到好幾個在家做深蹲做到跛腳進來的案例。除了穿對鞋襪,骨科醫師李承翰要來教大家真正有效的自保秘訣。

拉筋當暖身?醫師搖頭:這是大誤區

「大家運動前最愛壓腿拉筋,這動作其實在幫倒忙!」李承翰醫師一語道破。很多人以為拉拉筋就是暖身,錯啦!這種靜態伸展會把肌肉拉得太鬆,反而讓肌肉反應變遲鈍。想像橡皮筋被拉到沒彈性,關節失去保護傘,隨便動一下就可能扭到或拉傷。

✓ 正確觀念:

  • 動態伸展 → 運動前做 → 關節活起來
  • 靜態拉筋 → 運動後做 → 肌肉放鬆

動態伸展實戰教學:跟著做就對

李醫師特別強調,動態伸展不是隨便甩手抖腳,要讓關節「熱機」到最大活動範圍。以下這幾招超適合客廳空間,記得每個動作做8-12次:

1. 弓箭步畫圓旋轉(髖膝踝三關節啟動)

  1. 右腳向前跨弓箭步,左膝離地3公分
  2. 雙手叉腰,上半身挺直像頭頂吊鋼絲
  3. 右膝蓋慢慢畫圓:先向右→向前→向左→回正
  4. 換邊時加入軀幹旋轉:右手向左腳方向延伸摸地 重點:後腳膝蓋全程不碰地,腳掌像吸盤緊貼地板

2. 毛毛蟲爬行(全身暖機王牌)

  1.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站直
  2. 慢慢彎腰用手掌向前爬,直到呈平板撐姿勢
  3. 手掌不動,小步小步走腳尖到手掌後方
  4. 再用手掌爬回平板撐,反覆像毛毛蟲蠕動 偷吃步:膝蓋微彎更好做,但核心要繃緊

3. 單腳提踵強化版(足踝救星)

  1. 找階梯或厚書本,單腳前腳掌踩邊緣
  2. 手扶牆保持平衡,腳跟緩緩降到最低點
  3. 踮腳時停3秒,感受小腿肌肉擠壓感
  4. 慢上慢下才算1次,左右各做15次 醫師提醒:腳跟下降要比踮起多花2倍時間

腳踝活動度是關鍵!九成人都忽略

李醫師門診發現,八成居家運動傷都與腳踝有關。為什麼?因為腳踝天生活動度就比膝蓋差很多!尤其「足背屈」(勾腳尖動作)平均只有20度,很多人連15度都不到。這會讓你深蹲時:

  • 身體向後倒
  • 膝蓋內夾代償
  • 腳跟離地翹腳尖

自測法: 面對牆壁站立,腳尖離牆10公分,試著讓膝蓋碰牆。如果碰不到或腳跟離地,代表足背屈不足。

運動後放鬆密技:小道具大作用

足底筋膜放鬆(網球活用法)

別急著丟舊網球!坐椅子上把腳踩在球上,從腳跟滾到前掌,遇到痛點就停住:

  • 輕壓:來回滾動10次
  • 中壓:定點轉圈揉壓
  • 重壓:全身重量壓上停30秒 早晚各做1次,防足底筋膜炎超有效

小腿後側終極解方

找條厚毛巾捲成筒狀,坐地時小腿壓在筒上:

  1. 最痛點來回滾壓20秒
  2. 腳尖上下勾動10次
  3. 膝蓋左右轉動放鬆筋膜 進階版:改用寶特瓶裝水冷凍,冰鎮消腫效果加倍

居家運動防傷必守3原則

李承翰醫師最後叮嚀:

  1. 空間評估:至少要有雙臂張開的活動範圍,茶几雜物先清空
  2. 地板選擇:硬地要穿氣墊鞋,軟墊厚度不少於1.5公分
  3. 強度監控:做到微喘可講話程度就好,別學網紅高強度訓練

特別提醒中年族群,關節潤滑液本來就減少,硬做壺鈴擺盪或跳繩最危險!與其追求爆汗程度,不如把動作做精準。萬一運動後出現這些警訊快就醫:

  • 腳踝腫得像麵龜
  • 按壓有刺痛感
  • 承重時關節卡住

現在就放下手機試試醫師教的動態伸展吧!記得運動前是「動態」不是「拉筋」,做好足踝保健,居家運動才能玩得長久又安全。下次在診間看到你,希望是因為保養得好來打招呼,不是拄拐杖來報到啦!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