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別讓「血變懶」害你中風!6大危險因子比久坐更可怕,醫師教你破解致命血栓

你今天在椅子上「黏」了幾小時?疫情後台灣遠距工作暴增,加上熬夜追劇、拚手遊,越來越多人變成「不動族」。骨科廖志祥醫師急喊卡:「血流速度變慢,就是血栓的溫床!嚴重可能截肢甚至猝死!」更驚人的是,就算你沒久坐,還有6大隱形殺手在暗處埋伏…

💢 什麼是「深部靜脈栓塞」?血塊卡住會要命!

簡單說就是腿部的深層血管塞住了(醫學叫DVT)。想像血管是高速公路,血球像車子。當車流慢到像塞在雪隧裡不動,車子(血球)就會開始「違規併排」黏在一起,最後結成血塊堵死道路!這時候你的腿就會:

  • 🦵 腫得像麵龜:單腳突然脹痛,按下去有凹痕
  • 🔥 摸起來熱熱的:患處溫度比另一腳高
  • ⚠️ 變色發紫:嚴重時皮膚轉暗紫色

「這不是普通水腫!」廖醫師強調,如果腫到壓迫動脈,肌肉會缺氧壞死,變成「腔室症候群」,48小時內不處理可能面臨截肢

☠️ 血栓亂跑更致命!中風、肺栓塞瞬間奪命

最恐怖的是,這些血塊不乖乖待在腿上!當它順著血流「搭順風車」亂跑:

血塊卡在哪 後果 致命度
🧠 腦部血管 腦中風 ⭐⭐⭐⭐⭐
❤️ 肺動脈 肺栓塞 ⭐⭐⭐⭐⭐
💔 心臟冠狀動脈 心肌梗塞 ⭐⭐⭐⭐

肺栓塞患者常猝死!」廖醫師沉痛說,很多人只是站起來伸個懶腰,突然就倒地呼吸困難,送醫根本來不及…

🔍 揪出6大「血栓製造機」!你中了幾個?

別以為躲過久坐就沒事!這6大危險因子更陰險:

1️⃣ 荷爾蒙炸彈:吃避孕藥、懷孕中

「黃小姐吃避孕藥調經,搭長途飛機後腿腫痛就醫,竟發現整條靜脈塞住!」雌激素會讓血液變濃,尤其避孕藥+久坐根本玩命組合。

2️⃣ 三高慢性病:血糖血壓失控

高血糖像在血管「倒糖漿」,高血壓則像「用水管噴牆」,血管內皮受傷後,血小板立刻來「補破網」變成血栓。

3️⃣ 肥胖脂肪海:BMI>27危險了

脂肪細胞會分泌發炎物質,讓血液處於「易結塊」狀態。腰圍超過男生90cm、女生80cm要當心!

4️⃣ 長輩血液稠:年過60風險飆

血管就像用久的水管會生鏽變硬,靜脈瓣膜功能衰退,血液回流心臟效率變差。

5️⃣ 癌症隱形傷:腫瘤改變凝血功能

有些癌細胞會釋放促凝血物質,統計顯示癌症患者DVT風險高7倍!

6️⃣ 遺傳性血栓:家族有人中風要警覺

像「第五凝血因子萊頓」突變,血液天生容易凝結,這類人連搭高鐵2小時都可能發病!

🛡️ 超實用防栓攻略!醫師親授「保命3招」

✨ 第一招:久坐族必學「123抬腿法」

  • 每1小時:離開座位走2分鐘
  • 坐著時2動作
    👉 腳尖翹起→腳跟踩地(重複10次)
    👉 像踩縫紉機前後動腳踝
  • 回家做3分鐘抬腿:躺床把腿靠牆垂直90度,幫助靜脈回流

✦ 第二招:選對「彈性襪」有訣竅!

別瞎買!醫療級梯度壓力襪要:

  • 早上起床前穿上(避免腿腫後才穿)
  • 壓力值15-20mmHg最適合日常預防
  • 量小腿最粗處選尺寸(腳踝→大腿壓力遞減才有效)

💧 第三招:喝對水比狂灌有用!

不是喝得多就有用!」關鍵在保持血液不濃稠:

  • 每小時喝半杯水(約100cc)小口慢喝
  • 外出前喝杯水(很多人通勤憋尿不敢喝大錯特錯!)
  • 冬瓜、奇異果等高鉀食物消水腫

🚨 出現這些症狀快掛急診!

當你發現單腳突然腫痛,還合併以下警訊: 部位 危險症狀 可能問題
胸部 吸不到氣、咳血 肺栓塞
頭部 臉歪嘴斜、單側無力 血栓型腦中風
腹部 劇烈腹痛伴隨嘔吐 腸繫膜血管栓塞

黃金救援時間只有數小時!」廖醫師提醒,尤其肺栓塞死亡率達30%,疑似症狀千萬別自己觀察!

💬 台灣人最常犯的「防栓迷思」

❌ 迷思1:「我每天運動1小時,久坐沒關係啦!」

真相:連續坐4小時血流速降50%,運動也難抵消傷害!

❌ 迷思2:「穿彈性襪好緊不舒服,鬆一點比較好」

真相:壓力不足等於白穿!醫療襪本來就需要適應期。

❌ 迷思3:「喝黑咖啡利尿可以消腫」

真相:咖啡因脫水反而讓血液更濃,每杯咖啡要補半杯水

📍 醫師小叮嚀
「血栓是沉默殺手,等有症狀常已嚴重!」廖志祥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可做「D-二聚體血液檢查」,簡單抽血就知道體內是否有血栓形成。平時多活動、控制三高,才是真正保命之道!

(本文由「骨科廖志祥醫師 – 運動醫學講堂」授權提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