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一招自救 連失眠肩痛都改善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追劇、滑手機、打電腦,一轉眼好幾個小時過去,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脖子硬得像塊石頭,稍微轉個頭就天旋地轉?更慘的是,晚上躺平想好好睡一覺,偏偏肩頸緊繃到不行,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隔天頂著熊貓眼繼續當低頭族… 惡性循環超惱人!別以為這只是小毛病,日本專家直接點破:現代人常見的暈眩問題,十個裡面有八個,兇手就是你的「頸椎僵直」!
為什麼滑手機滑到頭暈?頸椎變直的恐怖後果
先來講個冷知識:你知道我們的頸椎天生自帶避震器嗎?從側面看,健康的頸椎其實有個漂亮的前彎弧度,就像一道溫和的拱橋。這個弧度可不是長好看的,它可是肩負重任!日本鎌倉診所院長寺澤光一醫師解釋,這個天然的曲線能幫我們緩衝頭部帶來的壓力。想想看,一顆頭少說也有5、6公斤重(跟一顆大西瓜差不多!),每天頂在脖子上,全靠頸椎這個「避震設計」來分散重量,保護神經血管不受壓迫。
問題就出在我們這些「低頭族」!滑手機、盯電腦、趕報告… 這些動作通通都在謀殺你的頸椎弧度! 日本帝京大學醫學博士坂田英明醫師就警告,現在因為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導致頸椎弧度消失、變得像根直挺挺的棍子(醫學上就叫「頸椎僵直」)的人越來越多。當頸椎失去那個自然的彎度,從側面看幾乎是「一直線」,麻煩就大了!
頸椎一變直,全身都遭殃!自律神經大亂是關鍵
頸椎僵直可不只是脖子痠那麼簡單! 它會像推倒第一張骨牌一樣,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 肌肉變石頭: 脖子後面的肌肉得拚命拉住你往前傾的頭,長期抗戰的結果就是肌肉緊繃、僵硬、血液循環變超差。
- 神經血管被掐住: 僵直的頸椎會壓迫到裡面重要的「椎動脈」和神經。椎動脈是負責供血給大腦的「後勤補給線」,特別是掌管平衡感的腦幹和小腦。坂田醫師強調,一旦這裡血流不足(醫學稱「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就會出現那種「腳踩棉花」、「身體飄浮」或「天旋地轉」的恐怖暈眩感!
- 自律神經大暴走: 這才是最恐怖的!寺澤光一醫師指出,頸椎周圍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神經網絡,跟掌控我們全身「自動駕駛系統」的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緊密相連。當頸椎出問題、神經傳導不順,自律神經的平衡就會被徹底打亂!這就像身體的「恆溫空調」壞掉,直接導致:
- 暈眩:最常見的警報!
- 失眠:晚上該放鬆休息時,交感神經卻還在嗨,當然睡不著!
- 頭痛、耳鳴:緊繃和循環不良的惡性循環。
- 莫名疲倦、心悸、腸胃不適:自律神經失調的經典套餐。
重點來了!寺澤醫師臨床觀察上萬名患者,發現高達7~8成暈眩問題的根源,就是頸椎僵直搞的鬼! 這比例高到嚇人,低頭族們能不警惕嗎?
54歲主婦靠一招擺脫暈眩!「放鬆頸部操」真有這麼神?
你可能會想:「啊不就脖子僵硬,按摩一下就好了?」錯!傳統的亂按亂壓,搞不好還會傷到脆弱的頸椎。寺澤光一院長特別強調,關鍵在於「溫和且正確地」恢復頸椎的活動度與放鬆深層肌肉。他獨門的「放鬆頸部操」,在超過一萬六千名患者身上見證了效果,不管是「飄浮感」還是「旋轉型」的暈眩,都得到顯著改善!
54歲的家庭主婦島村泰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某天早上起床,突然看到天花板在轉,嚇得她以為自己中風了!雖然休息一下會好點,但只要頭一轉、姿勢一變,暈眩感馬上襲來,搞得她連做家事都提心吊膽。後來她聽從寺澤醫師建議,開始認真做「放鬆頸部操」,特別喜歡邊泡澡邊做(溫熱水有助放鬆肌肉)。神奇的是,持續做了大約三週,困擾她的暈眩感居然完全消失了! 更讓她驚喜的是,連帶糾纏已久的失眠和頑固肩膀僵硬,也跟著大幅改善,晚上終於能一覺到天亮!
超簡單!醫師親授「放鬆頸部操」 每天幾分鐘救脖子
這套操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精準針對「下巴位置」。很多人的頸椎僵直,就是因為長期「頭往前伸」的姿勢(想像烏龜探頭),導致頸椎受力不當。這動作能溫和地把錯位的前傾下巴「推」回正確位置,減輕頸椎壓力,同時伸展放鬆緊繃的後頸肌肉。寺澤院長特別叮嚀:重點在於「每天持續」,別等到脖子硬梆梆才做,把它當成保養脖子的刷牙習慣就對了!
手把手教學!跟著步驟做(記得搭配圖片想像)
你需要: 一張有靠背的椅子(沙發、辦公椅都可以)。
步驟分解:
-
擺好基本姿勢:
- 舒服地坐在椅子上,背部完全貼緊椅背(這超重要!確保動作集中在頸部)。
- 舉起你的單手(慣用手即可,通常比較有力),把虎口位置(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V字凹槽)輕輕對準你的下巴尖。
- 整隻手像是要「溫柔地捧住」下巴一樣,手掌和手指自然貼合下顎線。這時,你的手肘會自然地抬高,高度大約接近或略低於你的下巴。
-
關鍵推壓動作:
- 肩膀、背部、手臂通通放輕鬆! 想像力量只來自你的「手腕」。
- 用手腕的力量,穩穩地、溫和地將你的下巴水平地向後方推壓(方向是平行往喉嚨後面推,不是往下壓哦!)。感覺後頸部有輕微的伸展感。
- 推到什麼程度? 重點來了!絕對不能痛! 推到你有感覺「緊了」、「有伸展到」,但完全不會不舒服的程度就要停住。
- 維持這個後推的姿勢,心裡默數10秒鐘(約深呼吸3~4次的時間)。保持呼吸順暢,別憋氣!
-
放鬆與重複:
- 10秒到了,慢慢地、有控制地將手腕力量鬆開,讓下巴輕輕回到原位。
- 完全放鬆2~3秒,感受頸部的緊繃釋放。
- 以上 步驟1到步驟2算一次。重複做滿10次,就是一組。
什麼時間做?做幾組?
- 建議每天做兩組,早上起床後一組,晚上睡前(或洗澡時)一組效果最好。
- 小技巧: 如果覺得單手施力不穩或不好控制,可以用你的另一隻手輕輕扶住正在施力的手的手肘,這樣輔助一下會更穩更好推!
做操時絕對要避開的NG行為!
- 不要聳肩! 肩膀一緊張,效果大打折扣。做之前先深呼吸,把肩膀沉下來。
- 不要用力過猛! 不是比賽推多遠,重點是溫和、持續的後推感。推到痛就停!
- 背部一定要貼椅背! 身體往前傾或駝背,動作就做錯了。
- 速度要慢! 推和放鬆都要「慢慢來」,感受肌肉的伸展與放鬆。
不想頸椎變直?日常保養脖子5大守則
除了每天乖乖做放鬆頸部操,改變日常習慣才能真正治本!專家提醒這些事一定要注意:
- 手機拿高,拒絕「低頭審判」: 滑手機時,把手舉起來! 讓螢幕高度接近你的視線水平,寧願動手臂,也不要折脖子。看電腦螢幕也一樣,螢幕上緣最好跟眼睛同高或略低一點點。
- 設定「低頭鬧鐘」: 每30分鐘到1小時,強迫自己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起來走動、伸個大懶腰、轉轉肩膀。設鬧鐘最有效!
- 睡覺姿勢很重要: 枕頭別太高或太低! 理想是躺下時,臉部能平行天花板,頸椎有支撐不懸空。避免趴睡(脖子扭轉超傷)。
- 溫熱敷頸超舒壓: 洗澡時用溫熱水沖後頸,或是用溫熱敷袋敷脖子(注意溫度別燙傷),能快速放鬆緊繃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核心肌群練起來: 你沒看錯!腹部和背部的核心肌群有力,才能撐住上半身,減輕脖子的負擔。簡單的平板支撐、橋式都很有幫助。
這些警訊快就醫!
雖然放鬆頸部操對大多數頸因性問題很有效,但如果出現以下狀況,別猶豫,快去找專業醫師(如復健科、神經科、骨科)檢查:
- 暈眩非常嚴重,伴隨劇烈頭痛或嘔吐。
- 手腳突然無力、發麻。
- 看東西有雙影(複視)、口齒不清、吞嚥困難。
- 外傷(如車禍、跌倒)後出現的頸痛和暈眩。
- 做了幾週操都沒改善,甚至更不舒服。
結語:救脖子就是救健康!
現代生活離不開3C,但我們的脖子真的快被壓垮了!別再小看那「一點點」的僵硬和「偶爾」的頭暈,它們都是頸椎發出的求救訊號。每天花幾分鐘,認真做「放鬆頸部操」,搭配調整日常姿勢,就能有效阻止頸椎變直、自律神經失調的惡性循環。當脖子恢復健康,惱人的暈眩、失眠、肩頸痛自然遠離,身體的「自動駕駛系統」(自律神經)重新上軌道,整個人感覺更輕鬆、更有活力!從今天開始,好好呵護你寶貴的頸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