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利率時代的破局思維:慢賺才是真本事
編按:現在台灣滿街都是想一夜致富的人,股市當沖客比便利商店還多。但45歲才開始學投資的謝士英老師偏偏反其道而行,用「烏龜存股法」20年攢到4000萬資產,每年躺領200萬股利!他的外甥更用親身經歷證明:剛出社會的小資族,用對方法6年照樣淨賺50萬。這篇不是什麼高深理論,而是台灣菜市場也聽得懂的實在話。
🚨 年輕人最危險的理財地雷:薪水沒進帳,欠款先上身
「我外甥退伍第一件事,居然是貸款買十幾萬的炫炮機車!」
2014年某個早餐店,謝士英看著剛退伍的外甥直搖頭。小夥子工作都還沒著落,就先欠了機車貸款,還砸錢改裝豪華置物箱。這種「先享受後付款」的思維,根本是親手掐死自己的財富幼苗。
血淋淋現實:
▸ 22K新鮮人背學貸+車貸=每月還錢就吃土
▸ 改裝費夠買1張金融股(當年國泰金不到40元!)
▸ 機車三年折舊剩半價,好股票可能翻倍漲
「阿舅跟你說,少年ㄟ趁早存股,複利效果比你改車帥十倍啦!」一頓鐵板麵早餐的功夫,外甥被點醒開竅了。
📈 4萬本金啟動的「超龜速致富計畫」
當天兩人直接殺去券商開戶,立下三年軍令狀:
1️⃣ 存簿印章自己管(但授權阿舅代操盤)
2️⃣ 股利全部再投入(打死不准領出來花)
3️⃣ 閒錢只進不出(戒掉手搖杯換股票)
2014年5月13日歷史性一刻:
用4萬多塊買進人生第一張「統一(1216)」,從此展開小資存股之旅。外甥從月光族變身存錢魔人,領到薪水第一件事不是買潮鞋,是問阿舅:「現在可以加碼嗎?」
🌟 六年後翻開存摺驚呆眾人
項目 | 金額 |
---|---|
總投入本金 | 1,168,000元 |
股票淨值 | 1,655,255元 |
未實現獲利 | 近50萬元 |
「阿舅你看!早知道當年別買新車」外甥看著對帳單感慨。當初那台機車早成廢鐵,但存下的統一股票卻生生不息發股利。重點是這50萬幾乎是躺著賺來的,他白天照樣爬大樓修冷氣,根本沒時間看盤!
❌ 血淚對照組:嫌賺太慢的師傅賠掉整個旺季
外甥的冷氣師傅就是反面教材。有年暑假拚死拚活裝了上百台冷氣,賺來的血汗錢全砸進短線炒股,三個月賠到脫褲!謝士英好心要教他存股心法,師傅卻嫌棄:「太慢啦!我要玩當沖才刺激」
殘酷真相:
▸ 當沖賺錢機率比被雷劈還低
▸ 師傅賠掉的是每天扛冷氣上12樓的辛苦錢
▸ 存股領股利就像冷氣開26度——舒服又省電
🐢 謝士英的龜速理財心法(小資族必抄)
graph LR
A[戒掉衝動消費] --> B[每月固定存股]
B --> C[股利自動再投入]
C --> D[漲跌都抱緊處理]
D --> E[用時間榨出複利]
關鍵動作拆解:
- 挑「民生股」當核心:飲料、電信、超商(用得到才抱得牢)
- 下跌當百貨週年慶:股價跌=同金額買更多股
- 屏蔽市場雜音:別管新聞喊萬八還崩盤
- 檢視只看兩數字:每年股利有增加?股數有變多?
「我外甥修冷氣滿身汗時,他的股票還在幫他賺錢」謝士英笑說。當別人殺進殺出幫券商賺手續費,你的股票就像24小時不打烊的7-11,連你睡覺都在堆資產!
💡 獻給嫌慢的你:樂透是娛樂,存股是人生
很多人以為謝士英的方法老派,但他一語戳破幻想:
「你去菜市場問阿姨,是聽過靠當沖買房的?還是靠存股退休的多?」
龜速理財的隱形優勢:
✅ 不用熬夜看美股盤後
✅ 免驚早盤跳空大跌
✅ 老闆裁員照領股利過活
✅ 50歲後睡醒就進帳(是真·被動收入)
最後他送年輕人一句話:「與其每天想賭大的,不如學我外甥——冷氣裝得穩,股票存得更穩」這條慢賺的路,走著走著就把同齡人甩在後頭啦!
本文改寫自《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謝士英/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