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到崩潰的皮膚危機:類澱粉沉積症真實案例
「醫師,我真的快瘋了!每天半夜都癢到醒來,小腿被抓到全是血點…」診間裡,40歲的王小姐激動地捲起褲管。她的前臂和小腿佈滿密密麻麻的紅褐色疹子,像撒了咖啡粉似的,有些地方還結了厚厚的痂。這已經是她今年第三次就診,之前擦類固醇藥膏好兩週又復發,皮膚甚至開始出現暗沉斑塊。
經過檢查,我發現她患的是典型的「皮膚類澱粉沉積症」。這種病在台灣其實不少見,只是很多人誤認成濕疹或過敏。最讓患者痛苦的是那種鑽心的癢感,尤其在夜深人靜時特別折磨人,形成「癢→抓→更癢」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 長期搔抓是最大元凶(佔7成病例)
- 家族遺傳體質
- EB病毒潛伏感染
-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2倍
- 好發於小腿前側和上背部
中醫怎麼看「類澱粉沉積症」?
中醫古籍稱這種皮膚狀態為「肌膚甲錯」,形容皮膚像鱗甲般乾粗暗沉。在我們臨床觀察,這類患者通常有三大體質問題:
血熱夾濕型(佔60%)
- 特徵:疹色鮮紅、灼熱感明顯、抓破流組織液
- 舌象:舌紅苔黃膩
- 脈象:滑數有力
- 常發生在熬夜族、嗜辣族群
陰虛血燥型(佔30%)
- 特徵:皮膚乾粗脫屑、疹色暗褐、冬季惡化
- 舌象:舌紅少津有裂紋
- 脈象:細數無力
- 常見於更年期婦女、長期服用西藥者
瘀血阻絡型(佔10%)
- 特徵:丘疹硬如砂紙、色素沉澱嚴重
- 舌象:舌質紫暗有瘀點
- 脈象:澀滯不暢
- 多見於病程超過5年的患者
中醫治療四部曲(內服+外調)
1. 基礎方:溫清飲加減
這個明代古方是治療主力,能同時清熱毒+補陰血:
- 黃連:3錢(清心火)
- 黃芩:3錢(瀉肺熱)
- 黃柏:2錢(除下焦濕)
- 梔子:2錢(解全身鬱熱)
- 當歸:4錢(養血潤燥)
- 川芎:3錢(行氣活血)
- 白芍:4錢(柔肝止癢)
- 生地:6錢(滋陰涼血)
2. 加味策略(依體質調整)
體質類型 | 加強藥材 | 日常調理建議 |
---|---|---|
血熱夾濕 | 土茯苓、白鮮皮 | 忌烤炸辣、晚上11點前睡 |
陰虛血燥 | 玄參、麥冬、何首烏 | 多吃銀耳、秋葵 |
瘀血阻絡 | 丹參、桃仁、紅花 | 每天溫水泡腳20分鐘 |
3. 外用止癢秘方
紫雲膏是首選,製作方法超簡單:
- 當歸/紫草各50g用麻油浸泡3天
- 文火炸至焦黃後濾渣
- 加入蜂蠟融化(油蠟比例4:1)
- 冷卻凝固後冷藏保存
用法:癢時薄塗取代抓搔,破皮處也可使用。若丘疹特別粗硬,可加薑黃粉調成泥狀敷貼。
4. 絕對禁止的行為
❗️用熱水燙洗患部(會加劇發炎) ❗️使用磨砂膏或刷具(破壞角質層) ❗️穿著緊身牛仔褲(摩擦刺激) ❗️熬夜追劇(肝火上升加重血熱)
四大黃金止癢穴位(圖解定位法)
1. 血海穴:滋陰清熱
- 取穴:膝蓋骨內側上緣三指幅
- 按法:用拇指關節深壓畫圈
- 時機:洗澡後皮膚溫熱時效果最佳
- 頻率:早晚各按3分鐘
2. 百蟲窩:專剋頑固癢疹
- 取穴:血海穴正上方一寸(約拇指寬)
- 特效:對半夜發作型劇癢特別有效
- 秘訣:用薄荷精油點按效果加乘
3. 三陰交:潤燥保濕
- 取穴:腳踝內側凸骨上四指幅
- 功能:改善皮膚乾粗脫屑
- 加強:搭配喝「桑葚枸杞茶」(桑葚10g+枸杞5g)
4. 曲池穴:散風止癢
- 取穴:手肘彎曲時外側橫紋盡頭
- 妙用:快速緩解急性發癢
- 技巧:用原子筆鈍端頂住按壓
真實治療案例追蹤
治療三個月的林先生,小腿丘疹變化驚人:
時間 | 皮膚狀況 | 生活品質改善 |
---|---|---|
第1週 | 癢感減30%,夜醒次數減少 | 能連續睡4小時 |
第4週 | 丘疹變平,色素轉淡 | 不用戴手套睡覺防抓 |
第8週 | 硬塊軟化,皮膚恢復光澤 | 敢穿短褲出門 |
第12週 | 僅剩淡淡色斑,觸感平滑 | 完全停用類固醇藥膏 |
關鍵轉折點在第2週時,他戒掉睡前喝酒習慣(酒精會加重血熱),同時配合每天泡腳按穴位,療效明顯加速。
防復發保養守則
沐浴重點
☑️ 水溫:37℃以下(手感微涼) ☑️ 時間:<10分鐘 ☑️ 清潔:選胺基酸類沐浴露 ☑️ 擦乾:輕拍勿摩擦
飲食紅綠燈
紅燈食物 | 綠燈食物 |
---|---|
麻辣鍋/沙茶醬 | 冬瓜薏仁湯 |
芒果/荔枝/龍眼 | 綠豆薏仁粥 |
堅果類/巧克力 | 水煮絲瓜 |
酒精/咖啡 | 蘆薈蜂蜜飲 |
衣物選擇要訣
- 材質:100%純棉或天絲
- 織法:平織優於針織
- 洗滌:無香料洗衣精
- 新衣:必先下水洗過
最後提醒大家,類澱粉沉積症是可控制但需耐心的疾病。曾有位阿嬤堅持治療半年後,連帶改善了20年的失眠問題。當皮膚不再半夜發癢,身體的自癒機制就能真正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