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在車子裡放聲高歌」跟「躺著感受身體」這兩件事,竟然是精神科醫師認證的超強紓壓法嗎?而且還有科學背書能提升免疫力、對抗憂鬱!別以為這是隨便說說,連曾被老師嫌「唱歌難聽」的醫師都靠這招翻轉壓力,今天就來揭秘這兩帖超接地氣的鬆弛術!
身心鬆弛術第1帖:車內卡拉OK|破鑼嗓也沒關係,唱就對了!
「碰!」關上車門的瞬間,就是你的個人演唱會開場!還記得求學時被音樂老師打槍「唱歌不好聽」的陳淵渝醫師嗎?現在的他,可是每天通勤時間的「車內歌王」!從動力火車的高亢嗓音、周杰倫的饒舌到蕭煌奇的情感爆發,全都是他的點歌單。他笑說:「特別愛挑戰那種要拉超長氣的歌,唱完超爽快!」
為什麼關在車子裡唱歌這麼神?
- 不用怕被笑: 窗戶一關,全世界都是你的包廂。走音?破音?沒在怕啦!完全零社交壓力,愛怎麼吼就怎麼吼。
- 中醫也認可的「調氣」法: 你可能知道太極、瑜伽、氣功能調理氣息,但唱歌才是最省時、最好入手的選擇!當你深深吸氣、用力吐氣,把情緒透過歌聲「喊」出來,中醫說的「氣血流動、情志抒發」就自然達成,身體卡卡的感覺也順了。
- 全球共通的療癒儀式: 不只台灣人愛唱,看看紅遍全球的《詹姆斯柯登深夜秀》「車內卡拉OK」單元!瑪麗亞凱莉、愛黛兒這些國際天后,還不是照樣擠進車裡又唱又笑?為什麼這麼紅?因為全世界都懂「一上車就想唱歌」的魔力啊!它不只是紓壓,更能修復受傷的小心情,幫你甩開爛情緒,開啟美好的一天。重點是:嗓子再差都沒關係,唱出來就開心!
科學認證!唱歌比你想的更強大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感覺比較放鬆」而已,硬梆梆的科學研究都跳出來背書了:
- 天然止痛藥+免疫力 booster: 英國BBC報導過驚人發現!研究指出,唱歌產生的效果,可能跟「大麻」一樣(別緊張,是好的那邊!)。原來人體本身就有「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它產生的物質跟大麻的活性成分很像,但是身體自己製造的「快樂、放鬆因子」。更猛的是,研究找來一群50歲以上的女性參加唱詩班,短短一小時後,她們體內的內源性大麻素濃度竟飆升42%!這代表什麼?緩解疼痛、提升免疫力、對抗憂鬱的效果直接升級!
- 產後憂鬱的救星: 另一項針對飽受產後憂鬱煎熬的媽媽們的研究更感人。她們參加了幾週的詩歌班後,憂鬱症狀竟然減輕了40%!唱歌帶來的支持和情緒釋放,效果超乎想像。
- 全身健康大串連: 研究人員解釋,唱歌就像按下一個神奇的「健康開關」,啟動一連串好處:
- 心理面: 建立自信、擊退孤獨感。
- 生理面: 減輕慢性疼痛、調節焦慮程度。
- 身體反應: 伴隨而來的是血壓下降、肌肉放鬆、心跳變慢,同時啟動大腦的「獎勵迴路」(就是讓你覺得很爽、想再唱一次的那個機制!)。
車內K歌實戰小叮嚀
- 安全第一! 開車時唱歌很嗨,但注意力還是要放在路況上。別挑太複雜、需要分神看字幕的歌(自己亂編歌詞也是一種樂趣啊!)。
- 歌單隨你爽: 搖滾、抒情、兒歌、甚至來段Rap battle with yourself 都行!重點是唱你真心喜歡、能讓你情緒釋放的歌。陳醫師愛的「拉長氣」歌曲,確實能強迫你做深層呼吸,效果加倍!
- 5分鐘就有效: 不用等到一小時,通勤短短幾分鐘,用力吼個一兩首,就能感受到那股鬱悶被唱出去的暢快感。免費、簡單、隨時可做,這就是它最強的地方!
身心鬆弛術第2帖:身體掃描|不是做檢查,是高科技「自我覺察」
聽到「身體掃描」四個字,是不是腦中立刻浮現冰冷的機器、要你躺進去「咻咻咻」的斷層掃描?先別緊張!此「掃描」非彼「掃描」,精神科陳淵渝醫師說的「身體掃描(Body Scan Meditation)」,可是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壓箱底的放鬆法寶,完全不用機器,只需要「你的注意力」。
身體掃描?我餓了渴了自然知道啊,幹嘛掃?
沒錯,肚子咕嚕叫、喉嚨乾到爆,我們當然會知道要吃飯喝水。但「身體掃描」是一種冥想技巧,它要你像拿著一盞探照燈,細細地、溫柔地「掃」過全身每一個角落。目的是去發現那些被你忽略的「身體小訊號」:可能是自己都沒察覺到的緊繃肩膀、微微發酸的後腰、或是因為壓力而一直握緊的拳頭。陳醫師強調,這不是在診斷疾病,而是重新學習「感受自己」。
科學實證:躺著掃就有用!
別小看這個靜靜躺著或坐著的練習,研究證明它對身心幫助超大:
- 改善睡眠品質: 睡前做一輪,幫助腦袋關機,更容易入睡。
- 緩解焦慮緊張: 把飄走的思緒拉回身體感覺,能有效打斷焦慮的惡性循環。
- 減少疼痛不適: 透過覺察與呼吸,改變與疼痛共處的方式,減輕不適感。
- 提升情緒穩定度: 更了解身體狀態,也更能理解情緒的源頭。
超詳細!身體掃描這樣做(躺著坐著都OK)
找個舒服、不會被打擾的空間,用你最放鬆的姿勢開始(躺著最推薦,但坐在椅子上背打直也行):
- 閉上眼睛,先找呼吸: 輕輕閉上眼睛,把注意力溫柔地帶到呼吸上。不用刻意改變呼吸的深淺快慢,單純感覺空氣吸進來、呼出去。鼻子涼涼的感覺?肚子微微的起伏?感受它就好,持續幾次呼吸,讓自己慢慢沉澱下來。
- 決定起點: 從身體的哪個部位開始都可以!有人喜歡從腳趾頭開始,像蓋房子從地基打起;有人喜歡從頭頂開始,像澆水從上往下;也有人喜歡從最緊繃的地方(例如肩膀)開始。隨你高興!
- 聚焦!打開你的「內在感覺雷達」: 把所有的注意力,像聚光燈一樣,溫柔地照在你選擇的起始部位(例如:左腳大拇趾)。然後,打開你的覺察力,試著去感受這個部位當下的所有感覺:
- 是溫暖還是涼涼的?
- 有刺刺、麻麻的感覺嗎?
- 跟襪子或地板接觸的感覺如何?
- 肌肉是放鬆的,還是有一點點(甚至很多)緊繃?
- 有微微的痠、痛,或是任何說不上來但存在的感覺嗎?
- 完全沒感覺也是一種感覺! 別勉強。
- 不批判,只是「知道」: 這是關鍵!無論你感受到的是舒服、不舒服、或沒感覺,通通接受它。不要罵自己「怎麼這裡這麼緊」,也不要急著想「我要放鬆它」。練習的態度是:「喔~我感覺到這裡現在是這樣子。好,我知道了。」不批評、不對抗、不期待改變,只是純然地覺察。
- 呼吸送給它: 當你清楚地覺察到這個部位的感覺後,試著在吸氣時,想像氣息溫柔地流向這個部位;呼氣時,想像任何緊繃、不適,都隨著吐氣被釋放出去。不用真的用力,只是溫柔的意念。多做幾次呼吸。
- 溫柔道別,移動光點: 感覺夠了之後(大約20秒到1分鐘,不用計時,感覺對了就好),在心裡輕輕地對這個部位說:「謝謝你,我知道了。」然後,把注意力(那盞聚光燈)緩緩地移向下一個鄰近部位。例如:
- 從左腳大拇趾 → 左腳其他腳趾 → 左腳腳掌 → 左腳腳跟 → 左腳踝…
- 或從頭頂 → 額頭 → 眼睛 → 臉頰 → 下巴…
- 順序不重要,覆蓋全身比較重要。慢慢掃,不用趕火車。
- 飄走是正常的!拉回來就好: 過程中,你的腦袋絕對會開小差!可能突然想到待會要吃什麼、昨天老闆的臉很臭、或擔心掃描得對不對。別生氣!這超級正常,每個人(包括冥想老師)都會! 當你發現心思飄走了,溫和地承認它:「啊,我剛剛在想晚餐了。」然後輕輕地、不帶責備地把注意力再拉回你正在掃描的身體部位就好。這個「發現飄走 → 溫柔拉回」的過程,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練習!
- 全身漫遊: 繼續這個流程,一個部位接著一個部位,慢慢地、細緻地「掃描」過你的全身。手臂、手掌、手指、背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腳掌、腳趾… 涵蓋你能想到的每個地方。
- 歸來時刻: 當你覺得全身都大致掃描過一遍了(或時間差不多了),可以讓注意力回到整個身體的整體感覺。感受身體作為一個整體躺在這裡或坐在這裡的重量感、存在感。最後,再將注意力帶回呼吸幾次。接著,非常緩慢地,動動手指、腳趾,輕輕轉轉頭、聳聳肩,再緩緩睜開眼睛。花點時間感受一下做完後的整體狀態。
身體掃描常見QA
- Q:一次要做多久? A:新手從5分鐘開始就超有效! 不用追求一次掃完全身。可以今天掃左腿,明天掃右腿加腹部。熟練後,一次10-20分鐘是常見的。重點是規律練習,比一次做很久更重要。
- Q:過程中覺得不舒服或更焦慮怎麼辦? A:如果某個部位感覺強烈不適,別硬撐。可以把注意力稍微移開,或回到呼吸上。告訴自己:「這感覺現在在這裡,但它會變化。」若真的非常困擾,停止練習沒關係,改天再試。也可以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師指導。
- Q:一定要躺著嗎? A:坐著絕對可以! 辦公室午休、通勤時(當然不是開車時!)、甚至排隊時,都可以簡化版地掃描某個緊繃部位(如肩膀、腰部)。重點是姿勢舒服、脊椎自然挺直。
- Q:睡著了算失敗嗎? A:完全不算! 這反而證明你很放鬆,身體需要休息。特別是睡前做,幫助入睡也是它的功效之一!
結語:兩帖合併,威力加倍!
車內卡拉OK讓你主動出擊、釋放能量,把壓力、鬱悶大聲「唱」出去,同時啟動身體的快樂與免疫力開關。身體掃描則讓你被動接收、深度覺察,學習與身體共處,釋放深層的緊繃,找回內在平靜。一個外放,一個內觀;一個動態,一個靜態。精神科醫師自己都在做的組合,絕對不是偶然!
下次當你覺得快被生活壓垮時,試試看:
- 下班塞車時,搖下車窗(或關緊!),選首嗨歌用力吼出來!
- 晚上睡前或午休空檔,花5分鐘躺下來,從腳趾頭開始溫柔地掃描自己。
它們簡單、免費、隨時可做,而且科學認證有效。別小看這些小動作,持續做,你會發現壓力的烏雲漸漸散開,身體變輕盈,心情也跟著亮起來!免疫力提升、憂鬱退散,就從今天開始,用自己的聲音和自己的身體,找回健康的主導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