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無聲殺手!不會痛的腎結石拖20年 阿伯差點洗腎 這4種人最危險

阿伯差點洗腎 這4種人最危險

「醫師啊,我只是體檢報告說腎不好,哪ㄟ變甲嚴重?」彰化醫院診間裡,81歲的楊阿伯拿著報告一臉不敢置信。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腎絲球過濾率只剩19,距離洗腎門檻(15以下)僅一步之遙。更驚人的是超音波影像──他的左腎竟變成20公分巨型水泡,裡頭足足裝了3公升積液!

腰痛消失非痊癒 是腎臟的死亡警報

時間倒回20年前,楊阿伯曾經歷過左後腰劇痛+血尿的典型結石症狀。當時他本要去就醫,沒想到幾天後疼痛莫名消失。「不痛就是好了啦!」抱著這樣的想法,阿伯把這件事拋在腦後。誰能料到,這竟是腎臟的無聲哀號

graph LR
A[20年前劇痛血尿] --> B[疼痛突然消失]
B --> C[誤以為康復未就醫]
C --> D[結石堆積輸尿管]
D --> E[左腎積水失能]
E --> F[右腎負擔過重]
F --> G[雙腎衰竭瀕臨洗腎]

驚人影像曝光 左腎慘變「巨型水袋」

當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細查,真相令人倒抽冷氣:

  • 輸尿管完全封死:左側輸尿管被十幾顆結石塞得像水泥管
  • 腎臟膨脹變形:積尿無法排出,左腎被撐成比肝臟還大的水球
  • 組織永久壞死:在長期壓迫下,正常腎組織已完全消失
  • 僅存右腎苦撐:單腎運作20年後也出現慢性病變

「阿伯的左腰子(腎臟)已經被泡爛了啦!」彰化醫院泌尿科蔡卓榮醫師指著斷層片解釋:「就像水溝堵住不疏通,上游最後一定會淹大水。他的腎臟就是這樣被自己的尿淹死的!」

為什麼結石不痛了? 醫揭恐怖真相

你可能想問:結石卡在輸尿管不是會痛到打滾嗎?怎麼能忍20年?關鍵就在「疼痛消失的陷阱」:

  1. 急性期劇痛:結石剛掉進輸尿管時,管壁會激烈蠕動抵抗,引發刀割般腰痛
  2. 慢性化轉變:當阻塞持續數週以上,輸尿管放棄掙扎停止蠕動
  3. 痛覺神經麻痺:腎臟因積水逐漸膨脹,但痛感反而減弱
  4. 沉默性破壞:腎功能在無痛中每天流失1%,等到有症狀常已末期

蔡卓榮醫師感嘆:「很多病人像楊阿伯,痛幾天不痛了還以為結石自己排出來。其實更可能是腎臟『舉白旗投降』,開始走向壞死!」

4類人是高危險群 痛覺遲鈍恐要命

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點名4類容易忽略疼痛的族群

危險族群 痛覺遲鈍原因 醫師建議追蹤頻率
年長者 神經敏感度退化 每半年尿液+腎功能檢查
長期臥床者 活動量少難以察覺隱痛 每3個月腹部超音波
多重慢性病 糖尿病等疾病導致神經病變 結合回診抽血監測
服止痛藥者 消炎藥或嗎啡類藥物掩蓋疼痛警訊 用藥期間定期影像檢查

「會痛的結石反而是好事,病人一定掛急診處理掉。最怕的就是這種沉默型結石,等發現時腎臟常常已經沒救了。」蔡旻叡主任強調。

保腎救命3關鍵 這些徵兆別輕忽

楊阿伯的案例並非特例。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約15%尿毒症患者是因阻塞性腎病變導致,其中不少是無痛性結石造成。要避免走到洗腎這步,你該注意:

🔍 腎臟的無聲求救訊號

  • 尿液有細微泡沫久久不散(蛋白尿徵兆)
  • 夜尿次數增加(濃縮功能下降)
  • 莫名貧血、易疲倦(腎臟造血激素不足)
  • 血壓突然升高難以控制(腎素分泌異常)

🛡️ 護腎實戰守則

  1. 定期檢驗不能省:每年做尿液常規+抽血驗肌酸酐,高風險族要加做超音波
  2. 水分攝取有技巧:每日喝2000-2500cc白開水,分次小口喝比狂灌有效
  3. 飲食控制是根本少鹽(每日<5克)、限蛋白(每餐掌心大小肉類)、避開高草酸食物(菠菜、巧克力、濃茶)

「現在只能全力保住右邊這顆腎了。」看著楊阿伯的檢驗報告,蔡旻叡主任語重心長地說。目前醫療團隊用三管齊下策略:嚴格控制血糖血壓、開立腎臟營養配方、教導低蛋白飲食技巧,全力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

慘痛教訓的啟示 醫籲建立「腎臟存摺」

這個案例給所有人重要警示:器官不會說話,疼痛是珍貴的警報!當身體出現這些變化,哪怕只有一次都該徹查:

  • ⚠️ 任何型態的血尿(即使只出現一天)
  • ⚠️ 不明原因腰痛(尤其伴隨發燒嘔吐)
  • ⚠️ 腎功能突然下降(肌酸酐上升0.3以上)

「把腎功能當成存摺管理!」蔡旻叡主任呼籲,40歲以上民眾應建立自己的腎臟健康存摺

  1. 每年紀錄腎絲球過濾率(eGFR) 數值
  2. 保存每次尿液試紙報告
  3. 拍下超音波影像留存對比
  4. 發現異常時3個月內追蹤

腎結石不是老人專利,臨床遇過30多歲工程師因長期憋尿加班,結石阻塞導致腎萎縮。記住:不會痛的病最要命,現在就預約健檢,別讓你的腎臟默默哭泣!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