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麻油塗傷口真係會好?食藥署急警告:亂用恐害細菌感染、嬰仔皮膚爛

最近Line群組瘋傳「傷口抹麻油會消腫」的偏方,好多婆婆媽媽當成寶,連嬰仔跌倒擦傷都拿麻油來抹。衛福部食藥署實在看不下去,跳出來大聲公澄清:這款做法根本無效擱危險啦!

食藥署三點打臉:麻油是食品不是藥品!

  1. 無科學證據:食藥署直接講明,目前完全嘸任何醫學研究證明麻油有治療傷口的效果。網路上講的「特殊物質」攏是空嘴薄舌。

  2. 分類大不同:食藥署營養師特別強調:

    「麻油就是食品!食品歸食品、藥品歸藥品,麻油從來毋是醫療用品,連邊都擦不著。」

    順便幫大家複習麻油家族:

    麻油種類 原料/製程特點 常見用途
    黑麻油 黑芝麻慢火焙炒 麻油雞、進補
    白麻油 白芝麻輕度焙炒 涼拌、沾醬
    香油 白芝麻低溫提油 湯品提香
  3. 延誤治療風險:食藥署官員苦口婆心提醒:

    「傷口發炎抹油性物質,根本是幫細菌蓋棉被!等蜂窩性組織炎冒出來就大條了

醫師曝恐怖案例:嬰仔塗麻油險截肢!

台中童綜合醫院兒科高佳慧醫師急到跳腳: 「嬰仔皮膚只有大人1/3厚,麻油亂抹等於開門請細菌入住!」 她遇過阿嬤拿麻油塗孫子膝蓋傷口,隔天整隻腳腫到像麵龜,高燒送急診發現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差點引發敗血症。

高醫師點出三大致命傷: ⚠️ 過敏危機:芝麻是常見過敏源,紅腫癢痛比原傷口更慘
⚠️ 油封細菌:油脂蓋住傷口形成細菌培養皿,繁殖速度加倍
⚠️ 難清創:油汙卡傷口阻礙癒合,醫師清創痛到哀爸叫母

「老一輩講『麻油消炎』是看到火氣大誤會啦!煮麻油雞身體暖是酒精和薑的作用,根本不是麻油能治傷口。」高醫師搖頭說。

健康意識反變謠言溫床?食藥署破解迷思手法

食藥署分析,這波麻油謠言會爆紅有三大原因:

  1. 古早味情懷:阿公阿嬤時代物資缺乏,用麻油應急被當成智慧
  2. 天然=安全錯覺:聽到「天然食物」就放鬆戒心
  3. 懶人包效應:網路把複雜醫療知識簡化成「一油治百傷」

「謠言最愛玩文字遊戲!」 食藥署官員舉例:

  • 把「麻油含抗氧化物質」偷換概念成「能治發炎」
  • 拿「體内代謝」混淆「體外傷口癒合」
  • 用「老祖宗的智慧」包裝無效偏方

傷口處理黃金三守則

遇到擦傷割傷,醫師教你正港SOP:

  1. :用生理食鹽水沖掉髒污(沒有的話用煮過放涼的清水)
  2. :擦抗生素藥膏後蓋紗布,千萬別用麵粉、草藥、油類
  3. :出現紅腫熱痛或發燒,36小時內速就醫

高佳慧醫師特別提醒爸媽:

「嬰仔傷口處理要比大人更謹慎!酒精、雙氧水太刺激也不適合,優碘用生理食鹽水稀釋成茶色才安全。」

食藥署呼籲:這些食物也別往身上塗!

除了麻油,食藥署點名其他常見「廚房偽藥品」: 🍯 蜂蜜:未滅菌的生蜜含肉毒桿菌孢子,傷口使用可能中毒
🥬 生薑泥:薑辣素刺激傷口,痛到眼淚直流還可能灼傷
🍶 米酒:酒精使蛋白質變性,反而殺死修復細胞

食藥署最後強調:

「食品就是吃進肚的,不是塗在皮的!」 身體有狀況找專業醫師,別把廚房當藥局。亂試偏方省小錢,最後可能花大錢住院啊!

謠言退散小教室

Q:阿嬤說她年輕時抹麻油傷口好很快?
A:當年沒抗生素,傷口自己好的功勞被麻油撿走啦!

Q:芝麻素不是能抗發炎?
A:要吃進體內代謝才有用,直接塗傷口等於叫消防隊吃滅火劑

Q:中藥用麻油調膏藥怎麼說?
A:那是經過萃取和滅菌處理的製劑,跟你廚房的麻油天差地遠

下次再聽到「麻油治傷口」的偏方,記得回他這句:

「麻油還是乖乖拿去拌麵線,傷口留給藥膏處理卡妥當啦!」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