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鹹過頭不只傷腎!最新研究驚曝:重口味偷襲你的腦,失智風險激增

大家講到要預防失智症,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要多動腦,像是玩拼圖、打麻將、下棋這些腦力激盪的活動。但其實,有一個更基本、更貼近我們每天生活的關鍵,常常被大家忽略掉,那就是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這幾年醫學界越來越清楚看到,我們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吃得太鹹或太甜,根本就是在默默幫失智症開門,讓它可能提早找上門來!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是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的可怕事實。

別再以為只是血壓高!吃太鹹直接傷腦,記憶力直直落

講到吃太鹹的壞處,大家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啊,會高血壓啦!」沒錯,這是老生常談了。但現在,科學家發現事情沒這麼簡單!吃太鹹對大腦的傷害,是直接又兇猛的,甚至可能在高血壓出現之前,就已經在傷害你的腦細胞了!

這個驚人的發現,是從美國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的實驗來的。他們怎麼做的呢?就是把實驗室的小老鼠分成兩組:一組給牠們吃正常的食物(就像我們平常吃的),另一組則給牠們吃「重鹹特餐」(鹽分含量超高)。就這樣餵了4週到36週不等,結果真的嚇壞研究人員!

那些吃了高鹽飲食的老鼠,表現整個大退步!本來老鼠很會認東西、認地方,也能很快找到走出迷宮的路,但吃了重鹹之後,這些能力明顯變差,反應變慢,好像腦袋突然「當機」了一樣。為什麼會這樣?研究團隊深入追查發現了關鍵路徑:

  1. 腸道先出狀況: 吃下太多鹽分後,小腸會開始大量釋放一種叫做「介白素-17」(IL-17) 的發炎物質
  2. 血液當快遞: 這個發炎物質 IL-17 會跑進血液裡,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3. 直衝大腦搞破壞: 當 IL-17 跑到大腦附近,它會干擾大腦血管的功能,導致大腦裡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一氧化氮(NO) 變少了!
  4. 腦部大缺血: 一氧化氮可是負責讓血管放鬆、保持血流暢通的大功臣!它一減少,腦部的血管就緊縮,結果就是整個大腦的血流量嚴重下降
  5. 腦功能當機: 腦細胞沒有足夠的血液(等於沒有足夠的氧氣和養分)供應,當然就無法好好工作啦!認知功能、記憶力、學習能力通通受影響,表現在老鼠身上就是變笨、走不出迷宮。

這個實驗雖然是在老鼠身上做的(科學家不可能直接餵人吃超高鹽食物來觀察腦子壞掉啦!),但它提供了一個超級重要的線索:高鹽飲食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是一條獨立於高血壓之外的新路徑! 它直接透過腸道發炎、影響腦血管,讓你的腦袋「餓到沒力氣工作」。

當然,科學家也強調,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在人體是不是也走一樣的路徑。但是!攝取過多的鹽分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這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實,對健康百害無一利。 英國的國民健康服務體系 (NHS) 一直以來都建議,成年人一天吃的鹽,絕對不要超過6公克(大約就是平平的一個小茶匙的量)。這個建議,現在看來對保護大腦更是重要!

高血壓更是腦部殺手!記憶庫直接縮水,失智風險飆升1.7倍

上面講的是吃太鹹可能「直接」傷腦,但千萬別忘了,吃太鹹最廣為人知的後果——高血壓,它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強大的「腦部殺手」!

過去我們總覺得高血壓是心臟病、中風的元兇,但這幾年研究看得更清楚了,高血壓對大腦的傷害,一點都不輸給對心臟的傷害! 它會默默地、持續地侵蝕你的腦部健康。

日本研究失智症和高血壓預防的權威,鹿兒島大學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心臟血管和內科教授的大石充醫師,就提出非常明確的警告。他指出,長期的高血壓,就像一股持續不斷的高壓水流沖刷著脆弱的水管(血管),特別是腦部那些細微的血管網路。這種持續的壓力,會導致負責我們記憶核心的「海馬迴」區域,發生萎縮!

海馬迴是什麼?為什麼它萎縮這麼可怕?

你可以把海馬迴想像成你大腦裡的「記憶轉運站」「新記憶的臨時倉庫」。所有你新經歷的事情、新學到的知識,都會先送到海馬迴進行處理和初步儲存。如果這個關鍵區域因為高血壓而慢慢萎縮、變小、功能變差,那會發生什麼事?

  • 剛發生的事情馬上忘記: 可能中午吃了什麼,下午就想不起來。
  • 熟悉的人名突然叫不出: 看到老朋友,名字就在嘴邊但就是吐不出來。
  • 同樣的話重複講很多遍: 自己講過的話完全不記得,一直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 東西放哪裡轉頭就忘: 眼鏡、鑰匙、錢包,永遠在找。

這些,都是失智症早期非常典型的警訊! 大石充教授更引用美國的統計數據,點出一個驚人的事實:高血壓患者未來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足足高出1.7倍! 這個數字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所以,控制血壓,絕對是保護大腦、預防失智的頭等大事! 大石充教授給的日常建議非常明確:

  • 鹽分控制是關鍵: 跟前面國際建議一樣,每日食鹽攝取量壓到6公克以下
  • 避開危險因子: 除了吃太鹹,壓力山大、抽菸、酗酒也都是高血壓的幫兇,能避就避,能減就減。壓力大時找方法放鬆,菸癮酒癮真的要想辦法戒掉!

這些意想不到的生活習慣,竟也是失智症的地雷!

大腦真的是一個超級複雜又精密的器官,要保護它,光是控制鹽分和血壓還不夠!研究發現,一些我們平常根本不會聯想到失智的習慣或狀況,竟然也在默默增加失智的風險。來看看這幾個意想不到的「腦健康殺手」:

1. 牙齒掉光光,腦袋跟著空?口腔健康是護腦第一關!

你有想過,牙齒好不好,竟然跟腦袋靈不靈光有直接關係嗎?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就專門針對70歲以上的阿公阿嬤做過大規模調查,結果超級清楚:

  • 腦筋還很清楚、沒失智困擾的長輩們,平均還有14.9顆牙齒
  • 那些已經出現疑似失智症狀的長輩呢?平均只剩下9.4顆牙齒!差距非常明顯。

    日本口腔照護學會理事長鈴木俊夫醫師解釋了背後的關鍵:「咀嚼」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超級重要的「頭腦體操」! 當我們用力咀嚼食物時,會刺激口腔周圍的肌肉和神經,這些刺激會一路傳到大腦,有效活化大腦的不同區域,就像幫大腦做按摩、充電一樣,能幫助預防甚至改善失智的狀況。所以,能不能好好吃飯、好好咀嚼,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一口好牙! 牙齒掉光、牙痛不敢咬、假牙不合適,都會讓人傾向吃軟爛、不需要咀嚼的食物,等於剝奪了大腦每天重要的活化機會。好好刷牙、定期看牙醫、照顧好你的牙齒和牙齦,絕對是投資你的腦力!

2. 孤單寂寞覺得冷?小心失智找上門!「聊天」是健腦良藥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上了年紀的長輩,特別是阿公,話好像越來越少?日本知名的心臟科權威石川恭三醫師特別點出這個現象,並提出嚴重警告:長期孤獨、缺乏社交互動,是失智症的重大危險因子!

為什麼「聊天」這麼重要?石川醫師解釋,當我們在跟人講話、溝通時,大腦其實是非常忙碌的!要專心聽對方說什麼、理解意思、思考怎麼回應、組織語言、控制表情和語氣…這一連串複雜的過程,會顯著增加大腦的血流量,讓大腦各個區域都動起來,就像在做一場精密的「頭腦運動會」。「聊天」可以說是最自然、最輕鬆的健腦活動!

相反地,如果是獨居老人,或是長期覺得孤單、找不到人講話,生活變得封閉沉默,大腦缺乏這種日常的「社交刺激」,就像機器很久沒運轉會生鏽一樣,功能就會慢慢退化。所以,鼓勵長輩多出門走走、參加社區活動、跟老朋友泡茶聊天、甚至只是每天跟家人多講幾句話,都是超級有效的失智預防針! 做子女的,有空真的要多陪爸媽講講話。

3. 血糖控不好,腦袋會縮小!糖尿病也是失智幫兇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很麻煩,要控制血糖,擔心眼睛、腎臟、腳部出問題。但現在,連大腦健康也跟血糖控制好壞息息相關!美國頂尖的馬約診所 (Mayo Clinic) 做過一個重要的研究:

他們追蹤了超過1400位已經有輕度認知障礙(就是記憶力或思考能力開始有點退化,但還沒到失智程度)的人。研究發現,在這群人裡面,那些同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他們的大腦出現了一個恐怖的變化——整個大腦的體積平均縮小了2.9%!而且,傷害是針對性的,專門負責記憶的「海馬迴」區域,萎縮得最嚴重,平均縮小了4%! 大腦體積縮小、海馬迴萎縮,這正是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的典型病理特徵。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血糖控制不好,不只是身體器官受傷,更是直接傷害你的記憶中樞,加速大腦退化! 所以,平時注意糖分的攝取(少吃精製糖、含糖飲料、甜點),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好好遵照醫囑控制血糖,這些行動不僅是為了你的腰圍和胰島素,更是為了保護你寶貴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是在守護你的大腦未來

護腦行動,從今天餐盤開始!

看完了這些研究,是不是覺得背脊發涼?原來我們每天不經意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模式,都在深深影響著大腦的命運。重口味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我們過去的認知。要預防失智,絕對不是老了才開始擔心,年輕時、中年時的習慣,才是決勝關鍵!

具體該怎麼做?重點整理給你:

  1. 向「鹹」說不!嚴格控制鹽分:

    • 牢記 每日6公克鹽 的上限(約一茶匙)。這包括所有烹調用的鹽、醬油、醬料,以及零食、加工食品(香腸、火腿、泡麵、餅乾、罐頭)裡面隱藏的鹽分。
    • 烹調技巧: 多利用食物的天然鮮味(香菇、昆布、番茄、洋蔥、蒜頭、薑)、香草(蔥、薑、蒜、九層塔、香菜)、辛香料(胡椒、八角、花椒)、天然酸味(檸檬汁、醋)來提味,減少對鹽的依賴。
    • 外食技巧: 要求店家少放鹽、醬料分開給,少喝湯(湯通常很鹹),少吃醃漬品、滷味、沾醬(尤其醬油膏、沙茶醬)。
    • 購物技巧: 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特別注意「鈉」含量。選擇標示「低鈉」、「減鹽」的產品。
  2. 定期量血壓,控制是王道:

    • 了解自己的血壓數值。理想血壓應控制在 120/80 mmHg 以下。
    • 如果已經是高血壓患者,務必規律服藥,並配合醫師指示調整生活習慣。
    • 除了少鹽,也要注意減輕壓力、戒菸、限制酒精
  3. 顧好牙齒,咀嚼動腦:

    • 每天認真刷牙、使用牙線,徹底清潔。
    • 定期(每半年)洗牙、檢查牙齒,有問題及早治療。
    • 牙齒缺失要及時處理(做假牙或植牙),確保能充分咀嚼各種食物。
  4. 多多社交,動口又動腦:

    • 鼓勵長輩(也提醒自己)多參與社交活動,社區課程、宗教團體、志工服務、老人共餐都好。
    • 家人多陪伴聊天,分享生活,聽聽長輩說話。
    • 培養需要與人互動的興趣,如唱歌、打牌(適度)、參加讀書會等。
  5. 控糖顧腦,飲食均衡:

    • 嚴格限制精製糖(手搖飲、蛋糕、糖果、加糖零食)。
    • 選擇低升糖指數(GI) 的全穀雜糧(糙米、燕麥、地瓜)。
    • 多吃蔬菜、水果(注意水果份量),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 搭配規律運動(如快走、游泳),幫助控制血糖和體重。
    • 若有糖尿病,務必遵醫囑用藥與監測血糖。

失智症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它是日積月累的傷害造成的結果。今天這頓飯少放一點鹽,今天多跟家人講幾句話,今天認真刷了牙,今天拒絕了一杯含糖飲料… 這些看似微小的選擇,都是在為你的大腦存款,都是在築起對抗失智的高牆。 護腦行動,真的不用等,從今天、從下一餐就可以開始!別讓重口味和壞習慣,悄悄偷走你清晰美好的未來。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