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40歲後呷對蛋白質!中醫推5招『食養術』,身體不老反而日日更新!

「50歲後的身體變化,比你想的更快!」 韓國中醫師金素興一語點破許多人的盲點。這個被稱為「新中年期」的階段,根本不是坐等退休的安逸時光,反而是體力直直落、毛病開始浮現的關鍵轉折點!

為什麼50歲後叫「新中年期」?身體的悄悄話你聽見沒?

大家有沒有發現?過了50歲生日後,身體好像突然跟你唱反調!爬樓梯喘到像跑馬拉松、明明剛吃飽卻又餓得快、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 這些都不是錯覺!金醫師說這就像「第二次青春期」,只是這次不是長高變壯,而是肌肉偷偷溜走、骨質默默流失,連荷爾蒙都開始鬧脾氣(男女都有更年期喔!)。

更嘔的是,明明沒大病大痛,卻整天擔心:「會不會哪天倒下拖累家人?」這種心理壓力加上體力衰退,根本是雙重打擊!這時候與其花大錢買保健食品,不如把每天的三餐變成「養生武器」——金醫師這句話我超認同!廚房就是你的抗老基地啊!

中醫認證!5招飲食大改造 把老化變更新

🍚 第1招:白飯OUT!雜糧飯IN(三餐都要換)

原本主食 建議替換 關鍵理由
白米飯 糙米+燕麥+紅藜飯 精緻澱粉變血糖炸彈,雜糧纖維多、升糖慢
白吐司/麵條 全麥麵包/蕎麥麵 同樣一碗飯,雜糧營養多3倍!預防血糖飆升
稀飯 五穀粥+南瓜丁 添加根莖類增加口感,避免吃進過多水分脹胃

阿嬤的智慧其實超科學! 記得小時候看阿嬤總愛在飯鍋裡撒一把小米或紅豆,現在才知道超有道理。金醫師提醒:「白飯下肚就像直接灌糖水!」尤其新中年代謝變差,腰圍就是這樣默默變大的。建議至少 2/3碗飯換成雜糧,剛開始不習慣可以混白米,慢慢增加比例。

在地小技巧: 台灣好買的十穀米包直接丟電鍋,加點地瓜丁或芋頭,連菜都不用多煮就營養滿分!

🥦 第2招:蔬菜不是配菜!是主戰場(每餐都要有2-3色)

深綠色必吃: 地瓜葉、空心菜、菠菜(鐵+葉酸補血防健忘)
紅黃色要搶: 紅蘿蔔、甜椒、南瓜(β-胡蘿蔔素護眼抗老)
海藻類別放過: 海帶、紫菜、裙帶菜(礦物質比陸菜多10倍!)
份量這樣抓: 煮熟的菜至少半個飯碗滿(約100克),生菜沙拉要1碗半

「青菜呷夠沒?」這句話請每天問自己三次! 金醫師特別叮嚀台灣人愛吃的泡菜、雪裡紅這些醃菜,鈉含量簡直嚇死人!建議切細碎分散在菜餚中,別整碟狂吃。強烈推薦當季盛產的絲瓜、皇宮菜,便宜又軟嫩好入口。

婆婆媽媽實測: 把蔬菜切小塊混進絞肉做丸子,或是加進蛋液煎蔬菜烘蛋,挑食的家人都沒發現!

🥚 第3招:蛋白質是抗老命脈!沒吃夠肌肉會消失(每餐都要有)

★ 優質蛋白質清單 ★

類型 推薦食材 偷吃步技巧
海鮮 台灣鯷魚、虱目魚、白蝦 煮粥撒魚鬆,蒸蛋放蝦仁
豆類 板豆腐、豆干、無糖豆漿 味噌湯丟豆腐,打果汁加豆漿
水煮蛋、茶葉蛋、蒸蛋 冰箱常備水煮蛋,餓了隨時補
瘦肉 雞胸肉、豬里肌、牛腱 肉片切薄醃過再炒,軟嫩不塞牙

這點超重要! 金醫師說很多人怕胖不敢吃肉,結果肌肉掉更快!「蛋白質是身體的建材,沒材料怎麼蓋房子?」特別是過了50歲,吸收力變差,光吃豆漿蛋還不夠,每餐掌心大的蛋白質食物是基本!涮火鍋時別只涮肉,丟幾塊凍豆腐吸飽湯汁,蛋白質&鈣質一起補。

驚人真相: 肌肉量每十年下降8%,70歲後加速到15%!現在不吃蛋白質,老了連走路都吃力…

🥑 第4招:吃對油比不吃油更重要(好脂肪是神隊友)

✓ 每日必吃: 核桃、杏仁、南瓜子(約免洗湯匙1.5匙)
✓ 烹調用油: 苦茶油、橄欖油、酪梨油(發煙點高適合煎炒)
✗ 地雷小心: 雞皮、豬油、奶油麵包(壞脂肪讓血管卡油!)

台灣人超愛「酥脆口感」,但油炸物和糕餅的油最傷身!金醫師建議把綜合堅果當零食,放在客廳隨手抓一小把,取代洋芋片和巧克力棒。自製堅果醬抹全麥吐司也很棒,記得選無調味的才健康。

血管保養秘訣: 早晨空腹喝5ml苦茶油(或拌燙青菜),幫助排便又護心!

🍎 第5招:甜點慾望這樣解(水果堅果是最強替身)

慾望來襲時這樣吃:
👉 下午嘴饞:蘋果半顆+5顆杏仁(脆甜口感超滿足)
👉 飯後想甜:木瓜切塊淋無糖優格(促消化又補益生菌)
👉 突然餓爆:烤地瓜+毛豆一碟(高纖維+植物性蛋白)

別小看這招! 金醫師點破很多人敗在下午茶:「一塊奶油夾心酥,整天養生破功!」與其壓抑不吃,不如準備冷凍香蕉(打成果昔像冰淇淋)、或烤海苔片(鹹香解饞),這些都是診間患者實測有效的替代方案。

新中年餐桌實戰範例!一週菜單靈感

▎週一晚餐這樣搭
✔️ 主食: 紅藜糙米飯
✔️ 蛋白質: 蒜蒸鱈魚+蔥燒板豆腐
✔️ 蔬菜: 香菇炒高麗菜、涼拌海帶芽
✔️ 油脂: 蒸魚淋1茶匙冷壓芝麻油

▎週三午餐快速備餐
✔️ 雜糧便當: 紫米飯糰夾鮪魚玉米(用水煮鮪魚罐頭)
✔️ 配菜盒: 小番茄+水煮綠花椰+茶葉蛋一顆
✔️ 點心: 無糖豆漿+拇指大小腰果

關鍵心法: 不必餐餐完美!一週有4天做到就算成功,慢慢讓好習慣取代舊習慣~

為什麼蛋白質是抗老核心?中醫西醫都說YES!

「肌肉就像身體的發電廠!」金醫師用台語比喻:「沒電怎有精神?」尤其50歲後每年流失1-2%肌肉,光靠走路不夠,一定要靠飲食補足原料。最新研究更發現,足夠蛋白質能穩定血糖、提升代謝,連皮膚彈性都更好!

常見迷思破解:
「吃肉會傷腎?」 → 除非已患腎病,否則適量蛋白質反而助代謝
「吃蛋膽固醇會高?」 → 每天1-2顆蛋沒問題,膽固醇主要來自油炸物
「喝牛奶才補鈣?」 → 豆干、小魚乾、黑芝麻的鈣質更豐富!

給新中年的溫柔提醒:養生不是苦行僧!

最後送大家金醫師的暖心小語:「吃營養不是吃無聊!」偶爾想跟孫子吃炸雞?那就吃一塊,但多點份沙拉平衡。重點是80%時間吃對身體好的,剩下20%享受人生~把餐桌當成疼惜自己的儀式,吃進去的每一口,都在讓明天的你更有活力!

現在就行動:明天早餐把白吐司換成全麥饅頭夾蛋,午餐多點一份燙青菜,晚餐煮湯時扔進幾塊豆腐。小小改變累積起來,身體會回報你大大的驚喜!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