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蟄到!萬物甦醒的「甜蜜負擔」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概落在國曆3月5日到6日之間。老一輩常說:「驚蟄雷鳴,蟲蛇出洞」,意思就是春雷響起,把冬天躲起來睡覺的生物都叫醒啦!這時候天氣開始變暖,花也開了,本來應該是充滿活力的季節,但奇怪的是,超多人反而覺得整天懶洋洋,鼻子還癢到不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春天更容易累?身體正在打仗啊!
吳文誠中醫師解釋,春睏其實是身體的「換季調節反應」。冬天冷吱吱的時候,我們的血管會自動縮起來保暖,等到春天回暖,血管突然放鬆擴張,血液就往周邊跑。這時候大腦的血流量稍微減少,副交感神經開始作主,你就會哈欠連連,感覺怎麼睡都睡不飽。
更關鍵的是,濕氣和肝火在搞鬼!中醫看體質分成兩大類:
- 脾虛濕重型:這類人平常就容易水腫,舌頭有齒痕。春天陽氣升發要排濕,就像房間大掃除會先揚起灰塵一樣,身體在清除濕氣時反而更疲倦。
- 肝火旺盛型:這類人常熬夜、壓力大,自律神經緊繃得像拉滿的弓。天氣回暖時血管放鬆的「反差感」更強烈,睏意直接加倍!
🍵 中醫師特調!破解春睏神茶配方
👉 春睏救星【茯苓祛濕茶】
材料(500c.c.份量):
- 茯苓 3錢(約11克)
- 薏苡仁 3錢(約11克)
- 女貞子 3錢(約11克)
為什麼有效?
藥材 | 功效 | 科學一點說 |
---|---|---|
茯苓 | 像身體的除濕機 | 含多醣體促進腎臟排水 |
薏苡仁 | 代謝廢物清道夫 | 維生素B群加速能量轉換 |
女貞子 | 自律神經穩定劑 | 齊墩果酸調節交感神經 |
泡法超簡單:
- 藥材洗淨放進保溫瓶
- 沖入滾水500c.c.
- 蓋緊悶15分鐘
- 當水喝一整天,連續喝3天就超有感!
💡 吳醫師小叮嚀:薏仁要選「小薏仁」才有效,大顆的只是普通穀物喔!
🤧 換季鼻過敏大爆發?關鍵在「氣虛」
春天早晚溫差可以大到10度!加上空氣中飄滿花粉、塵螨,有過敏體質的人根本是「用生命在打噴嚏」。吳醫師點出關鍵:過敏其實是陽氣不足!驚蟄時身體要從冬藏轉為春生,氣血虛的人根本趕不上季節轉換。
👉 過敏剋星【黃耆補氣茶】
材料(500c.c.份量):
- 黃耆 3錢(約11克)
- 紅棗 3顆(記得捏破再煮)
神奇功效解密:
- 黃耆是「補氣之王」,能提升鼻腔黏膜防禦力
- 紅棗的環磷酸腺苷(cAMP)可抑制組織胺分泌
- 溫熱喝效果最好,早上喝還能提振精神
進階加強版:如果鼻涕像水龍頭關不住,加1錢防風;眼睛癢到受不了,加1錢菊花。
💪 每天3分鐘關節操!比喝咖啡還有用
吳醫師臨床發現,搭配簡單運動效果加倍!推薦「驚蟄醒神操」:
+ 手腕轉動:雙手平舉像搖呼拉圈,正轉30下+反轉30下
+ 腳踝泵式:腳尖用力往上勾→再往下壓,做30次
這個動作能刺激經過手腳的六條經絡,尤其是手腕的內關穴(安神)和腳踝的三陰交(排濕),做完馬上感覺眼睛變亮!
⚠️ 這些人要小心喝!
茶飲 | 禁忌族群 | 替代方案 |
---|---|---|
祛濕茶 | 孕婦、易腹瀉者 | 改喝「四神湯」去藥材只喝湯 |
補氣茶 | 感冒發燒、口乾舌燥者 | 用「黨參3錢」代替黃耆 |
🌟 換季保養3大黃金守則
- 飲食:驚蟄吃「梨子」潤肺,但過敏者飯後2小時再吃
- 作息:比冬天早30分鐘睡覺,養肝血最關鍵
- 穿衣:採「洋蔥式穿搭」,尤其要護住後頸風池穴
如果試了這些方法還是整天倦怠、噴嚏打不停,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警訊!建議找中醫師把脈調理,通常經過1-2週的穴位針灸(如足三里、太衝穴),身體就能跟上節氣變化的步調啦~
🌈 吳醫師暖心結語:春天是身體「重新開機」的季節,給自己3週時間調養,整年都能活力滿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