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心悸」?長新冠患者最懂的心跳失控感
先別緊張!當你感覺到心臟「蹦蹦跳」、「漏拍」或「突然加速」,這就是俗稱的心悸。根據牛津團隊的觀察,超過一半的長新冠患者都遇過這種狀況。最常見的是:
- 爬個樓梯像跑百米,心跳狂飆到喘不過氣
- 煮個飯、走到客廳拿東西,心臟就砰砰狂敲胸口
- 明明躺著休息,卻清楚聽到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聲
這種心跳和活動量「不成正比」的現象,連醫生都說根本是「不適當竇性心搏過速」!簡單講就是:身體明明沒需要,心臟卻自作主張加速(就像冷氣開18度卻狂送熱風)。更麻煩的是,有些人一起身就頭暈眼花+心跳暴衝,這可能是「端坐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TS)在搞鬼!
🚨 先別嚇自己!這些情況才需要緊急就醫
雖然心悸超惱人,但牛津團隊強調:多數不會直接傷害心臟,也不會增加中風風險。不過出現以下警訊要立刻掛急診:
- ▶️ 心悸+胸口像被大石壓住的劇痛
- ▶️ 眼前發黑或突然昏倒
- ▶️ 伴隨手腳發麻、說話困難
- ▶️ 呼吸急促到嘴唇發紫
如果只是單純心跳快、偶爾漏拍,先試試下面自救法!
🌿 牛津團隊9招自救攻略(實測有效!)
💧 1. 把「喝水」當成吃藥一樣認真
- 每天喝滿2-3公升,但別狂灌咖啡茶酒(這些會脫水!)
- 秘密武器:起身前先喝一大口冰水,能刺激神經穩住心跳
- 隨身帶水瓶,設定手機每小時提醒喝水的時間
🧂 2. 別怕吃鹹!適量補鈉是關鍵
- 長新冠患者常有的「低血壓」讓心跳更快
- 高鹽食物清單:起司、無糖優格+鹽、味噌湯、鯷魚、蘇打餅
- 早餐喝杯溫鹽水(250cc水+1/4茶匙鹽)效果顯著
🚶 3. 學會「慢動作」生活哲學
- 起床三部曲:睜眼躺30秒→坐床邊30秒→扶牆站10秒再走
- 避免久站,煮飯時準備高腳椅隨時坐
- 突然頭暈?立刻蹲下抱膝比坐下更有效
🥗 4. 三餐拆成五餐吃,菜單這樣配
- 大餐易引發心悸,改少量多餐(每2-3小時吃一次)
- 每餐必有:蛋白質(豆腐/雞蛋)+彩色蔬菜+優質澱粉(地瓜)
- 隨身帶無調味堅果,餓了立刻補充
🏋️ 5. 超簡單「臀部擠壓術」
- 站立前坐著用力夾屁股10下
- 等公車時偷偷做腳趾抓地運動(穿鞋也能練)
- 看電視時抬腳尖+勾腳背交替,促進血液回流
🔥 6. 避開「自律神經地雷」
- 少泡溫泉、洗熱水澡改溫涼水
- 夏天隨身帶小風扇+冰涼貼片
- 辛辣炸物、糯米類、碳酸飲料絕對忌口
🛌 7. 睡眠黃金姿勢
- 左側躺減輕心臟壓力
- 枕頭墊高上半身約30度
- 睡前穿彈性襪防夜間心悸
🧂 8. 鹽錠使用時機
- 外出前含一顆低劑量鹽錠(藥局有售)
- 運動流汗後喝電解質飲料(選無糖款)
- 自製補水飲:水500cc+蜂蜜1茶匙+鹽1小撮
💊 9. 藥物是最後選項
- 醫生可能開乙型阻斷劑,但有人會手腳冰冷更難受
- 中醫調理常用炙甘草湯、生脈飲
- 吃藥期間要每天量躺坐站血壓做紀錄
❤️ 給你的安心小叮嚀
牛津團隊追蹤發現,八成患者半年內會明顯改善!這段期間請做到:
- 用智慧手環監測「躺→坐→站」的心跳變化(正常增幅應<30下)
- 練習「4-7-8呼吸法」:吸氣4秒→閉氣7秒→吐氣8秒,立即穩定神經
- 建立「心悸日記」記錄發作時間、當天飲食活動,找出觸發點
一位康復者分享:「原本洗澡都會心悸,現在照著做,三個月後能慢跑!」關鍵是給身體時間修復神經損傷,別強迫自己運動,從「每天走5分鐘」開始就好。
📚 自救重點總整理(存起來隨時看!)
情境 | 應對法 | 禁忌事項 |
---|---|---|
突然站起頭暈 | 立刻蹲下抱膝 | 硬撐走路 |
半夜心悸發作 | 左側躺+墊高上身 | 趴睡或平躺 |
煮飯時心跳快 | 坐高腳椅+分段完成 | 長時間站立料理 |
外出怕昏倒 | 含鹽錠+穿壓力襪 | 空腹出門 |
焦慮引發心悸 | 4-7-8呼吸法 | 快速深呼吸 |
最後提醒!如果試了這些方法超過三個月沒改善,建議掛「心臟科或自律神經特別門診」進一步檢查。記住:你的心臟沒壞,只是神經系統還在復原期,溫柔對待它就會越來越好喔!
※ 本文參考牛津長新冠醫療團隊臨床實證,由《長新冠自救手冊》重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