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植物奶迷思大破解!中醫早餐只推這杯,營養師曝燕麥奶加咖啡油脂飆兩倍

最近走進咖啡廳,店員一定會問:「要換燕麥奶嗎?」好像不選植物奶就落伍了!這股從歐美吹來的植物奶風潮,在台灣也燒得超旺。許多人以為改用燕麥奶、杏仁奶就能瘦身又降膽固醇,但中醫師和營養師們最近急著跳出來喊卡——「你很可能喝錯了!」

🥛 名字都叫「奶」,其實根本不同類!

先來個震撼彈:市面上的「奶」其實分屬完全不同的食物類別,連衛福部都特別提醒大家別搞混!來看看你喝的到底是什麼:

1. 牛奶:乳品界的營養模範生

  • 分類:正港的「乳品類」
  • 營養重點: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群樣樣有
  • 中醫師小提醒:全脂牛奶熱量確實較高,但如果是成長期小孩或沒三高問題的人,其實不用刻意避開。它的鈣質吸收率可是植物奶很難追上的!

2. 豆奶(就是咱台灣人愛的豆漿!)

  • 分類:歸在「豆魚蛋肉類」
  • 營養重點蛋白質含量王者!素食者優質蛋白來源
  • 驚人真相:陳家駒中醫師門診發現,很多阿公阿嬤以為「十榖粉+燕麥奶」超健康,結果血糖狂飆!他直言:「早餐選無糖豆漿比燕麥飲好太多,現代人最缺的就是蛋白質!」

3. 椰奶:熱量炸彈別誤會!

  • 分類:直接被劃進「油脂類」
  • 殘酷事實:一杯椰奶下肚,等於喝進滿滿的飽和脂肪。偶爾拿來做咖哩很香,但當日常飲品?營養師搖頭:「跟喝油沒兩樣!」

4. 燕麥奶:最被誤會的偽健康飲品

  • 分類:本質是「全穀雜糧類」(就是澱粉!)
  • 三大陷阱
    1. 升糖指數超高:燕麥加工成飲品後,最有營養的麩皮都沒了,剩下一堆精緻碳水化合物
    2. 添加糖爆量:原味款喝起來平淡,廠商常猛加糖。看過成分表嗎?一瓶可能含超過6顆方糖!
    3. 咖啡專用款更可怕:為了好拉花,「咖啡師燕麥奶」普遍添加菜籽油,油脂量飆升2倍!早上一杯燕麥拿鐵配蛋餅?等於「澱粉+澱粉+油脂」的肥胖組合

5. 堅果奶(杏仁奶/腰果奶):水分比堅果多!

  • 分類:也是「油脂類」
  • 業界不能說的秘密:市售杏仁奶的杏仁含量低到可憐,根本是「水+增稠劑+香料」的混合物。想喝到真營養?自己在家打最實在!

📊 殘酷營養擂台賽!五種奶類成分大比拚

呂孟凡營養師直接拿出實驗室數據,比給你看清楚:(以每100毫升計算)

營養素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墊底
熱量 全脂牛奶(62大卡) 燕麥奶(55大卡) 無糖豆漿(33大卡) 杏仁奶(22大卡)
蛋白質 無糖豆漿(3.6g) 全脂牛奶(3.2g) 燕麥奶(1.0g) 杏仁奶(0.5g)
脂肪 全脂牛奶(3.6g) 燕麥奶(3.0g) 無糖豆漿(1.9g) 杏仁奶(1.5g)
碳水化合物 燕麥奶(9g) 全脂牛奶(4.8g) 無糖豆漿(1.6g) 杏仁奶(0.8g)
鈣質 強化鈣牛奶(120mg) 無糖豆漿(15mg) 燕麥奶(10mg) 杏仁奶(5mg)

💡 營養師真心話:燕麥奶碳水高過牛奶近兩倍!若當水喝又沒減主食,等於澱粉攝取量直接超標!

👨‍⚕️ 中醫師早餐桌揭密!唯一推薦是這杯

陳家駒中醫師分享門診血淚案例:「好多患者改喝燕麥奶想減肥,結果越喝越胖!」 有位血糖偏高的阿嬤,天天自豪吃「十穀粉泡燕麥奶」超養生,直到醫師發現她的糖化血色素狂升,才驚覺踩雷!

中醫師早餐飲品首選:無糖豆漿!關鍵原因:

  1. 補足蛋白質缺口:現代人早餐常是麵包、饅頭等純澱粉,豆漿能平衡營養
  2. 低升糖指數:不會造成血糖瞬間飆高
  3. 植物性雌激素:對更年期女性有天然保養效果
  4. 實測有效:門診患者改喝豆漿+雞蛋,體重開始下降

🚨 植物奶致命誤區!你中了幾個?

❌ 迷思1:植物奶=低卡減肥聖品

真相:燕麥奶熱量直逼全脂奶!且高碳水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不利減脂

❌ 迷思2:喝燕麥奶能降膽固醇

真相:β-葡聚醣在加工過程大量流失。真想降血脂?直接吃燕麥片更有效!

❌ 迷思3:乳糖不耐改喝植物奶就安心

警訊:市售杏仁奶鈣含量不到牛奶5%!長期喝恐缺鈣,務必選「強化鈣」款式

❌ 迷思4:咖啡加植物奶比較健康

驚人內幕:咖啡師專用燕麥奶為求綿密口感,普遍添加菜籽油。一杯大杯燕麥拿鐵,等於多喝進5克油脂!

🌟 聰明喝奶全攻略!營養師私房建議

✅ 選購心法

  • 燕麥奶:認明「無添加糖」+ 成分單純(燕麥+水+鹽)
  • 堅果奶:成分表堅果排第一位,避免買到「澱粉水」
  • 豆漿:無糖+非基改是基本款

✅ 混搭技巧

  • 牛奶:配水果或全麥吐司,補足纖維
  • 豆漿:加奇亞籽或亞麻仁粉,提升omega-3
  • 杏仁奶:搭香蕉打成果昔,取代甜點

✅ 特殊族群這樣選

  • 健身族:運動後喝牛奶,乳清蛋白吸收率更高
  • 糖尿病友:首選無糖豆漿,燕麥奶需算進主食份量
  • 素食者:混喝豆漿+杏仁奶,避免蛋白質不足

✨ 呂孟凡營養師關鍵結論:「沒有絕對好的奶,只有適不適合你的奶!」 乳製品提供優質鈣質、豆漿富含植物蛋白、燕麥奶滿足口感需求。重點是看清成分、替換主食、多元攝取

💬 台灣人真實困境破解Q&A

Q:早餐店只有燕麥奶和牛奶,怎麼選?
A:若當天少吃澱粉(如不吃麵包改啃茶葉蛋),可選燕麥奶;否則選牛奶更均衡

Q:自己打燕麥奶比較健康?
A:絕對是!用整顆燕麥片保留纖維,還能控制糖量。但注意:自製款鈣質仍不足,需從其他食物補充

Q:咖啡控怎麼避開油脂陷阱?
A:點咖啡時改選「一般燕麥奶」而非「咖啡師款」,或直接換杏仁奶(油脂含量最低)

Q:小孩能喝植物奶嗎?
A:不建議完全取代牛奶!成長需大量鈣質,若因過敏需飲用,務必選「強化鈣+維生素D」配方

最後送大家一句營養師的良心提醒:「別被『植物』兩字騙了!加工食品永遠比不上真食物。」 與其跟風喝高價植物奶,不如吃碗真燕麥配杯無糖豆漿——你的腰圍和血糖會感謝你!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