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4姿勢守住下半身
「下面有墜墜的感覺,買菜回來更明顯…」
「咳嗽就漏尿,要墊護墊才敢出門」
這些都是骨盆底肌失守的警訊!別以為只是小事,再放任不管,最嚴重連臟器都會從陰道掉出來!
什麼是「骨盆臟器脫垂」?阿嬤說的「掉茄子」就是它!
骨盆就像身體裡的大臉盆,裝著膀胱、子宮、腸子這些重要器官。骨盆底肌就是臉盆底的彈簧床,當這層肌肉鬆垮垮,器官就會往下墜:
- 膀胱掉出 → 俗稱「膀胱脫垂」,頻尿、漏尿找上門
- 子宮掉出 → 連走路都摩擦疼痛,嚴重需用手塞回
- 直腸壓迫 → 排便不順,用力擠反而更惡化
日本古早叫「掉茄子」,台語也有「落胎」的說法,都是形容器官從陰道掉出來的可怕狀況!更年期後每3人就有1人中標,停經後缺乏雌激素,肌肉像失去彈性的橡皮筋,加上長期提重物、便秘用力,骨盆底就崩盤了!
骨盆底肌失靈3階段!妳在哪一關?
階段 | 身體警訊 | 危險族群 |
---|---|---|
輕度衰退 | 打噴嚏漏尿、久站下腹悶脹 | 產後媽咪、久坐上班族 |
中度脫垂 | 陰道有異物感、性交疼痛 | 更年期婦女、常搬重物者 |
重度脫垂 | 臟器外露卡住、排尿困難 | 未及時治療者、高齡長輩 |
婦產科醫師警告: 很多阿嬤怕羞不敢說,直到「下面腫一包」才就醫,這時連走路都磨破皮出血!黃金治療期是在「有墜脹感」時就行動!
免開刀自救法!骨盆底肌體操(凱格爾運動)全圖解
只要會收縮肛門就能練! 每天偷做5分鐘,坐公車、追劇時都能練:
✦ 第一步:找到你的「海底彈簧」
- 想像憋尿夾斷尿流的感覺
- 再想像憋住屁不放的收縮
- 重點:屁股和大腿絕對不能用力! 手指放在腹部確認不會緊縮
✦ 四種姿勢訓練法(從易到難)
▍躺著練(初學者必學) → 平躺屈膝,在屁股下墊枕頭 → 專注收縮陰道和肛門「向上提」 → 收緊5秒 → 放鬆10秒,做10輪
▍坐著練(上班族偷練) → 坐椅子的前1/3,背部挺直 → 雙手壓住小腹避免用力 → 想像「用會陰部吸起衛生棉」,做20次
▍跪著練(加強版) → 四肢著地呈貓式,背部平行地面 → 吐氣時收縮骨盆底「向肚臍提」 → 吸氣放鬆,搭配脊椎起伏效果加倍
▍站著練(最高階) →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微蹲 → 手扶椅背保持平衡 → 收縮時想像「把地板磁磚夾起來」
關鍵技巧: 收縮時絕對不能憋氣!邊做邊正常呼吸才算正確。練到後來,連「抱孫子、咳嗽、大笑」都能自動收緊!
什麼情況非得動手術?醫師解析3種治療法
治療方式 | 適用程度 | 效果持續性 | 恢復時間 |
---|---|---|---|
骨盆底肌體操 | 輕度脫垂 | 需持續練習 | 立即見效 |
子宮托環 | 中重度 | 需定期更換 | 當天可走 |
懸吊手術 | 重度脫垂 | 10年以上 | 住院3天 |
子宮托環真實體驗: 62歲陳女士分享:「像放月亮杯,醫師幫我選尺寸,放進去馬上不墜了!但每兩個月要拿出來消毒」
手術必要時機:
- 脫出物無法用手推回
- 反覆摩擦潰瘍出血
- 嚴重影響排尿排便
終身受用的保養習慣!三招融入生活
- 晨起第一件事: 躺在床上做20次「快收快放」(收1秒放1秒)
- 搬重物必備: 先吸氣收緊骨盆底,再搬東西,避免「啵」一聲內傷
- 打噴嚏神救援: 感覺要打噴嚏前,快速向上提肛擋住壓力
骨盆底肌訓練的驚喜好處:
✅ 改善產後鬆弛,找回性福感
✅ 小腹變平坦,站姿更挺拔
✅ 預防老年失禁,不用包尿布
✅ 穩定核心肌群,腰痠背痛掰掰
復健師小叮嚀: 很多人練錯成「縮肚子」或「夾屁股」,摸摸肚子要是軟的才正確! 前兩週可能沒感覺,堅持兩個月絕對有驚喜!
給台灣女性的特別提醒
- 產後42天是修復黃金期,別急著做家事
- 更年期補充雌激素可延緩肌肉退化,但需醫師評估
- 竹筍盛產期別狂搬重物!用推車分次運送
- 傳統市場阿姨是高危險群!建議穿「護腰褲」分擔壓力
骨盆底肌是女人的第二顆心臟,現在開始每天練,老來不用怕臟器掉出來!快分享給身邊總在「搬米搬油」的媽媽們吧!
本文參考自《39~63歲‧圖解更年期全書》專業內容,由婦產科醫師 対馬瑠璃子、更年期諮詢師 吉川千明 監修,並加入台灣本土案例及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