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全身痠痛一定要照X光?復健科醫師解密:這些情況才需要!

診間裡最常聽到這句話:「醫師啊,我這腰痛兩個月了,要不要直接照個X光看清楚?」當痠痛纏身,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想「拍張照片」找答案。但復健科醫師坦白說:「X光不是萬能鑰匙,有時甚至會誤導方向!」

🔍 醫師的診間觀察術:從你走進門就開始

👀「望」什麼?小動作藏大玄機

  • 步態觀察:你走進診間時,醫師已在注意是否跛腳、重心偏斜
  • 坐姿解密:屁股只坐椅子前緣?可能椎間盤壓迫;蜷縮側坐常是薦髂關節問題
  • 表情線索:眉頭緊鎖揉腰?可能是急性拉傷;無意識抖腳常伴隨長期慢性痛

👂「聞」出疼痛背後的真相

「醫師我痛到睡不著啦!」(急促高音)
「就…整天沒力氣…」(虛弱氣音)
聲音密碼
✓ 中氣十足抱怨 → 急性發炎或結構損傷
✓ 語調平板無力 → 慢性疼痛合併身心耗竭
✓ 混合藥膏味 → 透露自行用藥習慣

🗣️ 問診關鍵6大地雷題(答對加速診斷)

  1. 疼痛地圖:「用手指圈出最痛範圍,會像電流竄到腳底嗎?」
  2. 時間密碼:「半夜痛醒?還是早上起床最卡?」
  3. 死亡姿勢:「翹二郎腿痛爆?還是從沙發起身那瞬間要命?」
  4. 自救實錄:「熱敷更慘?還是貼某藥布特別有效?」
  5. 職業傷害:「要搬20kg貨物?還是每天滑鼠點擊800次?」
  6. 疼痛記憶:「國中打球摔過尾椎?三年前椎間盤突出過?」

📌 真實案例:櫃姐Lily說「踮腳拿貨時腰像被電到」,醫師一聽就懷疑椎間盤突出,後來觸診證實神經壓迫,比X光更早抓到病灶!

✋「切」診實戰:醫師雙手就是最強檢測儀

當醫師請你躺上診療床,其實正在進行精密的身體偵查

  1. [肌肉張力測試]
    │─ ✅ 輕按臀部:硬得像石頭?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
    │─ ✅ 肩頸撥筋:摸到粒狀結節?典型筋膜炎
  2. [關節活動密碼]
    │─ ⚠️ 「慢慢彎膝蓋…有咖咖聲?」→ 軟骨磨損警訊
    │─ ⚠️ 抬手過肩卡住?五十肩正在進化中
  3. [神經壓迫測試]
    └─ 📌 直抬腿60度就麻爆?坐骨神經亮紅燈

🚨 什麼情況才需要照X光?醫師曝黃金準則

建議檢查 可暫緩觀察
外傷史 跌倒撞擊後劇痛 三個月以上慢性痠痛
危險徵兆 夜間痛醒/不明體重減輕 特定姿勢才誘發疼痛
神經症狀 大小便失禁/手腳無力 單純肌肉緊繃
高風險群 長期用類固醇/癌症病史 無特殊病史年輕族群

💡 醫師真心話:「曾遇過X光顯示『輕微退化』,但患者恐慌到失眠,後來發現痛感其實來自壓力性肌肉緊繃!」

✨ 醫病協作指南:比檢查更重要的事

  1. 疼痛筆記本:用手機錄下「最痛姿勢」給醫師看,勝過千言萬語
  2. 治療目標:明確說「我想抱孫子」比「治好腰痛」更觸動醫師
  3. 檢查問清楚:「這次超音波是要看韌帶?還是神經水腫?」
  4. 拒當資料庫:別蒐集十家醫院影像報告,重點在「醫師解讀」

🌟 復健科王醫師分享:「有位阿嬤說『要蹲著拜拜才不會對祖先失禮』,這句話比MRI報告更能指引治療方向!」

疼痛不是靠機器說話,而是醫師用專業聽懂你身體的求救訊號。 當醫病用同一本「疼痛字典」溝通,治療精準度直接翻倍!(全文完)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