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口腔潰瘍別輕忽!小傷口竟害他「開心」救命,醫曝3招防病菌攻心奪命

大家一定都有過嘴破的經驗吧?吃東西不小心咬到,或是莫名其妙冒出一個小潰瘍,通常擦個藥、忍個幾天就好。但你知道嗎?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傷口,居然可能變成要命的危機!今天我要分享一個真實故事,主角是59歲的蔡先生,他就是因為輕忽了嘴破,結果細菌一路殺到心臟,差點連命都沒了。最後還得「開心」手術救命,聽起來超嚇人對不對?讓我一步步帶你了解整個過程,還有醫生親授的防菌秘訣,守護你的心血管健康。

一個小嘴破,竟演變成生死危機

蔡先生就跟我們很多人一樣,平時偶爾會嘴破,有時是吃東西咬到破皮,有時是沒原因的小潰瘍或血泡。他都習慣自己擦藥膏處理,心想:「哎呀,小傷口而已,過幾天就好啦!」但這次不一樣了。幾個月前,他又出現口腔潰瘍,照樣沒放在心上。結果咧?不到一週,他突然開始發高燒,整個人虛弱到不行,家人趕快送他去附近醫院掛急診。

醫生一開始懷疑是肺炎,讓蔡先生住院觀察兩天。出院後,他以為沒事了,誰知道燒根本沒退乾淨,時好時壞地反覆發作。蔡太太跟我說,那段時間全家人都提心吊膽,看老公臉色蒼白、整天沒精神,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她勸老公再去大醫院檢查,蔡先生還嘴硬:「沒那麼嚴重啦,多休息就好。」結果拖了快一個月,某天半夜他突然胸悶到喘不過氣,像有人掐住脖子一樣,家人嚇壞了,立刻衝去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

急診醫師一量,發現蔡先生的血氧濃度掉到92%(正常要95%以上),X光片更顯示雙側肺部都浸潤了,發炎指數高到破表。當場就被插管送進加護病房。蔡太太回憶時眼眶都紅了:「我從來沒看過他這樣,整個人昏迷不醒,機器嗶嗶叫,護士衝來衝去,我腦子一片空白… 真的以為要失去他了。」

揪出元凶:口腔細菌攻心臟

醫療團隊一看情況不妙,馬上啟動跨科別會診。心臟血管科醫師用超音波一掃,發現大事不妙!蔡先生的二尖瓣(就是心臟裡控制血流方向的門板啦)居然嚴重逆流,瓣膜上還長了一堆「贅生物」,看起來像發霉的菜花一樣。醫生當場確診:這是感染性心內膜炎,而且元凶就是口腔裡的「血鏈球菌」!

你可能好奇,嘴破怎麼會扯到心臟?心血管外科羅崇祐醫師解釋超清楚:「二尖瓣位在心臟左心房和左心室中間,負責確保血液往前流到全身。但蔡先生的瓣膜被細菌感染後破了一個大洞,左心室收縮時,血液不只往前衝,還倒灌回左心房。想像一下,你家的水管破洞,水到處亂噴,心臟也是這樣!」結果咧?心臟輸出血量暴跌,肺裡積滿血水變成肺水腫,其他器官也跟著缺氧衰竭。羅醫師說:「再晚一步,就是心因性休克,救都救不回來。」

最扯的是,這些細菌居然是從蔡先生嘴破的傷口溜進去的!血鏈球菌平常住在口腔裡,如果傷口沒處理好,刷牙或吃東西時就可能竄進血管。一般人免疫系統能擋住,但蔡先生長期嘴破又輕忽,細菌大軍直接殺到心臟瓣膜上築窩。國外研究就說,每年每10萬人中有3到10人得這種病,其中20%都是口腔細菌搞的鬼。羅醫師感嘆:「很多人以為嘴破小事,但細菌搭『血流便車』直攻心臟的案例,我們醫院一年就好幾起!」

驚險「開心」手術救命過程

確診後,醫療團隊火速安排手術。但問題來了:蔡先生的二尖瓣不只逆流,還破了一個1公分大洞(平常瓣膜才幾毫米厚啊!),周圍贅生物多到像藤蔓纏繞。羅醫師說:「抗生素根本打不進去,那些贅生物就像細菌的碉堡。」原本想用微創手術,但評估後發現風險太高——手術時間太長的話,病人可能撐不住。最後決定傳統開胸手術,雖然傷口大,但能快速清除感染源。

手術當天,心血管醫學中心張燕主任和羅崇祐醫師聯手上陣。過程超驚險:先在蔡先生胸口正中切開20公分傷口,鋸開胸骨後讓心臟暫時停跳。醫師們小心翼翼切除爛掉的瓣膜,用特殊工具刮掉所有贅生物(羅醫師說:「那東西黏得像口香糖,得一點點清乾淨,不然殘留細菌會復發。」),最後縫上人工瓣膜。整個手術花了快5小時,蔡太太在手術室外哭到脫力:「每一分鐘都像一年那麼長…」

術後奇蹟發生!才兩天,蔡先生的肺水腫就消了大半,血氧回升到正常值。住院期間還得打六週抗生素,確保細菌殺光光。蔡先生現在康復出院,他跟我分享:「真的學到教訓了!以前覺得嘴破沒啥,現在每天刷牙三次,還隨身帶漱口水。撿回一條命,以後不敢鐵齒了。」他還秀出手術疤痕給我看,20公分長的痕跡像一條蜈蚣爬在胸口,提醒他健康多珍貴。

病菌攻心3大防線,醫生教你這樣做

蔡先生的案例不是特例,羅崇祐醫師強調:「血液裡任何細菌都可能感染心臟。尤其免疫力低時,細菌量一多,免疫系統根本扛不住。」他提出3招關鍵預防法,簡單易做,從日常就能擋住病菌:

  1. 口腔清潔做到位

    • 每天刷牙至少兩次,別隨便嚕兩下就交差。牙刷選軟毛的,輕輕刷到牙齦溝,那裡最容易藏細菌。
    • 飯後用漱口水殺菌,挑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的效果最好。羅醫師笑說:「很多人懶得用,但想想蔡先生,多花30秒漱口比開胸手術好吧?」
    • 定期洗牙!牙結石是細菌大本營,每半年找牙醫報到一次。醫師分享:「我遇過病人十年沒洗牙,結果蛀牙細菌引發心內膜炎,差點害死自己。」
  2. 嘴破潰瘍別硬撐,速速就醫

    • 如果潰瘍超過一週沒好,或反覆發作,別自己亂擦藥。羅醫師警告:「這可能是免疫系統拉警報,拖越久細菌越容易入侵。」
    • 尤其伴隨發燒、疲倦時,馬上掛家醫科或心臟科。醫師說:「像蔡先生早期發燒就該進一步驗血,說不定能擋住細菌攻心。」
    • 平時補充維生素B群和C,減少嘴破機率。但醫師提醒:「保健食品是輔助,有症狀還是要看醫生!」
  3. 心臟問題或手術前,主動告知牙況

    • 如果有心臟病史,或要動心臟手術、拔牙等侵入性治療,一定告訴醫生你的口腔狀況。羅醫師解釋:「這時候細菌入侵風險超高,醫師可能開預防性抗生素。」
    • 人工瓣膜患者更要小心!術後一年內避免洗牙或根管治療。醫師分享案例:「曾有人換瓣膜後跑去拔智齒,沒吃抗生素,結果細菌黏上新瓣膜,得二次開刀…」
    • 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尤其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老人)。醫師說:「超音波非侵入性,能早期發現瓣膜異常。」

健康心臟,從日常小事開始

蔡先生的故事給我們一大警訊:身體沒有「小問題」,只有「沒被重視的問題」。口腔是全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一個小破口可能釀成大災難。羅崇祐醫師最後叮嚀:「心血管保健不是等生病才做,每天刷牙、注意小症狀、定期檢查,就是最好的救命符。」下次嘴破時,別再鐵齒啦!花三分鐘照顧它,可能省下開胸手術的痛苦。健康無價,從今天開始,為你的心臟多守護一分吧!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