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手術燈,照見台灣醫界最暖的光
禮拜四門診來了一位轉診孕婦,超音波一照我就知道事情大條了。胎盤像樹根一樣鑽進子宮肌層,這叫「植入性胎盤」,是產科醫師最怕碰到的炸彈。更棘手的是她紅著眼眶說:「醫生,我們是低收入戶…只有繳國民年金。」先生站在旁邊低頭搓手,診間冷氣明明夠強,他額頭卻全是汗。
💸 天價止血劑的沉重現實
這種手術最怕大出血,要是用上人工合成止血基質,小小一管5ml就要兩萬塊!萬一併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打個第七凝血因子更要15萬起跳。看著她蒙著棉被哭到發抖,我心裡直抽緊。護理師偷偷跟我說,夫妻倆連醫院餐都捨不得訂,啃冷饅頭配開水。
「刀,開不開?」麻醉科老陳問我。我直接拍板:「開!錢的事我來扛。」轉身就聯絡東址手術室調人手。這種窮兇極惡的案例,在台大就是有這種底氣——沒錢更要救!
五關生死戰的暖心實錄
⚡️ 第一關|麻醉科天降神兵
早上八點進開刀房,奇景出現了!台灣麻醉醫師荒到一人顧三房是常態,今天居然來了四位大咖。資深老麻林醫師邊插管邊笑:「怕你手抖啊,這種刀沒後援怎麼行?」其實他們都是剛值完大夜班硬撐來的。
🚑 第二關|泌尿科暗夜潛行
接著換泌尿科老將出手。膀胱鏡下放輸尿管支架時,大夥屏氣凝神。要知道植入性胎盤常伴隨膀胱侵犯,稍有不慎就是血海。老趙額頭汗珠滴到無菌巾上,護理師連忙擦掉,他還能開玩笑:「這汗是怕你賠錢啦!」
🔪 第三關|千鈞一髮取胎術
輪到我上場時,空氣像凝固似的。刀片劃開子宮那刻,全場倒抽氣——胎盤血管像蜘蛛網爬滿子宮壁。我從子宮頂部最薄處撈出寶寶,護士立刻用保鮮膜般的特製薄膜裹住肚子。助手小聲驚呼:「居然沒爆血!」這運氣簡直是媽祖保佑。
🩸 第四關|血管攝影室奇蹟
推著手術台衝向血管攝影室那百米路,我手心全是汗。放射科劉哥嚼著口香糖悠哉操作:「老施啊,這台機器週五要報廢了,當作畢業演出啦!」螢幕上血管像藤蔓纏繞子宮,他精準打進栓塞劑。看血管網瞬間退潮,我差點歡呼出聲。
🎉 第五關|40分鐘神速收工
回到手術室簡直像換了場景。原本猙獰的子宮變得溫馴,我們只花40分鐘就切除乾淨。巡房護理師阿長瞪大眼:「才流500cc血?普通剖腹產都比你多!」更感動的是小兒科醫師,在沒保溫設備的走廊用外套裹住寶寶,用體溫護著衝上救護車。
那些藏在刀房外的眼淚
❤️🩹 皺皺紅包的故事
當我把家屬帶到攝影室外,沉默的先生突然拽住我,往白袍口袋塞了個紅包。那信封軟塌塌的,邊角都磨毛了。我直接掏出來放回他手裡:「在台大不用這個啦!老實說我月薪都比你多…」看他眼眶瞬間爆紅,我趕緊補句:「是醫院該幫你們,不是你們謝我們。」
💤 託夢的溫暖巧合
更玄的是婦產科小柳學妹。她本來要來見習這台刀,結果凌晨接生累垮在值班室。後來她笑著說夢到我穿手術衣跟她報平安:「別來了,很順利!」醒來看手機才中午十二點——那時我明明剛劃下第一刀啊!這種心有靈犀,大概只有日夜拚命的產科團隊懂。
賠錢刀背後的台大精神
下刀後我看著帳單苦笑:人工止血劑全沒用上,血管栓塞健保又不給付,加上動員四個麻醉醫師、放射科精銳,這筆少說讓醫院虧三十萬。但你知道嗎?從護理師到清潔阿姨,沒人提半句錢的事。
開完刀去嬰兒室看寶寶,小傢伙睡得正香。護理長指著保溫箱上的便利貼:「麻醉科林醫師留的,說母奶不夠就刷他卡買奶粉。」經過護理站,聽到年輕住院醫師在打電話:「學長,那個罕病藥我幫你申請到慈濟補助了…」
走在台大長廊,牆上「仁心仁術」匾額被夕照映得發亮。突然懂老教授為什麼總說:「救人不是成本計算題。」當醫護們自願當義工、院長扛賠錢壓力、連機器報廢前都幫打勝仗——這才是台灣醫療最珍貴的風景。
後記:本文獲施景中醫師授權改寫,真實案例出處為台大醫院婦產部。那位媽媽出院前,護理站被偷偷放了袋蘋果,上面寫著:「給天使們,分期付款的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