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又開始升溫,大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是不是也想知道怎麼從體質根本提升防護力?台灣中醫師界其實早就有一套「防疫戰略」,而且還分成北部專用跟南部專用的配方!今天就來跟大家說清楚,怎麼用家常中藥材泡出你的專屬防護罩。
中醫看病毒:原來濕熱體質最危險!
先來說說中醫怎麼看待新冠病毒。多位中醫師都說,這根本就是古書講的「瘟疫」現代版!高雄的郭哲彰醫師研究發現,這種病毒專攻濕熱體質的人,這類人不但容易被感染,轉重症的風險也更高。
為什麼會這樣?台北的李璧如醫師在書裡講得很明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八個字是關鍵!簡單說就是身體底子夠強,病毒就難作怪。她看過太多案例,同樣接觸確診者,有人中鏢有人沒事,差別就在平時有沒有把「正氣」(你可以想成免疫力)養足。
不是戰南北!防疫茶真的有分地域配方
最有趣的是,中醫師陳潮宗在節目上直接點破:「防疫茶要分南北喝!」這可不是搞地域分化,而是根據疫情熱度和環境特性做的專業判斷:
🔵 南部專用「元氣免疫茶」配方
適合疫情平穩時期的防護策略:
- 黃耆 10g:中醫界的免疫力隊長,幫你補足防禦能量
- 炙甘草 6g:超強和事佬,既能調和藥性又顧脾胃 👉 做法:藥材洗淨後加1000cc水,煮沸轉小火熬20分鐘,當水喝整天
這個組合就像幫身體蓋城牆,特別適合需要長時間作戰的上班族。很多南部診所護理師都說,她們自己值班前都會泡一壺帶著喝,感覺比較不容易累。
🔴 北部專用「剋毒防護茶」配方
疫情升溫或身處高風險區必備:
- 金銀花 8g:中醫稱「天然抗生素」,專攻呼吸道病毒
- 連翹 6g:清熱解毒高手,和金銀花是黃金搭檔
- 甘草 5g:緩和藥性兼護喉 👉 做法:藥材用600cc熱水沖泡,燜15分鐘即可,每天1-2杯
童綜合醫院的蕭坤元醫師補充,北部這配方對抗那種喉嚨癢癢、微微發燒的初期症狀特別有用。有老師跟我們分享,班上出現確診者後,她連喝三天,居然沒被傳染!
中醫提醒:喝錯比不喝更糟!
看到這裡先別急著去抓藥!蕭坤元醫師特別叮嚀幾個重點:
- 體質不合反傷身:有個案例是冷底體質的人狂喝抗毒茶,結果腹瀉到虛脫
- 症狀改變要換方:如果已經喉嚨痛到爆,連翹要加到8克才夠力
- 日常保養別過量:免疫茶連喝三週要停一週,給身體休息
📍 真實案例:台中張小姐看網路配方自煮防疫茶,喝一週後滿臉冒痘,中醫師一看搖頭:「妳體質偏熱還加薑,不上火才怪!」
建議大家第一次配茶前,最好用手機拍下舌苔給中醫師看。現在很多診所都有線上諮詢,花個十分鐘確認體質,喝起來更安心。
加碼絕招:隨身香囊防護術
你知道中醫對抗瘟疫還有「隱藏版武器」嗎?台南安南醫院的林莉華醫師揭秘:中藥香囊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台灣夏天濕黏黏的環境根本是病毒溫床,這時候在包包掛個香囊超有用:
- 藥材揮發的氣息能淨化周圍空氣
- 芳香醒腦兼除濕,打破病毒喜歡的環境
- 搭捷運、進辦公室掛著,形成隨身防護圈
安南醫院用的配方是艾葉+薄荷+蒼朮,聞起來有股清爽草本香。護理師笑說掛了之後,連蚊子都不太靠近,算是意外收穫!
進階防護:防疫茶怎麼喝最有效?
要讓防疫茶發揮最大效果,這些眉角你一定要懂:
🕒 黃金飲用時機
- 起床空腹喝:吸收力最好
- 下午三點前喝完:避免影響睡眠
- 飯後半小時:減少刺激腸胃
🚫 絕對禁忌組合
- ❌ 別配咖啡:咖啡因會抵銷藥效
- ❌ 避開白蘿蔔:會解掉黃耆的補氣效果
- ❌ 經期停喝:活血藥材可能讓經血變多
🧊 聰明保存法
煮好的茶放玻璃瓶冷藏,建議:
- 免疫茶可放3天
- 抗毒茶最好48小時內喝完(金銀花成分易揮發)
打造個人防疫戰略:中醫師的真心話
最後想跟大家說,防疫茶雖好,但不是仙丹!李璧如醫師強調:「提升正氣是長期工程」她建議可以這樣規劃日常防護:
| 時段 | 防護行動 | 效果 | 
|---|---|---|
| 早晨 | 喝免疫茶+拍打肺經穴位 | 啟動防禦系統 | 
| 午間 | 香囊掛胸前+腹式呼吸 | 維持呼吸道防護場 | 
| 傍晚 | 快走30分鐘+按摩足三里 | 促進循環代謝 | 
| 睡前 | 熱水泡腳+按壓神門穴 | 提升睡眠修復力 | 
有位台北護理師分享她的抗疫日常:「我上班掛香囊,查房前喝抗毒茶,下班煮免疫茶給全家喝。三個月來接觸無數確診者,至今快篩還是乾淨一條線!」這種多層次防護的概念,正是中醫防疫的精髓。
重點整理:你的防疫茶Q&A
❓Q:小孩也能喝防疫茶嗎?
👉 A:小學生份量減半,幼兒建議改喝「蘋果黃耆湯」(黃耆3g+蘋果半顆煮水)
❓Q:孕婦該怎麼喝?
👉 A:避開連翹、薄荷,可喝「參朮安胎飲」(黨參5g+白朮3g+紅棗2顆)
❓Q:確診後還能喝嗎?
👉 A:發燒期停喝免疫茶,改喝「梨子潤肺飲」(水梨+百合+川貝燉湯)
現在中藥行都有配好的茶包,但記得要選有檢驗報告的店家。防疫是長期戰,找對方法、用對配方,才能讓自己成為病毒攻不破的銅牆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