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診間門推開,一位阿北扶著門框慢慢挪進來,整個人像被抽掉骨頭似的癱在椅子上。他喘著氣說:「洪醫師啊,我這兩天頭暈到天旋地轉,連走到廁所都腳軟,是不是貧血了?」我注意到他嘴唇發白,額頭冒著虛汗,手指還微微發抖。
🩸驚險診間實錄:阿北的異常數值
我立刻幫他量了生命徵象,一看儀器顯示就皺起眉頭:
血壓:86/52 mmHg(正常至少要90/60)
心跳:每分鐘121下(標準是60-100)
這組合太不對勁!血壓低加上心跳飆速,配上頭暈無力,根本是急性出血的經典四重奏。我馬上建議抽血檢查,沒想到阿北搖搖手:「免啦!我昨天在別間診所驗過,血紅素12.6好得很,而且…」他壓低聲音:「我這幾天大便是黑色的,像柏油那樣黏踢踢。」
我心裡警鈴大作:「大便黑色就是消化道出血的鐵證啊!」但阿北堅持血紅素正常不願抽血,我只好搬出看診三十年經驗勸他:「阿北,血紅素像狡猾的罪犯,出血當下會躲藏,等24小時才現形。你現在抽,數字保證不一樣!」
🔍 血紅素的欺敵戰術:為什麼出血當下驗不出?
阿北半信半疑抽了血,報告出來那刻他瞪大眼睛:「6.8?昨天還12.6!這機器壞掉吧?」看著他不可置信的表情,我拿出白板畫圖解釋:
血紅素濃度 = 紅血球總量 ÷ 血液總量
想像你手上有杯200cc的紅酒(酒精濃度10%),倒掉100cc後,剩下100cc濃度還是10%,因為酒精和紅酒等比例減少。但如果你往剩餘的100cc裡加水補滿200cc,濃度立刻掉到5%!
急性出血時身體變化:
- 出血當下:血液連同紅血球一起流失,血紅素濃度不變 → 驗血正常
- 24-48小時後:身體啟動「補水機制」增加血漿量,就像往紅酒裡加水 → 血紅素濃度暴跌
- 關鍵空窗期:出血後1-2天驗血最準,這時水分已稀釋血液
「你昨天出血時驗血,就像測那杯倒掉一半的紅酒,濃度當然沒變。今天再驗,身體補足水分後,血紅素就現出原形啦!」我指著報告上6.8的數字:「這數值已經要輸血了,正常人血紅素是13起跳呢!」
🚨 身體的SOS暗號:3類症狀層層加碼
阿北聽完恍然大悟,我接著解釋身體在出血時會像烽火台般分階段發出警報:
出血量 | 身體反應 | 症狀表現 |
---|---|---|
≧10% | 血管收縮代償 | 坐著站起頭暈目眩(姿勢性低血壓) |
≧20% | 心臟加速補循環 | 莫名心跳破百、呼吸急促 |
≧30% | 代償機制崩潰 | 血壓直直落、冒冷汗、意識模糊 |
「你昨天有黑便還頭暈,就是10%出血的警報。今天心跳飆到121、血壓掉到86,表示失血已突破20%關卡!」我越講越急:「再拖下去,血壓會像溜滑梯般垮掉,那時連急救都困難!」
🩺 胃鏡揪出元兇:驚見潰瘍噴血
當天立刻安排胃鏡,鏡頭伸進胃裡,赫然發現胃竇部有個0.8公分潰瘍正在滲血,像小型紅色噴泉。醫療團隊馬上用止血夾鎖住出血點,同時啟動三管齊下治療:
1. 靜脈輸液:快速補充血管內容積
2. 輸血兩單位:把血紅素從6.8拉回安全線
3. 雙重胃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黏膜保護劑
三天後阿北血紅素回升到11.7,他笑著對護理師說:「原來血紅素會玩躲貓貓!要不是醫師硬要我抽血,現在可能去蘇州賣鴨蛋了!」
💡 保命備忘錄:這些症狀組合快就醫
經過這次教訓,我特別整理出血風險自評表:
✅ 危險組合症狀
- 頭暈 + 心跳>100 + 手腳冰冷 → 快掛急診
- 黑便/血便 + 虛弱感 → 24小時內必就醫
⚠️ 高風險族群注意
- 長期吃阿斯匹靈或消炎藥
- 有胃潰瘍或肝硬化病史
- 莫名貧血反覆發作
「別被單次血紅素報告騙了!」我叮嚀每位患者:「身體很聰明,當你同時出現頭暈、心跳快、血壓低這三個症狀,就像聽到防空警報,務必追查到底!」
🌟 預防勝於搶救:腸胃保健3招
阿北出院前,我開給他養胃護腸三部曲:
1. 飲食地雷清單:辛辣/咖啡/酒精全禁一個月
2. 護胃早餐公式:溫燕麥粥+水煮蛋(蛋白質修復黏膜)
3. 出血監測法:每月用大便比色卡檢查顏色
三個月後回診,他舉著健檢報告歡呼:「胃鏡變光滑了!血紅素14.2!」看著他中氣十足的模樣,我再次體認:掌握身體警訊語言,永遠是救命的第一道防線!
📌 洪醫師小筆記:急性出血像隱形殺手,初期驗血可能正常。當出現「暈、喘、心跳快」鐵三角症狀,請堅持複查血紅素,你的堅持可能是翻轉生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