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53歲男星驟逝!「無聲殺手」神經內分泌瘤全身10大警訊,別當小毛病

還記得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那個充滿智慧眼神的「中年PI」嗎?飾演這個角色的印度男星伊凡卡漢(Irrfan Khan),在2020年4月29日因癌症病逝,享年僅僅53歲。他的團隊發聲明證實,這位橫跨寶萊塢與好萊塢的傳奇演員,是與「神經內分泌腫瘤」長期搏鬥後離開。消息一出,不只印度,全球影迷都心碎了。李安導演曾盛讚他是「獨特的演員」,能合作深感榮幸,如今巨星殞落,更讓大家注意到這個症狀超會裝無辜的兇險癌症。

你可能會想:「啊演藝人員壓力大啦…」但更嚇人的是,伊凡卡漢早在2018年就公開自己得了「神經內分泌瘤」,這兩年積極治療,沒想到從傳出住進加護病房到離開,竟然不到24小時!這癌到底多可怕?連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其實也是死於長在胰臟的「神經內分泌瘤」,不是一般認知的胰臟癌!

什麼是神經內分泌瘤?為什麼叫「沉默殺手」?

神經內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 NET)真的很會躲!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醫師在粉專「江醫說健康」影片中解釋,它跟一般癌症不同,是從我們腸胃道器官的神經細胞冒出來的腫瘤。最恐怖的是,它會像身體裡的「冒牌工廠」,亂分泌各種荷爾蒙,讓你全身上下出現一堆「好像沒什麼」的小毛病。

🚨 為什麼難發現?醫師點破殘酷現實

  1. 症狀百變,超會偽裝:熱潮紅像停經、腹瀉像腸躁症、低血糖像貧血、咳嗽像感冒… 超容易誤診!
  2. 確診時間平均拖7年:統計顯示,從出現第一個症狀到確診,平均要花7年!江醫師沉重地說:「想想看,7年啊!癌細胞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3. 檢查不易:一般健檢項目(像抽血、超音波)很難直接抓到它,需要更針對性的檢查(如特殊血液腫瘤標記、核醫掃描)。

全身都是警報器!神經內分泌瘤10大「偽裝症狀」全解析

江坤俊醫師急呼:長期、反覆、找不到原因的這些小毛病,真的不能鐵齒!以下10個症狀是他臨床碰過最常見的警訊,尤其如果你看過醫生、吃藥都沒改善,更要提高警覺:

🔥 1. 慢性腹瀉 (拉肚子拉不停)

  • 詳細警訊:不是吃壞肚子那種!是長期(超過一個月)每天拉好幾次,做了大腸鏡也說沒問題,腸躁症的藥吃了也沒用。江醫師強調:「很多病人腹瀉到虛脫,最後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瘤在作怪,它會刺激腸道過度蠕動!」

🌡 2. 熱潮紅 (臉突然爆紅發熱)

  • 詳細警訊:更年期女性最容易忽略!突然從胸口一股熱氣衝上臉,整張臉紅得像關公,伴隨心悸。江醫師分享案例:「我遇過阿姨吃女性荷爾蒙吃了3年都沒好,結果是胃裡長了神經內分泌瘤!開刀拿掉,熱潮紅就消失了。」

🥵 3. 發熱 (沒感冒卻莫名發燒感)

  • 詳細警訊:感覺自己微燒、體溫偏高,但拿體溫計量又正常(或略高於37度),抽血檢查白血球也正常,沒有感染跡象。這種「虛熱」感常常一陣一陣來。

💦 4. 盜汗 (睡到一半汗流浹背)

  • 詳細警訊:特別是夜間盜汗最典型!睡覺睡到一半,突然爆汗到衣服、枕頭全濕透,冷到醒過來。這跟更年期盜汗不同,吃荷爾蒙也壓不下來。

😮‍💨 5. 氣喘 (沒原因突然喘不過氣)

  • 詳細警訊:以前沒氣喘病史,家族也沒人得,環境空氣OK也沒抽菸,卻突然開始覺得吸不到氣、胸口緊悶,像氣喘發作。這可能是肺部長了神經內分泌瘤刺激的!

💓 6. 心悸 (心臟砰砰亂跳)

  • 詳細警訊:坐著看電視、躺著休息,心臟卻突然像跑百米一樣狂跳,怦怦怦到心慌!去心臟科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卻都說沒問題?江醫師提醒:「腫瘤亂分泌的賀爾蒙,可能直接刺激心臟跳更快!」

🤧 7. 慢性咳嗽 (咳不停找不到原因)

  • 詳細警訊:咳了幾個月甚至幾年,看胸腔科、照X光都說肺沒問題,也不是過敏或胃食道逆流。別忽略,肺部本身就是神經內分泌瘤好發的位置之一!

🥴 8. 低血糖 (突然手抖、冒冷汗、頭暈)

  • 詳細警訊:沒糖尿病,也沒餓過頭,卻常突然發抖、冒冷汗、眼前發黑、極度疲倦,甚至暈倒!一量血糖低到離譜(像40幾mg/dL)。江醫師遇過病人:「他常莫名暈倒送急診,最後發現腫瘤在『偷分泌胰島素』,把血糖吃光了!」低血糖還會讓人脾氣變超暴躁喔!

🧴 9. 皮膚炎 (皮膚莫名紅癢長疹)

  • 詳細警訊:本來皮膚好好的,突然這裡紅一塊、那裡癢一片,像蕁麻疹或濕疹,擦藥膏只暫時有效。江醫師解釋:「腫瘤分泌的物質會干擾免疫力,讓皮膚亂發炎,皮膚科也找不到過敏原。」

🤢 10. 反覆潰瘍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一直復發)

  • 詳細警訊:幽門桿菌檢查明明陰性(或殺菌成功了),胃藥也乖乖吃,但胃痛、胃潰瘍還是三不五時發作,吃點東西就痛。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胃病,而是神經內分泌瘤在搞鬼!

江坤俊醫師沉痛呼籲:別讓「以為沒事」害了你!

「我最怕病人說:『啊就小毛病,應該還好吧?』」江醫師在影片中語氣急切。他強調神經內分泌瘤最大的敵人就是「拖」「自以為是」

  • 誤當停經/老化:很多4、50歲女性,把熱潮紅、盜汗、心悸全歸咎「更年期到了」,拒絕進一步檢查,白白浪費黃金時間。
  • 到處看診卻沒對症:因為症狀分散,病人可能看腸胃科(治腹瀉)、心臟科(治心悸)、皮膚科(治疹子)、婦產科(治熱潮紅)…每個科別都當獨立問題處理,沒人想到串連起來可能是同個源頭 — 神經內分泌瘤
  • 排斥檢查:聽到要做比較深入的檢查(如斷層、核醫掃描)就害怕或嫌麻煩。

✅ 早期發現,真的能救你一命!

江醫師也不斷給出希望:「神經內分泌瘤如果早期發現(腫瘤小、沒轉移),其實手術切除的治癒率很高!預後可以很好。」最怕的就是像賈伯斯或伊凡卡漢的狀況,發現時往往已晚期,擴散到肝臟等其他器官,這時再多的錢、再厲害的醫療團隊,效果都很有限了。

台灣人該怎麼做?醫師的救命提醒

  1. 對身體「小毛病」有警覺心:上面10個症狀,只要持續超過1-2個月,且看醫生、吃藥都沒明顯改善,絕對要敲響警鐘!
  2. 主動告知醫生「所有」症狀:別只說你現在最不舒服的那一項!告訴醫生你這段時間以來「所有」奇怪的變化(例如:同時有拉肚子、晚上盜汗、偶爾心悸)。這些資訊串起來,是醫生判斷的關鍵。
  3. 考慮掛「血液腫瘤科」或「腸胃內/外科」:如果家庭醫師或各科別醫師一直找不到原因,且症狀符合上述多項,可以考慮找這兩個專科的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做「神經內分泌瘤」的專門檢查(如Chromogranin A血液檢查、Gallium-68 PET/CT掃描等)。
  4. 定期健檢,但要知道極限:江醫師提醒,一般健檢很難篩出早期神經內分泌瘤。重點是對「異常症狀」的敏感度,有疑慮時要主動要求更針對性的檢查

伊凡卡漢的離世,是影壇的巨大損失,也再次用生命提醒我們:健康不能等,身體的「小毛病」可能是「大警報」!別再以為臉潮紅就是更年期、拉肚子只是吃壞肚子、容易喘是變胖了… 多一分警覺,少一分遺憾。把這10大警訊記在心裡,分享給身邊親友,尤其是年過40的族群,早期發現,真的是戰勝這個「無聲殺手」的唯一勝算!

資料來源:江坤俊醫師臉書粉絲專頁「江醫說健康」影片內容、國內醫學中心衛教資訊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