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遊總有人吐得七葷八素,有人卻能一路吃零食?原來這跟耳朵構造和體質大有關係!西醫說這是內耳平衡失調,但中醫更發現脖子僵硬的人特別容易中招,今天就來破解暈車真相和不吃藥的防暈絕招!
🧠 中醫看暈車:3種體質最危險
❶ 壓力大+脖子硬=肝火旺型
中醫老話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當你工作壓力爆棚、情緒緊繃時:
- 頸部肌肉會像石頭一樣僵硬
- 氣血卡住送不到大腦
- 加上過年菸酒應酬更傷肝 結果: 上車就天旋地轉,還可能伴隨太陽穴脹痛
📌 高危險群:熬夜加班族、脾氣急躁的人
❷ 久坐不動=痰濕阻塞型
「無痰不作眩」不是指咳嗽的痰!而是:
- 每天黏在椅子超過3小時
- 愛吃炸雞珍奶等油膩食物
- 代謝差讓身體像泡在溼氣裡 身體警訊:舌苔厚膩、睡覺流口水、小腹肥軟
📌 高危險群:辦公室久坐族、體型偏胖者
❸ 長輩頭暈=氣血虛弱型
「無虛不作眩」常見於銀髮族:
- 腎氣不足影響耳部平衡功能
- 氣血虛讓大腦像缺電的燈泡
- 嚴重時會眼前發黑冒冷汗 關鍵特徵:平常容易疲勞、手腳冰冷
✨ 不吃暈車藥的7大自救法
1️⃣ 圍巾護頸法(超關鍵!)
頸部受涼會讓血管「縮起來」,上車前這樣做:
- 用羊毛圍巾包住脖子到下巴
- 溫熱掌心搓後頸3分鐘(從髮際線到肩膀)
- 搭車冷氣出風口絕對不對脖子吹
2️⃣ 耳朵急救按摩
隨時可做的平衡調節術:
- 拇指放耳後,食指放耳前
- 上下搓揉30次(會感覺耳朵發熱)
- 食指輕按耳垂後方凹陷處(翳風穴)5秒
3️⃣ 薑糖隨身包
生薑是天然止吐劑:
- 切薄片含在舌下
- 喝熱薑茶(保溫瓶裝好)
- 自製薑糖:老薑汁+黑糖煮成膏狀凝固
4️⃣ 座位挑選心機
位置決定暈車命運: ✅ 優先選巴士前段、船身中段 ✅ 飛機選機翼對齊座位 ❌ 千萬別坐最後排或背對行進方向
5️⃣ 出發前飲食禁忌
上車前3小時要管住嘴: 🚫 滷肉飯、炸雞排→油膩難消化 🚫 珍珠奶茶→甜膩生痰濕 🚫 吃七分飽就好,寧可帶輕食上車
6️⃣ 躺平製造走路錯覺
已經開始暈時: ➔ 把座椅放平躺下閉眼 ➔ 外套蓋住眼睛擋光 ➔ 想像自己在散步(大腦會被騙過去!)
7️⃣ 頭皮鬆筋術
用梳子或指腹「由前往後」梳頭皮:
- 從額頭髮際線梳到後頸
- 重點按壓頭頂百會穴
- 重複10次改善腦部循環
🚗 搭車當天必做checklist
時間點 | 動作 | 效果 |
---|---|---|
出發前1晚 | 11點前睡覺 | 讓肝臟充分休息 |
上車前30分 | 圍好圍巾+搓耳朵 | 啟動抗暈防護 |
車程中 | 每隔1小時轉脖子 | 舒緩頸部僵硬 |
想吐時 | 含薑片+按內關穴 | 壓住嘔吐感 |
內關穴按法:手腕橫紋下三指寬,兩筋之間用力壓10秒
💡 中醫師小提醒:
長期低頭滑手機讓脖子變硬,等於隨時處在暈車預備狀態!平常可做「寫米字操」:用下巴寫「米」字,每天3次預防頸僵。
過年返鄉塞車也不怕,這7招學起來,從此跟暈車袋說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