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泡芙人體態」找上你
嘿,最近是不是發現身邊運動的人變超多?但你知道嗎,很多人其實都在用錯誤方法白做工!更可怕的是,台灣65歲以上長輩每10個就有1個陷入肌少症危機,連年輕人也難逃魔掌。今天幫大家整理醫師破解的關鍵觀念,這些地雷踩中任何一個,都可能讓你的肌肉默默蒸發!
💪 這些觀念才正確!肌肉保衛戰必知
🔹 練肌肉=存老本
「蛤?我才30幾歲幹嘛練肌肉?」錯啦!肌肉從30歲就開始每年流失1%,像沙漏一樣停不下來。重點是要練對方法:
- 每週至少2次阻力訓練(彈力帶、深蹲都算)
- 不用追求大重量,但要持續刺激肌肉
- 搭配蛋白質補充,流失速度能減半!
🔹 補蛋白質黃金時間大解密
以前都說運動後30分鐘是「黃金時間」?最新研究打臉啦!其實運動後24小時內補充蛋白質都有效:
- 練完不必衝去喝高蛋白
- 分散在三餐吃夠更重要
- 每餐掌心大的蛋白質(豆腐、雞胸、魚肉) 像阿嬤常煮的滷豆干+煎魚,根本是天然增肌聖品!
🚨 6大致命迷思!你中了幾個?
❌ 迷思1:體重沒掉=肌肉沒少
真相: 這最恐怖!當你體重沒變但褲子變鬆、手臂垂垂的,八成是「肌少型肥胖」上身!肌肉變脂肪的泡芙人體態,比單純肥胖更傷:
- 新陳代謝直直落
- 三高風險飆升2倍
- 連爬樓梯都喘吁吁 自測警訊: 雙手拇指中指圈住小腿最粗處,如果圈得住快就醫!
❌ 迷思2:老人走慢很正常啦
真相: 長輩走路變「小碎步」或過馬路來不及,別當成自然老化!這可能是肌少症紅燈:
- 每秒走不到0.8公尺(正常約1.2公尺)
- 從椅子起身需撐扶手
- 買菜提不動購物袋 我阿公就是這樣,後來靠坐姿抬腿訓練三個月,終於能自己去公園下棋了~
❌ 迷思3:肌少症是老人專利
真相: 年輕人別鐵齒!門診看到30多歲的「沙發馬鈴薯族」肌肉量像50歲:
- 每天坐超過6小時
- 錯誤節食只吃生菜
- 靠代餐取代正餐 隔壁工程師小王就是案例,168斷食半年瘦8公斤,結果肌肉掉更多!
❌ 迷思4:粗茶淡飯最養生
真相: 很多長輩吃超清淡,早餐粥配醬瓜、晚餐燙青菜,根本蛋白質大飢荒!醫師搖頭:
- 70歲老人每天要吃4份蛋白質(1份=手掌大)
- 豆漿+蛋比白粥更護肌
- 吃素者可用毛豆+天貝補足 記得阿嬤的滷肉別太鹹就好,完全不吃肉反傷身!
❌ 迷思5:運動要痠痛才有效
真相: 痠痛跟長肌肉無關!研究讓受試者「單腳運動+另腳電擊」,結果兩腳都痠痛。重點是:
- 微酸感就夠,劇痛是受傷警訊
- 上班族快走20分鐘也能練肌
- 瑜伽伸展也能維持肌肉彈性 昨天在公園看到阿姨跳廣場舞跳到齜牙咧嘴,真的母湯啊~
❌ 迷思6:生病就要躺好躺滿
真相: 住院躺一週,肌肉掉一年!數據顯示每6個住院老人就有1個出院得肌少症:
- 能坐就不要躺
- 每天床邊抬腳10分鐘
- 用寶特瓶裝水練手臂 我媽開刀後第二天,護理師就押她下床走三步,果然復原快一倍!
🛡️ 養肌實戰3招 從今天開始存肌肉
- 蛋白質聰明吃:早餐茶葉蛋+午晚餐各一掌肉,點心喝無糖豆漿
- 居家微運動:看電視時深蹲5次/廣告時抬腿,積少成多
- 每月量腿圍:小腿圍<33公分快警覺(用皮尺量最準)
醫師小叮嚀:肌肉是抗老特效藥!練肌不僅防跌倒,還能穩定血糖、保護關節。從今天開始,別再被錯誤觀念騙走你的肌肉本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