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護病症

媽媽用21天斷食教我的生死課:那場預約好的告別式,我們笑著說再見

那幾年疫情緊繃,大家心裡都慌慌的。我拎著比出國還沉的行李,坐了一個多鐘頭車回台北娘家。這趟路明明不遠,卻是我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旅程——我是回去陪媽媽走最後一段路的。

媽媽的決定:十九年抗病後的自主選擇

我媽六十四歲那年確診小腦萎縮症(就是小腦功能慢慢退化),整整十九年,她超拼命的在家復健,每天練瑜珈、做裁縫,活得比誰都樂觀。但到八十三歲,身體真的撐不住了。退化加上老化,她再也沒辦法做瑜珈,連最愛的裁縫針都拿不動,整個人癱在床上翻不了身,連吞口水都吃力。

那天她很平靜地跟我們說:「我要開始斷食了。」語氣就像在講明天要吃什麼早餐。我行李裡塞著《佛說阿彌陀佛經》、京都求來的觀音納經帖,還有一包刺繡材料——這些都是我的護身符,陪我面對媽媽親手教的最後一堂課:「自然死」。沒教科書、沒補習班,這場生死大考突然就來了,我心裡亂得像被貓抓過的毛線球。

全家人的祈願:只求少病痛、好走

我跟老妹都學佛,這幾個月來,妹妹天天誦《藥師經》迴向給媽媽,我時不時念《阿彌陀經》。去年秋天我還特地去日本京都拜三十三間觀音寺,全家只有一個心願:求菩薩保佑媽媽少受點苦,安安穩穩地走。我們常常跟觀音菩薩嘀咕:「拜託讓媽媽睡著走,別讓她餓著、虛弱著受折磨啊⋯⋯」

斷食啟動:意料之外的輕鬆開端

媽媽硬撐著過了農曆年生日才開始斷食。有朋友建議用「漸進式」比較不辛苦,她先從一天兩餐減成一天一餐,後來早餐只吃半碗稀飯。神奇的是,這十天她完全沒喊餓,半夜不用爬起來上廁所,精神反而比之前更好!住台北的大兒子幾乎天天報到,拿著電腦請阿嬤講古,記錄她的一生。他還偷偷跟我說:「阿嬤吃得少,身體負擔輕,氣色反而變好了咧!」有幾次媽媽憂心忡忡拉著他的手問:「阿孫啊,阿嬤這樣會不會死不了啊?」

最後的家族聚會:笑聲滿屋的生前告別

知道媽媽時間不多,除了我們三姊弟天天報到,孫子、曾孫也輪流來。家裡從來沒這麼熱鬧過,整天都是小孩跑跳的笑聲。媽媽精神出奇地好,只要曾孫在房間,她的眼睛就跟著轉,笑得見牙不見眼。大兒子後來跟我說:「超不真實的場景!就因為阿嬤自己預約了善終,我們才有機會這樣團聚。」(我爸當年睡夢中突然走了,一句話都沒留;我公公躺了十二年,婆婆照顧到快垮掉。台灣八成的人在醫院走,病人痛苦家屬也累,哪能這樣好好告別?)

三歲小曾孫奶聲奶氣喊:「阿祖!妳的衣服金水餒!」趕快拍下照片,希望他長大還能記得台北這位笑咪咪的阿祖。

白天我跟妹妹顧媽媽,晚上換弟弟陪她看驚悚片!我超怕鬼片,躲在弟弟書房看經書,客廳不時爆出尖叫跟大笑——媽媽、弟弟跟看護三個簡直像在開趴!這種時候還能笑出來,真的很魔幻。

斷食實戰紀錄:身體變化的每一日

第1-10天:油與蓮藕水的溫柔照顧

這段時間最困擾的是便秘。我們每天讓她喝一湯匙油(試過橄欖油、苦茶油,最後發現南瓜子油最順口)、灌三大杯水,搭配軟便藥。油能潤腸幫助排便,但因為她吞嚥困難,喝水得加蓮藕粉煮成糊。醫院推薦的「快凝寶」她嫌難喝,蓮藕水便宜又對味(我媽的節儉是刻在骨子裡的!)。

第11天:正式斷食的啟動

這天起完全不進食,只喝油跟蓮藕水。靠近飯點她會餓,但喝幾口蓮藕水就有飽足感。我預先備了胃藥怕她胃痛,結果完全用不上。她作息超規律:上午看電視→午睡→下午看書2-3小時→傍晚看新聞→小睡→晚上看電影→十點準時睡覺。

第13天:媽媽的焦慮與堅持

她開始嘀咕:「南瓜子油跟蓮藕水太營養了啦!再喝下去是要拖多久?」堅持連水也不喝了。但便秘更嚴重,竟偷偷叫看護餵她吃強效瀉藥。

第15天:體力斷崖式下跌

完全斷水後體力崩跌。問她哪最不舒服?答案竟是「肚子」!我阻止她再吃瀉藥,改買甘油球用灌的(平常不建議用,會依賴)。還買了中型棉棒,每天幫她洗牙齒、潤嘴唇,順便沾點水給她吸。

第16天:感官退化與我的「壓尿術」

她說電視聲音糊糊的,字幕也看不清,下午沒力氣看書了。連小便都困難,我只好用拳頭壓她恥骨上方逼尿。看護在旁邊嚇到臉發白,怕我把媽媽壓痛,媽媽卻搖頭說不會。

第17天:虛弱身體的雙重煎熬

媽媽臉頰凹下去、眼眶變黑洞,眼皮垂到遮住視線,說話慢又含糊。坐沙發一直點頭睡,躺床卻睡不著。四肢痛到哎哎叫(自己翻不了身)。看護每天幫她按肚子跟水腫的腳,每次要扶她下床前,我得先幫她做關節運動:輕輕揉手腳、拍背拍屁股(力道稍大她就喊痛)。因為太虛,從床移位到沙發次數變多,她自嘲像「一攤麻糬」,還對看護說歹勢。我清楚看見她怕跌倒時眼裡的恐懼——「不喜歡被照顧」不只是怕麻煩人,被照顧的身體根本是酷刑啊!

當晚弟弟崩潰了。我幫媽媽壓尿按摩完出房間,看見大兒子摟著啜泣的弟弟問我:「你有跟舅舅講清楚嗎?」原來弟弟哭著問他:「一定要讓媽受這種苦嗎?」我原以為狀況還在掌控中,這時才驚覺:該找安寧團隊支援了。

第18天:淚水洗禮的遺言日

一早撞見弟弟和媽媽淚眼相對。媽媽交代遺言,弟弟哽咽著安慰她。大兒子也來伏在阿嬤床邊掉淚說心事。我跟妹妹拼命念經,表面平靜,心裡波濤洶湧。

緊急聯絡家醫科做居家安寧評估。醫師第一句就問:「媽媽有沒有憂鬱症?」聽完我的解釋才答應隔天來。

當下全家決定:立刻辦生前告別式!弟弟邊哭邊整理媽媽的相片做成投影片。台北的子孫全到齊,老公跟小兒子也從台中飆上來。

大兒子分享這幾天記錄的阿嬤故事,媽媽不時插話補充。她一生最痛是被生父和丈夫傷害,自卑到「女兒考上醫學系前,走路都不敢抬頭」。後來為練膽去學股票,退休三十年存款竟多個零!她拼命捐錢給弱勢,自己一條毛巾用十年。告別式上,我們努力洗刷她的陰影,不斷強調:「妳超棒!養出好小孩、賺錢助人、還教會我們怎麼面對死亡⋯⋯」全家輪流抱她說愛與感謝,最後播她的人生歡樂剪輯。她笑著說:「我足滿足啦!我走後,恁毋通哭。」

她常說:「死後拜豬頭,不如生前吃土豆。」身後事堅持極簡。但這場生前告別式,讓我看見「好好道別」有多重要——幸好我們做到了。

第19天:安寧團隊的及時雨

安寧醫師來評估三重點:媽媽非憂鬱想不開、病情不可逆、全家支持她的決定。開了止痛鎮定藥,教我們定時給藥,留24小時緊急電話。

媽媽昏睡時間越來越長⋯⋯

第21天:在夢中啟程

媽媽在睡夢中平靜離開。全家忍住淚水,圍著她念往生咒八小時,完成最後承諾:「毋通哭。」

三天後火化、樹葬。媽媽終於擺脫病痛,自由了。

斷食善終的省思:安樂死之外的台灣答案

如果台灣通過安樂死,媽媽或許不用經歷後期的飢餓虛弱。傅達仁先生去瑞士安樂死,用生命推動立法,我很敬佩。但對普通家庭,去國外安樂死太困難:手續超煩、天價費用、全家勞師動眾、最後客死異鄉。能在自己家走,親人全程陪伴,雖然得吃點苦,已是難得的福報。阿彌陀佛!

後記:夢裡重逢的媽媽

媽媽走後兩週,我夢到她三次——變年輕了,笑瞇瞇地自由走動,跟一群女眷聊天。夢裡總忘記她已離開,醒來那刻才驚覺。雖然不捨,但心很安:她肯定見到她四歲就離世的媽媽,還有最疼她的養姐了吧?

(本文改寫自畢柳鶯醫師真實經歷,以台灣在地視角重述生命自主課題)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