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完全不吃和風料理的法餐主廚時代
我這輩子都在跟鍋鏟爐火打交道,但從來沒想過,自己堅持的「專業味蕾訓練」,最後差點要了我的命。以前在廚房裡,學徒們私下都開玩笑說:「吃一口白飯,味覺就毀三天!」為了保持那條「法國舌頭」,我整整二十年幾乎沒碰過米飯。味噌湯?那東西在我眼裡跟洗碗水沒兩樣。牛排、鵝肝、奶油醬汁才是我的日常,還自豪這是「專業堅持」。誰知道,這份堅持最後讓抗癌藥在我身上完全失效…
醫生的驚人疑問:你真的是日本人嗎?
事情要從我在醫院那段日子說起。當時醫生換了好幾種荷爾蒙藥物,效果卻像石沉大海。直到某天,護理師拿著藥單皺眉問我:「這藥對八九成日本前列腺癌患者都有效,你明明是日本人,為什麼偏偏對你沒用?」那句話像記悶棍敲醒我——對啊!為什麼?
躺在病床上盯著點滴瓶,我突然想通一件事:我的血管裡流的,根本是法國紅酒跟奶油吧!從15歲當學徒開始,我的早餐是咖啡配可頌,午餐啃法棍夾火腿,晚餐是各種肉類主菜配濃醬。味噌?醬油?那些「和風元素」在我廚房裡跟違禁品沒兩樣。你說諷不諷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阪人,身體卻被養得像巴黎佬。
法式料理的「專業詛咒」:拒吃白飯的代價
這裡要跟台灣鄉親解釋一下,為什麼學法餐的日本人會走火入魔到拒吃米飯。法式料理講究「單品極致風味」,每道菜都要獨立發光發熱。但日式料理精髓在「配飯哲學」——醃蘿蔔的鹹香、烤魚的油脂、味噌的醇厚,全是為了襯托那口白飯的甘甜。
我們當時被師傅洗腦:「吃一口飯,你的舌頭就會被『污染』成庶民口味!」為了保持那條「高貴的法國舌」,廚房裡人人聞飯色變。現在想起來真是蠢到極點!身體明明在抗議了:皮膚長期過敏、便祕是家常便飯、晚上不灌半瓶紅酒根本睡不著… 我還自以為是「料理人的宿命」。
驚人數據揭密:50年前 vs 現代的癌症地圖
讓我徹底覺悟的,是翻出老家的舊相簿。阿公那輩親戚合照動輒五六十人,罹癌的用五根手指數得完。但現在呢?日本每2人就有1人罹癌,每3名患者就有1人死亡!難道現代人比較倒楣?當然不是!
看看我們餐桌的變化就知道:
50年前常見菜色 | 現在主流飲食 |
---|---|
糙米飯+當季野菜 | 白麵包+加工肉 |
鹽烤鯖魚 | 油炸漢堡排 |
手工味噌湯 | 即溶濃湯粉 |
漬物配豆腐 | 薯條配起司 |
最可怕的是,連日本小孩現在都嫌味噌湯「有怪味」。我家姪子寧可喝可樂配披薩,聽到「納豆」兩個字就皺臉逃跑。你說癌症怎麼可能不暴增?
身體在怒吼:你給我加錯「機油」了!
躺在病床上那晚,我忽然想通:人體根本是精密到爆的日製儀器。你給豐田車加法國高級機油?聽起來很奢華對吧?結果就是引擎卡死給你看!我的前列腺癌就是身體在抗議:「老闆!你加錯油三十年了!」
這不是隨便瞎猜。後來我查文獻才發現,日本人的腸道菌群跟歐美人天生不同。我們祖先吃千年發酵食品養出的「和風菌」,遇到起司奶油根本水土不服。就像叫台南人去天天吃東北酸白菜,腸子不造反才怪!
傳統日料的神救援:味噌湯+糙米飯的奇蹟
走投無路之下,我決定對自己的日本胃投降。但重點來了——不是隨便超商買的日式便當都有用!我指的是阿嬤灶腳那種:
- 糙米要泡過夜才煮,嚼起來帶堅果香
- 味噌選三年熟成,湯裡必放海帶柴魚
- 每餐必有發酵物:納豆、米麴、鹽麴輪著上
- 魚絕對選當季,蒸烤取代油炸
實行三個月後奇蹟發生了!原本卡在250下不來的PSA指數(前列腺癌指標),居然降到正常範圍!連醫生都嚇到問我是不是偷用新藥。最諷刺的是,當我重新喝下人生第一口真正的味噌湯,眼淚直接滴進碗裡——這不就是小學放學時,阿嬤在廚房攪著陶鍋的味道嗎?
台灣人該警惕的飲食地雷
看到這裡的台灣朋友,別以為這是日本人才有的問題。你們的處境可能更危險!看看這些驚人相似點:
- 便當主食白飯換成義大利麵號稱更健康
- 早餐店奶茶+鐵板麵打趴清粥小菜
- 手搖杯銷量比味噌湯多百倍
- 孩子認為「壽司」是放美乃滋的炸蝦捲
我有次在台灣美食節目當評審,看到參賽者用味噌做「創意提拉米蘇」。當下真的很想摔牌子走人!傳統飲食精髓正在被「偽創新」殺死,這比直接吃垃圾食物更可怕。
阿嬤的智慧才是真科學
現在我每天清晨五點就起來煮飯,盯著土鍋冒煙的樣子比看股票還認真。糙米要泡多久?味噌什麼時候下鍋?這些阿嬤不用量杯就能掌握的訣竅,現在被我當成救命秘方。
有次上健康節目,主持人問我:「主廚覺得抗癌最關鍵的是什麼?」我指著帶來的便當盒:「這盒裡沒有昂貴補品,只有我阿嬤會做的東西。但就是這些東西,讓抗癌藥終於肯在我身體裡上班了!」
所以拜託各位,特別是年輕爸媽:
- 週末帶孩子逛傳統市場,摸摸當季蔬菜
- 教孩子分辨真味噌(成分只有大豆+鹽+麴)
- 把「配飯哲學」找回來—再好的菜都是白飯的配角
- 發酵食品不是「臭臭的」,是你身體的老員工
餐桌上的救命革命
現在我的法國料理餐廳還在營業,但員工餐永遠是糙米飯配味噌湯。有學徒抱怨:「主廚,這樣會鈍化味覺吧?」我就撩起衣服露出開刀疤痕:「先活下來,才有資格談味覺!」
這篇文章不是要大家拒吃異國料理,而是提醒:當你的身體開始「當機」,或許該重灌「原生作業系統」。下次煮飯時試試看: 🍚 白米混三色糙米,口感營養雙贏 🍲 用當季竹筍+柴魚取代味精湯塊 🐟 午仔魚抹鹽麴烤,比淋牛排醬更鮮
癌症不會因為你吃三天味噌湯就消失,但身體會記得你是誰的子孫。我的抗癌藥奇蹟不是醫學奇蹟,是味噌湯裡三千年的飲食智慧終於被聽見了。你說,這碗湯該不該喝?
(本文改編自神尾哲男《奇蹟食療》,關鍵內容經醫學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