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落街,大家應該都知影口罩真係好難買!藥局門口日日排長龍,好多鄉親父老都在問:「口罩到底可唔可以重複用啊?冇口罩點出門?」莫怪你著急,連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都在粉絲專頁「謝玠揚的長化短說」特別講解呢個問題。其實,只要搞懂口罩結構同埋幾個關鍵原則,重複使用係有譜嘅!
🧐 口罩點解擋到病菌?先搞懂「三層結構」係關鍵!
成日講醫療口罩有三層,到底點解要三層?博士講得超清楚:
- 最外層 (藍色面): 呢層係「防潑水不織布」,佢嘅任務就係擋住別人嘅口水、飛沫,好似雨衣咁防水。重點嚟啦! 呢層如果冇破損、冇明顯污漬,就係決定口罩可唔可以重用嘅生死關鍵!
- 中間層: 呢層係口罩嘅「心臟」!係靜電熔噴不織布,靠靜電吸附超細嘅微粒、細菌同病毒。冇咗佢,口罩就廢咗武功。
- 最內層 (白色面): 主要係柔軟嘅吸水材質,用來吸返你自己呼出嘅濕氣同口水,戴得耐覺得濕濕悶悶就係佢嘅功勞,亦係「口罩臭」嘅來源。
✨ 博士教路!延長口罩壽命「2大絕招」
謝玠揚博士直接講重點:只要口罩外層嗰塊防潑水層完整冇穿冇爛,原則上就可以重複使用! 唔係一定要日日換新!點樣做到?靠呢兩招:
絕招1:內層加塊「吸濕小幫手」!
- 點解要加? 戴得耐陣味唔係外來病毒,而係你自己嘅口水被內層吸飽後滋生嘅細菌產生嘅異味。直接噴酒精落去會破壞中間層嘅靜電效果,唔建議!
- 點樣做? 喺口罩內層(白色面)墊一塊乾淨嘅薄紗布或者一張摺好嘅廚房紙巾/紙巾(厚度要薄,唔好影響密合度)。
- 幾時換? 最重要! 呢塊紗布或紙巾,只要覺得濕濕地或者戴咗幾個鐘(例如半日),就一定要換新嘅!洪永祥醫師特別提醒,墊片一定要勤換,最好半日換一次,否則反而增加風險。
- 點解有效? 呢塊墊片幫你吸走大部分口水濕氣,保持口罩內層相對乾爽,減慢異味產生,亦減少內層材質因長期潮濕而損壞嘅機會。
絕招2:除口罩嘅「黃金SOP」!
重複用口罩,點除點收好重要!亂咁除亂咁擺,分分鐘污染咗:
- 離開風險環境後: 例如落咗公車、離開超市等,搵個通風或安全地方處理。
- 洗手!洗手!洗手! 重要講三次!除口罩前一定要先用番梘或酒精搓手液徹底清潔雙手。
- 只拎耳帶/繩: 千祈唔好用手摸口罩表面(尤其係外層藍色面)!
- 「由內向外」折疊: 將口罩外層(藍色面)向內折,等污染面包喺入面。記得先將入面嗰塊紗布/紙巾拎出嚟丟掉!
- 妥善收納: 將折好嘅口罩放入乾淨嘅信封、紙袋或專用嘅夾鏈袋內封好。唔好求其塞落褲袋、手袋或者掛喺下巴! 美國醫師都警告,咁樣做口罩會被污染。
- 再次使用前: 拎出嚟時同樣要清潔雙手,拎耳帶/繩戴好,記得放入新嘅乾淨紗布/紙巾墊片!
🚨 注意!咩情況下口罩「絕對唔可以重用」?
博士同醫師們都大聲疾呼,以下情況請你即刻丟棄口罩,千萬唔好慳:
- 進出醫院、診所後: 醫療環境病菌濃度最高,風險太大!
- 口罩有明顯破損、污漬或變形: 外層藍色面穿窿、中間層塌陷、鼻樑條斷咗、耳帶斷咗,全部唔合格!
- 戴住期間曾接觸過確診者或疑似個案: 呢個風險絕對搏唔過。
- 口罩有難以去除嘅異味或髒污: 就算噴酒精都唔建議再使用。
- 戴咗好長時間(例如連續幾日): 就算有墊紗布,口罩本身嘅過濾效能都會隨使用時間同環境遞減。
🧼 酒精點用先正確?小心用錯反效果!
- 噴邊度? 如果係針對異味,可以輕輕噴灑少量70~75%酒精喺口罩內層表面(等佢乾燥後再墊新紗布使用)。絕對唔好大量噴濕,更唔好噴中間層!
- 唔好噴外層! 外層防潑水,噴酒精意義不大,反而可能破壞材質。
- 唔係消毒萬靈丹! 噴酒精主要係減輕異味,唔可以完全殺滅所有病毒或當成消毒萬能! 美國傳染病權威Bruce Ribner醫師都警告,太依賴口罩但忽略手部衛生,亂摸口罩表面,「可能比不戴更糟糕!」
- 最好方法係勤換墊片同正確收納!
🤔 我到底需唔需要戴口罩?專家呼籲「一不三要」原則!
搶口罩搶到心慌慌,但係咪真係人人日日都要戴?謝博士同洪永祥醫師都大力支持政府嘅「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
- 「不」: 喺開放、空曠、通風良好嘅地方(例如行山、空曠公園),唔需要戴口罩!留返啲口罩畀真正需要嘅人。
- 「要」1: 自己生病、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一定要戴! 保護他人。
- 「要」2: 免疫力較差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洗腎、癌症治療中),進入人多場所或醫院時要戴好戴滿。
- 「要」3: 出入人多密集、空氣唔流通嘅密閉場所(例如擠迫嘅捷運車廂、傳統市場、演唱會、K房),請務必戴上口罩。
洪永祥醫師更懇切呼籲,請把珍貴嘅口罩優先留給:
- 第一線嘅醫護同防疫人員: 佢哋日日面對高風險,係保護我哋嘅戰士!
- 確診者或需要隔離者嘅照顧者/同住家人: 直接面對病毒,需要最高防護。
- 大眾運輸司機、乘務員、密閉場所員工: 工作環境接觸大量人群,風險高。
👐 比戴口罩更重要嘅事:洗手!洗手!洗手!
美國《華爾街日報》調查百位醫師意見,同台灣多位醫師(如康宏銘醫師)嘅提醒不謀而合:對付新冠肺炎,勤洗手嘅重要性絕對不輸戴口罩,甚至更重要!
- 點解? 病毒好常透過「接觸傳染」。你可能摸到受污染嘅門把、扶手、電梯按鈕,然後唔覺意摸自己嘅眼、鼻、口,就中招!戴住口罩但成日手多多摸口罩表面、調整位置,摸完又唔洗手,反而增加風險!Aaron E. Glatt醫師話:「如果你將口罩放入口袋,佢可能會被污染。」
- 點洗? 用番梘同流動清水,確實搓揉手掌、手背、指縫、指尖、手腕至少20秒(唱兩次生日快樂歌時間),洗完用乾淨紙巾或風乾。
- 冇水點算? 用含有70~80%酒精嘅乾洗手液搓洗全手,步驟同濕洗手一樣,搓到乾為止。
- 幾時洗? 食嘢前、如廁後、返到屋企第一時間、擤鼻涕咳嗽打噴嚏後、摸完公共物品(尤其係捷運公車扶手、電梯按鈕、門把)之後,一定要洗!
❌ 常見錯誤觀念大破解!
- 迷思1:健康人戴N95先有效?
- 錯! N95密合度高,呼吸阻力大,健康人長時間戴會唔舒服,仲可能因透氣差而經常調整,增加摸臉風險。一般醫療口罩對日常防護已足夠,留N95畀醫護啦!
- 迷思2: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
- 大錯特錯! 書田診所康宏銘醫師講得好明白:無論係即棄手套定布手套,總有要除低嘅時候。除嘅過程如果摸到污染面,你又以為戴過手套對手乾淨而唔洗手,即刻中招!手套無法取代正確洗手。
- 迷思3:口罩噴滿酒精就安全無敵?
- 唔完全正確! 如前述,過量噴酒精可能損壞結構,且主要對減異味較有效,不能保證完全滅菌。正確收納同勤換內墊片更重要。
- 迷思4:口罩戴愈多層愈好?
- 錯! 戴多層口罩會影響密合度,令空氣從側邊隙縫進入,失去防護效果,仲會令你呼吸困難。正確佩戴一個貼合臉型嘅口罩先係關鍵。
💡 總結:聰明用口罩,平安齊抗疫
面對口罩荒,與其恐慌搶購,不如學識點樣聰明、正確地重複使用。記住謝玠揚博士嘅兩大心法:
- 守護外層: 保持外層防潑水層完整係重用嘅前提。
- 內墊勤換: 用薄紗布或紙巾墊內層,半日換一次,有效吸濕防臭。
更重要嘅係,養成「正確除口罩」嘅黃金SOP同埋「瘋狂洗手」嘅好習慣。認清「一不三要」原則,唔需要戴口罩嘅場合就唔戴,將口罩留畀真正需要嘅醫護人員、病患同高風險工作者。大家互相體諒,用智慧同正確知識抗疫,共渡難關!記得,保持冷靜、注意衛生、配合防疫措施,先係保護自己同家人嘅最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