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老司機真心話:舊鞋救命、水站必停!醫師跑者的完賽秘笈
台灣近年真的颳起一股「瘋路跑」的旋風!你有沒有發現,週末FB、IG動態總是被朋友們的完賽獎牌洗版?連隔壁王阿姨、公司李課長這種以前連操場都懶得走一圈的中年族,現在都開始揪團報名5K了!但啊,跑馬拉松可不是靠熱血就能搞定,沒做好功課?小心跑完不是拿獎牌,是掛急診啦!
💥 路跑熱到燒吱吱!台灣人到底有多瘋?
打開全國賽會登錄表,光是五月全台就超過50場路跑!等於整個月每週末都有得跑,還不只一場讓你挑。從都會夜跑到山徑越野,從親子3K到硬漢超馬,款式多到像在選珍奶糖度。這種熱度背後藏著危機——很多「憨膽」新手根本沒練就上場,救護站最常看到的,反而是那些自認年輕力壯的5K、10K菜鳥!
👩⚕️ 醫師跑者邱毓惠的雙重身份視角
馬偕急診科的邱毓惠醫師超狂!她不但是2008希臘雅典7日超馬隨隊醫師,自己更從2009年開始跑遍金門半馬、日本京都馬、美國搖滾馬。六年跑齡+急診醫師的雙重身份,讓她看透跑者百態:
「跑馬拉松像在跟身體談戀愛,你對它好,它讓你飛;你硬ㄍㄧㄥ?它讓你躺三天!」
邱醫師親身踩過的雷可多了:左膝發炎休半年、復健從跑5分鐘龜速開始。但也因此練出心法,在2011年日本筑波馬拉松飆出個人最佳4小時10分!
🚑 跑者最常撞牆的3大運動傷害
- 腳踝腫成麵龜:完賽後常見,休息+抬腳冰敷通常能緩解
- 肌肉罷工警訊:跑到「深棕色尿尿」?當心橫紋肌溶解!
- 擦傷破皮火辣辣:腋下、大腿內側摩擦到流血超常見
邱醫師小聲說:「急診最怕遇到硬撐不補水的跑者,中暑被扛進來時體溫飆破40度,比煮火鍋還燙!」
💦 救命水站哲學:不渴更要喝!
菜鳥最大迷思:「沒流汗就不用喝水?」大錯特錯!馬拉松補水是「預防性」的,等渴了才喝就來不及。邱醫師傳授補給黃金公式:
| 補給時機 | 該吃什麼喝什麼 | 避雷重點 |
|---|---|---|
| 每站水站必停 | 小口喝150-200c.c.水 | 別灌到肚子晃有水聲 |
| 跑超過1小時 | 運動飲料+鹽片(半顆含在舌下) | 單喝運動飲料電解質不夠! |
| 抽筋預感來襲 | 立刻補鹽片+減速走30秒 | 硬跑下一秒就倒地給你看 |
👟 鞋櫃那雙舊愛才是真愛!
想穿新鞋帥氣登場?邱醫師搖頭:「磨腳起水泡的機率超過8成!」她看過太多人賽前買新鞋,結果跑到10K就變「跛腳馬」。跑鞋至少要磨合跑過50K以上才能上戰場。如果腳趾常起水泡?試試「五趾襪」把腳趾隔開,襪子濕了也不易摩擦。
選鞋3訣竅:
- 下午試穿:腳會脹大半號,這時試最準
- 楦頭留空間:腳趾頂到最前,後跟要能塞進一根食指
- 彎折測試:手握鞋跟趾頭處彎折,扭轉幅度愈小愈穩定
🐢 菜鳥保命符:慢慢來才會快!
「開跑被超車很不甘心?」邱醫師笑說自己也曾熱血衝第一,結果後半程用走的還被阿伯刷卡。穩定配速才是王道!兩個實用招數:
- 跟緊「兔子」:找官方配速員,掛著「5:30完賽」氣球的那位,黏住他就對了
- 手錶設警示:每公里速度超過預設配速就「嗶嗶」提醒,壓住想衝的衝動
📊 半馬訓練參考表(每日至少跑量) 賽前週數 公里數 重點目標 12-10週 6-7K 建立跑感 9-6週 8-10K 穩定配速 5-3週 12-15K 模擬賽程 最後2週 減量50% 儲存體力
💪 隱形盔甲:練核心不是為了六塊肌!
跑全馬動輒4-6小時,你的內臟就像放在搖搖杯裡狂晃!核心肌群是「內臟的安全帶」。邱醫師教你在家就能練:
- 平板撐變化:手肘撐地+輪流抬腿,每天2組×30秒
- 側腰抗旋轉:彈力帶綁門把,雙手拉緊向側邊踏步
- 背肌小飛俠:趴地手放耳側,同時抬頭抬腿像超人起飛
🚴♀️ 交叉訓練秘訣:週一三五跑步,週二四改騎飛輪或游泳,讓肌肉輪休才不易受傷!
🧠 心理戰:跑到厭世時怎麼辦?
「撞牆期覺得靈魂出竅?」邱醫師分享私房招:把全馬拆成10個「4K便當」!每跑完4K就幻想在吃最愛的滷肉飯,最後2K再加碼雞腿。心理學家證實:「小目標達成感」能騙大腦繼續前進。
🏁 賽前7天關鍵行動
- 倒數第7天:最後一次長跑(半馬跑12K/全馬跑25K)
- 倒數第3天:狂嗑碳水化合物!飯麵量比平日多1.5倍
- 比賽當天:凡士林塗滿腋下、大腿內側、乳頭(男生必做!)
- 起跑前:用膠帶把鹽片黏在號碼布背面,補給站拿水就能配
❤️ 醫師的暖心叮嚀
「完賽獎牌很美,但健康回家更重要!」邱醫師看過太多人拼成績搞到住院。記住三種必須棄賽的警訊:
- 視線模糊或出現重影
- 心跳快到像要衝出胸口
- 肌肉抽搐到無法控制姿勢
跑馬拉松是跟自己對話的旅程,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它會帶你看見更遠的風景。穿上那雙磨合最好的舊鞋,我們水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