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水腫消不掉,或是壓力大到血壓飆升?其實我們身體自帶「天然急救站」!小編特別整理了中醫師認證的三大神級穴位,不用花錢買補品,動動手指就能調理體質。今天就來手把手教你怎麼找、怎麼按,連常見迷思都幫你一次解答!
🧠 頭頂的萬能充電站:百會穴
為什麼必學?
中醫師常說「頭是諸陽之會」,簡單講就是全身陽氣最旺的指揮中心!尤其現在夏天悶熱,很多人會頭暈腦脹、整天昏沉,這時候刺激百會穴就像幫大腦按下「重新開機」鍵。小編實測按完真的會有種從頭頂灌入清涼感的感覺~
超實用功效:
- 改善氣虛血虛的「電池沒電」體質
- 化解身體沉重感(尤其下午3點那種崩潰感)
- 預防頭暈目眩(捷運族、低頭族必備)
- 促進新陳代謝(幫身體循環加速)
📍 找穴道技巧大公開
- 坐正或站直,下巴微微往內收(想像有條線輕輕吊著頭頂)
- 用雙手拇指壓住兩耳尖
- 往頭頂正中央慢慢滑上去,交會點就是啦!
- 仔細摸會有個小凹洞,按下去有微痠感就對了
💡 小編加碼用法
早上刷牙時用梳子背面輕敲30下,整天精神差很多!記得要用「點按」不是用力摳喔~
⚡ 人體自帶排水神器:豐隆穴
為什麼叫雷神穴?
古人超有創意!因為這個穴位排濕氣像打雷下雨一樣痛快,中醫說的「痰濕體質」(就是易水腫、大便黏馬桶那種)特別需要它。小編都笑稱它是「自體抽水機」,按完真的跑廁所次數會變多~
驚人效果實測:
- 狂排濁濕:脾胃累積的廢物全掃空
- 消除水腫腿(尤其久站久坐的蘿蔔腿)
- 改善便秘卡卡(有便意卻大不出的救星)
- 輔助減重(代謝變好自然瘦)
📍 找穴道技巧大公開
- 先找到腳踝外側凸出的骨頭(足外踝)
- 再摸膝蓋外側凹陷處(膝眼)
- 兩點連線的正中間位置用力按下去
- 痠脹感會直衝小腿就對了!
💡 排水腫密技
睡前搭配乳液,從腳踝往膝蓋方向推按豐隆穴3分鐘,隔天鞋子變鬆超有感!
😤 一秒降壓消火穴:太衝穴
為什麼必按?
台灣人工作壓力大,血壓飆高是常態!中醫稱它「消氣穴」不是沒道理,小編親測跟老公吵架後狂按,真的會從暴怒變冷靜(笑)。它根本是隨身攜帶的「情緒滅火器」~
關鍵救命功效:
- 快速降血壓(比深呼吸還有用)
- 清肝火解壓力(適合爆肝加班族)
- 改善青光眼酸澀(3C族必學)
- 舒緩神經衰弱(焦慮失眠救星)
📍 找穴道技巧大公開
- 低頭看腳背,找大拇趾和第二趾的縫
- 從趾縫往腳踝方向推,遇到骨頭擋住前的凹陷處
- 大約是三個手指併攏的寬度
- 按下去會有「爽痛感」就中啦!
💡 降壓急救法
感覺太陽穴砰砰跳時,用拇指關節頂住太衝穴深呼吸,1分鐘就有感!
❓ 穴位按摩10大QA破解迷思
Q1:男女按法有差別嗎?
完全沒差! 穴位是全民共享的寶藏~
Q2:位置按不準怎麼辦?
別緊張!大概位置按就有效,中醫師都說「離穴不離經」,方圓1公分內都算數!
Q3:一定要按到痛才有效?
大錯特錯! 痠麻脹都是正常反應,死命按到瘀青反而傷身。記住「輕柔持久」才是王道~
Q4:什麼時間不能按?
隨時都能按! 飯後、睡前都沒問題。但要注意:太餓或喝醉時別亂按,可能頭暈喔!
Q5:只按一個穴位可以嗎?
當然行!但像「百會提神+太衝降壓」組合拳效果更威~
Q6:孕婦能按這些穴嗎?
這三個穴都很安全! 但孕婦避開腳踝三陰交等特殊穴位就好~
Q7:正確按摩手法?
用指腹肉墊輕揉(別用指甲掐!),每次按3-5分鐘,想到就按效果最好~
Q8:按多久才見效?
體質不同有差異,但連續按一週多數人會有感覺。像小編按豐隆穴三天就發現腳踝變細!
Q9:可以用工具輔助嗎?
原子筆尾端、按摩球都行! 但避免尖銳物品,破皮可就得不償失~
Q10:小孩也能按嗎?
力道減輕即可! 尤其百會穴幫過動孩安定心神很有效~
🧑⚕️ 醫師小叮嚀
詠生中醫診所院長吳建東醫師提醒:「穴位按摩是保養非治療,高血壓患者該吃藥還是要規律服用。如果按壓後出現持續疼痛或頭暈,可能是力道過猛或體質特殊,建議先暫停並諮詢醫師。」
最後劃重點:
這三大穴位就像身體的「萬能遙控器」:
① 百會穴:頭部不適就按它
② 豐隆穴:消腫排濕首選
③ 太衝穴:降壓消氣必備
記得搭配規律作息才有效,快分享給身邊易水腫、常暴怒的朋友吧!養生其實可以超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