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黃素補過頭?全身發黃嚇死人!
最近有位大哥慌慌張張跑來看診,整個人黃得像顆芒果,連手掌都蠟黃蠟黃的!中醫師吳建東一開始以為是肝膽問題,調理半天沒改善,最後才發現——原來這位老兄聽說葉黃素護眼,自己加碼吃雙倍量,結果色素沉積變成「小黃人」!還好停吃後就慢慢退黃了。吳醫師搖搖頭說:「再好的營養品也要適量啊,不是吃多就有效啦!」
健康體質叫「平人」?中醫體質其實很生活化
「大家聽到體質就頭痛,其實沒那麼難啦!」吳建東中醫師笑著說。中醫老祖宗在《黃帝內經》就把健康體質叫做「平人」,意思是氣血平衡、不生病的身體狀態。但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亂,要當「平人」還真不容易!
▍體質會變!冰水洋芋片是地雷組合
吳醫師特別強調:「體質不是一輩子固定的!」他舉例,連續喝一週冰飲,健康體質也會變虛寒;上班族整天坐著不動,下午茶配冷飲加洋芋片,不用幾天就變成「虛熱體質」——明明很累卻睡不著,口乾舌燥猛灌水,喝多了胃又脹痛。
▍疫情居家辦公害慘體質
「這三年疫情最明顯!」吳醫師發現很多居家辦公族變成「虛熱體質」,關鍵就在:
- 整天窩椅子氣血不循環
- 隨手拿冷飲當水喝
- 零食洋芋片不離手 「這種燥熱累積在體內,晚上當然翻來覆去睡不著!」
超實戰!3招從「大便看體質」
與其背誦難懂的中醫名詞,吳醫師教大家用最直觀的「大便法」判斷體質:
大便狀態 | 體質類型 | 身體警訊 | 飲食地雷 |
---|---|---|---|
稀稀水水衝馬桶 | 虛寒體質 | 手腳冰冷、疲勞爆棚 | 冰品、生菜沙拉 |
硬得像羊便便 | 燥熱體質 | 口臭、長痘痘、睡不好 | 炸雞、辣條、餅乾 |
黏馬桶沖不掉 | 濕熱體質 | 頭重腳沉、皮膚出油長疹 | 手搖飲、甜點、油炸物 |
「那個濕熱體質最麻煩!」吳醫師解釋,這類人通常:
- 早上刷牙舌苔又厚又黃
- 臉部T字部位特別油亮
- 大便總覺得擦不乾淨 「更要注意的是,濕熱體質最容易吃營養品出問題,像開頭說的葉黃素過量就是典型案例。」
危險體質TOP1:濕熱夾擊超惱人
「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混合體質!」吳醫師特別點名「濕熱體質」是現代人通病。這種體質有三大特徵:
- 代謝差:血脂血糖容易飆高
- 易發炎:反覆嘴破、長痘痘
- 誤補機率高:亂吃補品反而上火
有位粉領族就是典型例子:天天喝珍珠奶茶,下午必吃炸雞排,結果滿臉痘痘還便祕。聽人家說四物湯補血,喝三天就牙齦腫痛,月經來還痛到打滾!
居家體質調理不求人!16穴位按摩大全
吳建東醫師強調:「調體質不是狂吃補藥!」他獨家公開台灣人五大體質的對應穴位,隨時都能自己按:
▍虛寒體質必按3穴位
- 關元穴:肚臍下四指寬,溫熱手掌畫圈按壓
- 足三里:膝蓋外側凹陷下四指,用拇指關節頂壓
- 湧泉穴:腳底前掌凹陷處,睡前搓熱100下
「早上喝溫水前先按關元穴,整個人暖起來超明顯!」
▍燥熱體質救星穴位
- 合谷穴:虎口肌肉隆起處,用力按壓20秒
- 曲池穴:手肘彎曲外側橫紋端,按到微痠脹
- 太衝穴:腳背大拇趾與二趾骨縫,用筆桿按壓
「下午腦脹時壓合谷穴,就像喝青草茶般清爽!」
▍濕熱體質排水黃金點
- 陰陵泉:小腿內側膝下凹陷處,拇指深壓
- 豐隆穴:小腿外側中點,握拳用指節刮按
- 帶脈穴:側腰與肚臍同高位置,敲打50下
「按陰陵泉會有咕嚕水聲,代表在排濕氣喔!」
體質調理3大實用技巧
-
飲食跟著天氣變:
- 夏天少碰冰飲,改吃綠豆薏仁
- 冬天避免麻辣鍋,煮湯加生薑
-
營養品聰明吃:
- 葉黃素每天不超過10mg
- 吃維他命B群要搭配喝水
- 高劑量保健品先問醫師
-
動態調整觀念: 「上週便祕是燥熱,這週腹瀉變虛寒,體質本來就會變。」吳醫師建議每週觀察大小便狀態,靈活調整飲食。
醫師真心話:沒有標準答案的體質學
「常有人問:『醫師我到底是什麼體質?』」吳建東笑著說:「就像問今天天氣如何,晴天雨天都可能啊!」他提醒兩個重點:
- 生病時的體質≠平時體質
- 每人都是混合體質 「曾有患者堅持要『徹底改變體質』,結果越調越亂。其實重點是維持平衡,不是追求某種標準體質啦!」
下次上廁所記得回頭看一眼,你的大便正在透露體質秘密!與其亂吃營養品,不如先搞懂身體真正的需要喔!
(吳建東醫師現任詠生中醫診所院長,專長體質調理與慢性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