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膳食營養

低碳飲食真能瘦?營養師曝殘酷真相:這5種人千萬別嘗試!

低醣、生酮飲食爆紅背後的真相:你真的跟得上這股風潮嗎?

最近打開社群軟體,總看到朋友炫耀「一個月瘦5公斤!」「血糖終於正常了~」點開一看,十個有九個在嘗試低醣飲食生酮飲食。連辦公室同事午餐都開始狂嗑鹹酥雞配無糖茶,邊吃邊說:「我在生酮啦!」身為營養師,我每天被問爆:「Donna老師,我適合跟風嗎?」今天就來扒開這些飲食法的真面目!

🔍 先搞懂:我們平常是怎麼吃飯的?

在跳進低碳浪潮前,得先知道「均衡飲食」長啥樣。簡單說就是:

  • 碳水化合物佔50-60%:白飯、麵條、地瓜這些澱粉類是主力
  • 蛋白質抓15-20%:雞胸肉、豆腐、魚肉適量吃
  • 脂肪約20-30%:炒菜用油、堅果、酪梨這些好油脂

這種吃法最貼近身體需求,就像汽車用汽油跑得最順。但現在流行的兩種特殊吃法,根本是把燃料系統整個打掉重練!

💥 生酮飲食:極端燃脂的雙面刃

怎麼操作?

生酮根本是「碳水恐怖份子」!直接把澱粉砍到只剩5%,空缺的熱量由75%脂肪+20%蛋白質補上。換算成菜單超驚人: ✅ 早餐:培根3片+炒蛋3顆+防彈咖啡
✅ 午餐:五花肉200g+燙青菜淋橄欖油
✅ 晚餐:鮭魚排+半碗花椰菜米
🚫 嚴禁:飯麵、水果、牛奶、甜點(連地瓜都不行!)

為什麼會瘦?

當身體完全沒醣可用(像鬧饑荒),肝臟會把脂肪分解成「酮體」當替代能源。這個切換過程叫酮症,初期會狂掉體重(其實是脫水),後期才真正燒脂肪。

暗黑副作用清單(血淚實證)

我遇過上班族執行生酮三個月後: ⚠️ 便祕到要吃軟便劑(缺膳食纖維)
⚠️ 半夜抽筋痛醒(缺鈣、鎂)
⚠️ 健檢發現膽固醇飆破250(高脂反撲)
更可怕的是這些研究證實的風險:

  • 骨頭變脆(鈣質流失加速)
  • 心律不整(電解質失衡)
  • 女性經期大亂(內分泌抗議)

⚠️ 這6種人絕對別碰生酮!

  1. 糖尿病患:尤其打胰島素者,可能引發酮酸中毒
  2. 肝腎功能差:代謝脂肪加重器官負擔
  3. 高血脂族群:吃75%脂肪根本玩命
  4. 痛風患者:高脂飲食會讓尿酸飆高
  5. 膽囊切除者:無法消化大量油脂
  6. 孕婦/哺乳媽:酮體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低醣飲食:溫和版生酮?沒那麼簡單!

吃法大解析

碳水放寬到20%,蛋白質提高到30%,脂肪佔50%。實戰舉例: 🍚 碳水:每天限1碗飯或2片吐司
🍎 水果:拳頭大1份(約半顆蘋果)
🥩 蛋白質:每餐手掌大肉/魚/豆
🥑 脂肪:每餐1湯匙好油(橄欖油、酪梨)

研究打臉真相!

很多人以為低醣很安全,但2023年《美國心臟學會》報告嚇壞大家: ▶️ 長期吃低醣卻狂嗑紅肉的人:心血管風險高32%
▶️ 改吃植物性蛋白+油脂者:死亡率降18%
關鍵在「食物品質」!吃雞排配珍奶(去糖)還是會中風啊!

💡 Donna營養師的逆耳忠告

先問自己3個靈魂問題

  1. 「我到底圖什麼?」
    減肥?控血糖?跟風?目的不同策略就不同。曾有位血糖偏高的阿姨,其實只要戒手搖飲就達標,根本不用搞生酮。

  2. 「我能吃一輩子嗎?」
    生酮聚餐超悲劇!火鍋不能沾醬、燒烤拒吃烤麻糬…我客戶有8成半年後放棄。復胖時還哭訴:「早知道就選能堅持的方法」

  3. 「我的身體扛得住嗎?」
    像這位工程師案例:

    28歲阿明想快速瘦,執行生酮兩週後開會時突然心悸手抖,送醫發現血鉀過低。他說:「以為頭暈是正常的『酮流感』…」

✨ 真正推薦的長久之道:減醣飲食

與其走極端,不如試減醣飲食(醣40%/蛋白20%/脂40%)

  • 早餐:全麥饅頭+無糖豆漿+水煮蛋
  • 午餐:便當吃半碗飯,主菜選滷雞腿
  • 晚餐:糙米半碗+蒸魚+兩碗燙青菜
    執行技巧:
    🔹 先戒掉「隱形醣」:番茄醬、滷汁、加工丸類
    🔹 飯後走15分鐘,血糖更穩定
    🔹 外食族超商這樣搭:茶葉蛋+生菜沙拉+無糖優格

📌 終極結論:沒有最好的飲食,只有最適合你的吃法!

「別人的仙丹可能是你的毒藥!」 曾幫過兩位體型相似的女生: 👩🦰 A小姐:執行低醣三餐自煮,三個月瘦8公斤
👩🦱 B小姐:同菜單卻便祕爆痘,改均衡飲食才見效
關鍵差異在B有「多囊性卵巢」,高脂飲食反而刺激雄性素!

與其盲目追流行,不如先做這3步:
1️⃣ 去醫院做基礎健檢(尤其肝腎功能)
2️⃣ 找營養師評估生活型態(你能天天煮飯?)
3️⃣ 設定合理目標(月減2kg比10kg更持久)

營養師真心話:
「瘦得快不如瘦得巧!與其痛苦生酮三個月復胖,
不如用減醣飲食慢慢瘦,還能吃顆芒果解饞呢~」

最後叮嚀:若你正在吃降血糖藥或胰島素,
千萬別擅自改飲食! 曾發生糖友亂砍碳水導致低血糖昏迷,
務必先諮詢醫師調整藥物喔!

作者更多文章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