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驚曝:這2習慣讓肝癌風險飆高
真實案例:健檢掀開健康假象
「阮每日做工、吃飯攏正常,哪會按呢?」霧峰65歲的胡阿伯拿著超音波報告,手一直抖。上禮拜伊參加醫院免費篩檢,本來想講做身體健康的,超音波探頭一照,醫生面色愈來愈凝重——右肝躲著5.5公分的囊腫,旁邊還有粒性質不明的腫瘤!
同場檢查的草屯李小姐才40歲,平常下班愛約姊妹淘吃燒烤配啤酒,自認是「健康寶寶」。結果超音波螢幕跳出中度脂肪肝的影像,左肝還藏著花生米大小的腫瘤。「夭壽喔!完全沒感覺啊!」李小姐當場腳軟,抓著醫生問:「阮才剛做媽媽沒幾年,甘還有救?」
驚人數據:9成受檢者肝臟拉警報
負責這次篩檢的亞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醫師搖頭嘆氣:「147個來檢查的民眾,132個有異常,等於每10人就有9人中獎!」更恐怖的是裡面12人掃到腫瘤,從40歲壯年到65歲銀髮族通通有,而且都是第一次發現。
陳醫師指著超音波圖解釋:「肝是『沉默器官』,等你有黃疸、腹水、消瘦這些症狀,通常都晚期了。」現場好多民眾盯著自己肝臟的黑白影像,有人當場紅了眼眶:「明明每天還去公園散步,怎麼肝臟爛掉了都不知道…」
肝癌殺手榜第二名!醫曝奪命三部曲
衛福部最新統計嚇死人——肝癌穩坐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陳醫師用白板畫出致命路徑:
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
↓
慢性肝炎(肝臟反覆發炎)
↓
肝硬化(肝組織變硬結節)
↓
肝癌(癌細胞入侵)
「這就是肝病奪命三部曲!」陳醫師加重語氣:「最可怕的是從肝炎變肝癌,完全不會痛!等腫瘤長到壓迫神經,早就來不及。」
兩大地雷:讓肝癌風險翻倍漲
除了B肝C肝病毒,陳醫師點名兩大隱形殺手:
地雷1:黃麴毒素——藏在廚房的致癌物
「發霉的花生、玉米、穀物,還有路邊攤濕濕的南北貨,都是黃麴毒素溫床!」陳醫師拿實驗室照片示警:「這毒素加熱也殺不死,和B肝病毒相遇會產生加乘效應,致癌率飆升30倍!」
地雷2:酒精——肝臟的硫酸
「很多人以為喝紅酒養生,錯!」陳醫師直接潑冷水:「每天超過2罐啤酒的量,肝臟就要加班解毒。」他秀出患者肝臟切片對比圖:正常肝像嫩豆腐,酒精肝卻像烤焦的豆乾。「更可怕的是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條不歸路!」
腫瘤無聲長大!破解關鍵在這招
陳醫師翻出超音波追蹤紀錄:「肝腫瘤長大1倍要4個月,5公分以下的幾乎沒症狀。」現場民眾驚呼連連,他立刻教戰:
✅ 黃金檢查組合:
1. 肝功能抽血(看GOT/GPT指數)
2. 腹部超音波(直接看腫瘤)
✅ 高危險群追蹤頻率:
▸ B/C肝帶原者:**每6個月**做1次
▸ 肝硬化患者:**每3個月**做1次
▸ 脂肪肝患者:**每年**做1次+減重5%
「去年有個阿公就是乖乖每半年報到,2公分腫瘤當場用電燒處理掉。」陳醫師比出勝利手勢:「現在每餐吃兩碗飯,孫子還抱得動!」
三餐這樣吃!阻斷肝癌生成鏈
營養師林美惠現場教戰保肝菜單:
| 護肝食物 | 傷肝食物 | 烹調秘訣 |
|---|---|---|
| 深綠蔬菜(地瓜葉) | 油炸物 | 清蒸取代油炸 |
| 優質蛋白(豆腐) | 加工肉品 | 少用醬料多用蔥薑蒜 |
| 新鮮水果(芭樂) | 含糖飲料 | 水果代替飯後甜點 |
| 堅果種子(南瓜籽) | 發霉穀物 | 食材冷藏防潮 |
「早上用豆漿+燕麥取代燒餅油條,晚餐半碗白飯換成糙米。」林營養師提醒:「減掉5%體重,脂肪肝就有機會逆轉!」
逆轉肝癌!醫曝治癒黃金期
聽到「肝癌」兩字就發抖?陳醫師趕緊消毒:「3公分以下的肝癌治癒率超過8成!」他列出現代醫療武器:
● 射頻消融術:用探針「燒」掉腫瘤(傷口只有針孔大)
● 標靶藥物接力:新型藥物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 免疫療法:激活自身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
「上個月才幫阿嬤做腹腔鏡切除,第三天就吵著要吃爌肉飯!」陳醫師笑著提醒:「早期發現的肝癌像感冒,怕的是你不來檢查!」
保肝行動清單
最後醫師開出保肝處方籤:
☑ 40歲以上每年做腹部超音波
☑ B/C肝帶原者定期追蹤
☑ 廚房定期清理過期乾貨
☑ 戒酒或限酒(男<2罐啤酒/天,女<1罐)
☑ 控制腰圍(男<90cm,女<80cm)
離開診間前,胡阿伯拉著兒子去掛號:「明天就來安排全家檢查,驚死人!」李小姐傳LINE群組給姊妹淘:「下個月燒烤局取消,改約健檢中心啦!」
醫師真心話:肝臟是唯一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別等它喊痛才救命!《2025年台灣肝病防治年報》數據顯示,定期追蹤的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比沒追蹤者降低60%。這週就預約檢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