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高金素梅二度對抗病魔!21年後肺部緊急開刀
知名泰雅族立委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突然在臉書投下震撼彈,宣布向立法院請假一個月,原因竟是「肺部要動手術摘除病灶」!她在貼文中感性寫道:「21年前我肝腫瘤開刀,祖靈留住了我,讓我能繼續為族人服務… 沒想到21年後的今天,又要向大家告假了。」
這位從影視歌三棲轉戰政壇的女中豪傑,人生簡直像在闖關打怪。1984年從華視《大精彩》出道,唱紅〈最後的戀人〉還演過李安《囍宴》的她,1998年就曾因B肝帶原沒追蹤,搞到肝臟冒出4公分腫瘤。當年緊急開刀退出演藝圈,才開啟從政之路。
幹細胞治療一年半 最後仍得動刀解決
高金素梅透露,其實去年1月就發現肺部異常,這一年半來嘗試用幹細胞療法控制。但兩週前回診檢查,醫療團隊評估後還是決定開刀切除。她已排定9月下旬住院開刀,術後休養一個月,預計10月19日回立法院報到。她特別強調自己「非常樂觀」,要大家別擔心:「一個月後,你們會看到恢復日常的我!」
癌症最怕「殺回馬槍」!4大類型復發率超高
癌症治療最煎熬的不是第一次對抗病魔,而是那種「不知道它何時會回來」的恐懼。尤其以下4種癌症,根本是糾纏不清的代表:
🚨 1. 【胰臟癌】復發率破8成!沉默殺手連健檢都難抓
特性 | 說明 |
---|---|
早期症狀 | 幾乎沒有!連健檢超音波都難發現 |
確診時機 | 超過8成已是晚期 |
手術後復發率 | 中國醫藥大學數據:超過80% |
致命關鍵 | 位置深層+易轉移|化療效果有限 |
就算幸運早期發現開刀,醫師私下都說:「胰臟癌開完刀才是挑戰開始。」因為它太容易轉移到肝臟、腹膜,復發後幾乎無藥可醫。近期有患者術後才三個月就復發,速度之快連醫師都搖頭。
🚨 2. 【小細胞肺癌】復發後存活率<5% 比癌王更兇狠
肺癌中的「小細胞肺癌」根本是惡霸等級!彰基醫院數據顯示,患者5年存活率僅6%,比胰臟癌(9%)更致命。北醫李岡遠教授點出恐怖真相:
💢 四大奪命特點: ✓ 96%確診時已不能開刀 ✓ 7成發現時已轉移腦、肝 ✓ 癌細胞30天就倍增 ✓ 化療後「幾乎全數復發」!
最可怕的是,它對化療一開始反應超好,腫瘤縮小速度讓人充滿希望。但超過9成患者在半年到一年內復發,而且復發的癌細胞突然對化療無感,第二線藥物效果差到只剩1-2%有效。很多家屬哭訴:「明明化療很成功,怎麼突然就惡化了?」就是這原因。
🚨 3. 【肝癌】切了又長!台灣人最怕的「不定時炸彈」
大甲鎮瀾宮顏清標換肝新聞讓全台關注肝病威脅。台大許金川教授直言:「肝癌最討厭的就是會『連環爆』!」即便腫瘤小於2公分、5年存活率達80%,但其他肝區塊隨時可能冒出新的腫瘤。
⚠️ 肝病三部曲:B/C肝→肝硬化→肝癌 ✓ 台灣每6人就有1人是B/C肝帶原 ✓ 帶原者罹肝癌機率是常人150倍 ✓ 手術後「5年內復發率超過50%」
很多患者像在玩打地鼠,割完一顆又冒一顆,最後只能換肝。高金素梅就是典型例子,21年前肝腫瘤開刀後,如今肺部又出問題(雖未證實是轉移,但顯示癌症風險仍在)。
🚨 4. 【乳癌】淋巴轉移者 每4人就1人復發
乳癌雖是存活率較高的癌症(87%),但三軍總醫院數據顯示,若發生腋下淋巴轉移,就算切除乳房:
❗ 復發率仍高達25%(等於每4人就有1人中招)
連玉女方季惟都難逃甲狀腺癌復發,她曾說:「每次回診都像在等法官宣判。」
特別要注意的是,乳癌復發分兩種:
- 局部復發:原乳房或開刀疤痕處再長腫瘤
- 遠端轉移:最常跑到骨頭、肺、肝、腦
後者更棘手,醫師坦言:「轉移性乳癌目前難以根治。」
癌症預防「練5功」!台灣癌症基金會教戰守則
與其提心吊膽怕復發,不如從根本防癌。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動的「全民練5功」其實超簡單:
🥗 1. 蔬果579:每天吃滿「彩虹色」
族群 | 蔬菜份數 | 水果份數 | 每日總份數 |
---|---|---|---|
小孩 | 3份 | 2份 | 5 |
女性 | 4份 | 3份 | 7 |
男性 | 5份 | 4份 | 9 |
💡 關鍵在「顏色」!紅番茄、綠花椰、紫葡萄、白洋蔥…不同顏色植化素防癌效果各異。
🏃 2. 動起來!不用爆汗也有用
✓ 每天30分鐘快走
✓ 辦公室做「椅子深蹲」(每次10下,一天3組)
✓ 看電視時抬腿練核心
⚖️ 3. 體重控制:腰圍是重點!
男性 <90公分|女性 <80公分
研究實證:腰圍超標,罹癌風險多2倍!
🚭 4. 戒除菸酒檳榔
驚人數據:
✓ 75%「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抽菸
✓ 喝酒提高肝癌風險6倍
✓ 嚼檳榔致口腔癌率28倍
🩺 5. 定期篩檢:這錢絕對不能省
癌症類型 | 建議檢查 | 頻率 |
---|---|---|
肝癌 | 腹部超音波+抽血驗胎兒蛋白 | 高風險族每半年 |
肺癌 |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 重度吸菸者每年 |
乳癌 | 乳房攝影+超音波 | 45歲起每2年 |
腸癌 | 糞便潛血+大腸鏡 | 50歲起每年 |
給抗癌鬥士的真心話:復發≠絕路!
「醫師說我復發了…是不是沒救了?」這是門診最常聽到的崩潰疑問。但現在醫療進步超快,像乳癌已有「CDK4/6抑制劑」控制轉移;肝癌也有「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連胰臟癌都出現新曙光!
關鍵還是「定期追蹤」!像高金素梅這樣高度警覺,肺部問題追蹤一年半才決定開刀,就是最好示範。一位抗癌20年的阿嬤分享心得:「我把回診當成見老朋友,每次檢查及格就像領獎狀!」這種正向心態,或許才是對抗復發最強的武器。
🌟 最後叮嚀:
癌症復發固然可怕,但「早期發現復發」的治療效果,絕對比第一次發病才確診好太多。該做的檢查別逃避,為自己也為愛你的人拚下去!